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文正"是文臣諡號之最,原是"文貞",在宋朝時因避諱宋仁宗趙禎,改為"文正"。

"道德博聞曰文,靖恭其位為正",因北宋名臣范仲淹為"文正"首位擁有者,能夠"生晉太傅,死諡文正"成為古代知識分子的人生最高追求。

北宋范仲淹

太傅是帝王師,能夠教導統治天下的皇帝,這職位帶來的不僅是榮華富貴,更多的是榮譽,是對自己學識的認可;

文正是身後名,蓋棺定論畫上完美結局,事死如事生,畢生的功績得到國家認可,一生宦遊漂泊自是不枉此生。

當然,歷朝封建統治者也不傻,"文正"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給的,稀有才可貴,才可以一直激勵廣發知識分子為了封建統治鞠躬盡瘁。自范仲淹後,宋元明清四朝累計也才二十五人得到,還算上了偏安小朝廷追封的好幾個。

因為各朝所處政治環境的不同,"文正"諡號的評定側重點也不一樣。

宋朝六位"文正",宰相級別優先

"文正"諡號被推崇至最高,源於北宋時司馬光在夏竦諡號爭論的發言,夏竦是仁宗帝師,本來仁宗準備做個順水人情,給自己老師一個文正,送他安安心心上路,但沒想到夏竦人緣太差,生前搞政治鬥爭不擇手段,這訊息剛被透露出來,惹得朝野物議沸騰,爭論不休,最後司馬光一錘定音,"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讓仁宗打消了念頭,從此文正就變成了高不可攀的樣子。

北宋司馬光

宋朝自范仲淹後,還評定了司馬光、黃中庸、蔡卞、鄭居中、蔡沈等五人為"文正",一共是六人,其中范仲淹、司馬光、黃中庸均擔任過參知政事、樞密使等宰相一級的高官,因此在宋朝,"文正"還是要綜合考量為官政績,以至於千古文正,也就宋朝的范仲淹和清朝的曾國藩最為出名。

范仲淹都耳熟能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先儒論宋朝人物,以范仲淹為第一",為了國家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司馬光,小時候砸缸,入仕後修書(資治通鑑),執政懟了王安石。黃中庸,讀書時差點三元及第,司馬光編書助手,後面就跟著司馬光一步一動,最後自己也撈到了文正,並且還在地府任了職,當上了十殿閻羅的第八殿閻王。蔡卞,王安石女婿,奸臣蔡京的弟弟,但是他官聲不錯。鄭居中是宋徽宗的寵臣。蔡沈是南宋學者,雖然終身沒當過官,但是他是古代當官人的大神,科舉大綱《尚書集傳》的作者。

北宋黃中庸

元朝六位"文正",理學大師靠前

因為是馬上得天下,元朝的統治者對以文治理天下不是很感冒,不服一路騎射過去幹就是了,因此對文正的評定,比較側重於謀士,先後有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賈居貞得到這個諡號。

元朝耶律楚材、劉秉忠

吳澄、許衡,號稱"北許南吳",是元朝三大理學家之二,另一個是劉因。廉希憲也是理學名家,被人贊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的社稷之臣,為蒙古帝國的建立鞍前馬後,是蒙古開國第一名臣。劉秉忠是忽必烈的頭號謀士,出謀劃策,曾經還出家當過和尚,是後面明朝姚廣孝的偶像兼祖師爺,元朝的國號就是由他提議取定。賈居貞為官清廉,深受忽必烈認可。

明朝五位"文正",忠臣節士湊數

等到朱元璋恢復漢家山河後,遵循唐宋典章制度,對文正這一諡號稽核更加嚴格,嚴格意義上講,明朝官方正式評定的文正就只有兩人,即弘治三名臣中的李東陽、謝遷,也就是"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中的二位,李東陽能得,一是武宗朱厚照是他學生,二是在任的大學士是他的老戰友。謝遷能得,是因為嘉靖帝以外藩即位,他七十九歲還出來為嘉靖幫場子,最後才能得到這個最高獎勵。

明朝李東陽、謝遷

明朝另外三個文正,方孝孺、倪元璐、劉理順,都是南明小朝廷為了喚醒廣大有投降傾向官員內心勤王忠君的意識才給的。方孝孺被朱老四滿門抄斬,滅了九族還不夠,十族盡戮,仍然堅持忠於正統。倪元璐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時自縊殉國。劉理順,崇禎七年被欽點為狀元,李自成入北京時,酌酒自盡,闔家十八口自縊殉國。

清朝八位"文正",太傅帝師標配

清朝的文正,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除了曾國藩以力挽狂瀾之功,用"先入金陵者王"的政治許諾,換了個惠而不費的文正外,其他的七位,也就如此。

清朝曾國藩、曹振鏞、劉統勳

湯斌是所謂的理學名臣,關鍵是兩任《明史》總裁,其母親趙氏為大明殉節死難,他卻主持修了《明史》,為大明蓋棺定論。劉統勳,劉墉劉羅鍋的老爹,前後督修河道三十餘年,是個幹吏。曹振鏞是乾隆評定的紫光閣功臣之首。朱珪為乾隆時大臣,能跟和珅掰腕子的政治大佬,嘉慶帝的老師。杜受田是咸豐帝師,咸豐能夠上位的關鍵人物,不然就是鬼子六當皇帝了。李鴻藻是同治帝師。孫家鼐是光緒帝師。

9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毛岸英犧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