朱元璋從乞丐做到皇帝,屬於相當傳奇的人物。
但歷史上還有一位從奴隸做到皇帝的獨一無二的人物,他就是石勒。
沒錯,中國歷史最大的魅力就是英雄不問出處,誕生了燦若星辰的傳奇人物。
石勒是“五胡”中高鼻深目的羯人,屬於匈奴和羌人的小種雜胡。晉末鬧饑荒的時候,石勒也隨著大批胡人流落他鄉討生活,被河北駐軍抓獲掠賣到山東為奴。前往山東的路上,兩個胡人奴隸套一具枷鎖,其狀苦不堪言,奴隸們紛紛倒斃於路。石勒在熟人關照下,才活著走到了山東。
沒想到若干年後,石勒已經從沒有名字的奴隸變成了統治中原的後趙皇帝。
從奴隸做到皇帝,石勒的一生經歷,如果用海拔來比喻的話,就像從馬裡亞納海溝攀上了珠穆朗瑪之巔,而這個過程,才短短十幾年的功夫。
石勒有何德何能,能夠在群雄崛起的亂世,以一介羯奴躍升為中原之主?
一、天生領袖那種讓人天然地產生敬畏和擁護之情的領袖氣度是天生的,這種東西后天是學不來的。
石勒出生在一個羯人部落家庭,父親是個小頭目,“性兇粗,不為群胡所附”,每次讓少年石勒代為管理的時候,“部胡愛信之”。這就是自帶光環。
後來幷州連年饑荒,部落流散,東嬴公司馬騰指使部下公然掠賣流亡人口,遷徙途中的石勒也不幸被抓,成了一個奴隸,披甲帶鎖被賣給山東人師歡,石勒努力耕作,並詭稱耳邊常有鼓樂之聲,主人師歡也察覺石勒器宇不凡,恢復了他的自由。這又是光環護體。
趁著晉末大亂,石勒聚集一幫亡命之徒,組成“十八騎”開啟了群盜生涯。後來又“招山澤亡命,多附勒,勒率以應之”,由於主角光環,各路好漢紛紛歸附為他效命。這次又是光環加持。
就這樣,石勒憑著自帶的領袖氣質,很快拉起了上萬人的隊伍。
這類例子,在石勒崛起過程中不勝列舉。
二、縱橫捭闔在五胡中,羯人石勒的崛起可能是最難的。匈奴劉淵有部眾,鮮卑慕容氏有遼東根據地,氐族苻堅靠政變奪權,羌人姚萇撿了慕容氏關中叛亂的勝利果實。
而石勒呢?他不僅要面對“八王之亂”最後的勝利者,兵力最強的司馬越、司馬騰,還要面對南面的祖逖、幽州的王浚、幷州的劉琨,還有貌合神離的匈奴主子劉氏。
但是在這樣強敵環伺的環境中,石勒卻能夠在發展勢力的同時,變換著施展權謀,各個擊破,最後統一了北方,建立起除前秦帝國外疆域第二大的後趙帝國。
這跟他具有很強的全域性意識,以及善於用人是分不開的。滿腹經綸的張賓被他奉為國師,“其衣冠人物集為君子營。”幫他出謀劃策,輔佐他平定天下,比起項羽“得一范增而不能用”,石勒的胸懷和見識是難能可貴的。
三、軍事天才石勒的部隊構成很雜,既不像匈奴劉氏那樣有大批部落民,也沒有慕容氏那樣的鮮卑鐵騎,他的部下也不像氐人那樣抱團。
但石勒是一位在無數的戰鬥中錘鍊而成的軍事天才。
他在軍事上具有非凡的組織才能,對於戰術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對司馬越(開打時司馬越已死)的寧平城一戰,石勒用3萬弓騎兵對付晉軍20萬大軍,結果石勒以幾乎零傷亡全殲了這支西晉最後的主力軍。
“東海王越率洛陽之眾二十餘萬討勒...勒輕騎追及之...勒分騎圍而射之,相登如山,無一免者。”
因為晉軍大部分都是步兵,而石勒採取了輕騎兵不斷襲擾,最後全殲的作戰模式,讓晉軍兵敗如山倒。
這種戰鬥模式,石勒比蒙古人早了近900年。
在對匈奴前趙皇帝劉曜的洛陽戰役中,劉曜傾國出動,圍攻洛陽,石勒等待前趙軍師老兵疲,以精銳之師猛攻劉曜的疲弱之軍,全殲了前趙軍主力,還俘虜了劉曜。
上面兩次戰役,對於石勒來說都是以少勝多的精彩戰例,也是消滅西晉、前趙的關鍵戰役。
石勒的軍事天才展現得淋漓盡致。
四、毀世魔王寧平城一戰,石勒俘虜了太尉兼尚書令王衍,以及司馬氏的48個王,王衍勸石勒稱帝,石勒卻說“搞亂天下的,不就是你們這些人嗎!”將他們全部用排牆壓殺。
對於曾經的主子匈奴皇帝劉曜,石勒將其俘虜後殺害。
對於曾經的對手王彌、王浚,石勒採取迷惑的手段將其誘殺。
對於威望很高的劉琨,石勒採取借刀殺人,借用鮮卑段氏的手,用反間計將其除掉。
對於能力很強的祖逖,石勒採取懷柔政策將其穩住,等祖逖被朝廷拋棄抑鬱病逝後,石勒將祖逖的親族一百多人一鍋端,全部滅族。
他攻陷白馬,“攻陷白馬,坑男女三千餘口”;進攻武德,“坑降卒萬餘”。
諸如此類,對於強大的敵人和反抗他的人,他一律殺無赦。
五、救世明君石勒在戰場上殘忍,但在國家治理方面不失為一位明君。
他很早就得到了百姓的支援和擁護。
石勒攻陷魏郡等地時,只挑選強壯的五萬青壯年為軍士,跟其他軍隊不一樣,對百姓秋毫無犯,“老弱安堵如故,軍無私掠,百姓懷之。”
這也是張賓等漢人謀士願意為他所用的原因。
張賓對於家鄉來來往往的貴族將領、流民帥、乞活軍見太多了,這些人不是貪婪,就是殘暴,或者短視,所作所為讓他直搖頭,直到遇見石勒,既能打仗,又能安民,他才說,“只有這個胡人首領看來有戲”。遂為其所用。
建國後,石勒重視恢復文化教育,“親臨大小學,考諸學生經義,尤高者賞帛有差。勒雅好文學,雖在軍旅,常令儒生讀史書而聽之”。
他還普遍建立官學,透過考試來選拔官員,成為科舉制的雛形。
“命郡國立學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三考修成,顯升臺府。”
他還下詔書命令百官每年選取良才,“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清各一人”。
石勒治理期間,後趙政治清明,輕徭薄賦,百姓生活安泰,得到了短暫的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