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聊大明,已經快接近尾聲了,先是大明十六帝,文臣武將也講了不少,今天咱就不講人物了,咱們來說說明末的四大疑案,我既沒有福爾摩斯的命,也沒得柯南的病,所以不會抽絲剝繭,撥開層層迷霧,告訴你真相只有一個,令狐就是給大夥講故事,今天先講梃擊案。
我最愛說的一句話,鹽打哪鹹,醋打哪酸,萬事講個追本溯源,咱們先來看看這個梃擊案到底是怎麼回事?
萬曆四十三年,就是1615年,這一年的五月初四日,發生了梃擊東宮太子朱常洛事件,史稱“梃擊案”,這一年太子朱常洛33歲。話說一日傍晚,薊州男子張差,手持棗木棍,從東華門直奔內廷,打傷守門太監,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直到前殿屋簷下,才被捉拿,結果以瘋癲之罪公開殺死了張差,又在宮中密殺了龐、劉二太監,此案到此結束。
在我講萬曆朱翊鈞和泰昌朱常洛的時候,也稍微提起過這個梃擊案,而且這父子爺倆也並不像大夥兒想象中的那樣,一個懈怠朝政,一個荒淫無度,那怎麼還會有這個梃擊案呢,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國本之爭”。
常言道,宮廷之中無父子兄弟,說白了,就是一個充滿血腥的角鬥場,歷代王朝,因為皇位的爭奪,衍射出了不知多少或明或暗的血腥爭鬥,大明就更是如此了,當然主要責任都是朱棣引起來的,至於為什麼,可以去看我寫的文章,當時萬曆皇帝的皇后沒有兒子,王恭妃所生之子朱常洛,也就是是最大的孩子。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常洛理應立為太子,畢竟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幾百年都是這樣,是為國本,絕對是不可輕動的規矩,可是呢,萬曆當時就是寵愛鄭貴妃,偏巧鄭貴妃生了個兒子,朱常洵,這個朱常洵就是歷史上那個有名的大胖子福王,大明出了名的大蛀蟲,最後被李自成一場福祿宴,給煮了吃了。
畢竟愛屋及烏,萬曆就不太想立朱常洛為太子,而是想立朱常洵,可你這樣做,文官肯定不同意,祖宗家法豈可擅自改之,萬曆也真行,一個拖字訣,一直拖到了朱常洛20歲,眼瞅著實在是拖不動了,無奈之下只好立了朱常洛太子的位置,而朱常洵則被封為福王。
這一下大臣們肯定是高興了,國之儲君已立,大明社稷安穩,可是你可別忘了,你們高興,那鄭貴妃可就不痛快了,可是朱常洛已經被扶正了,那怎麼樣還能讓朱常洵做太子呢?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想要自己兒子再登皇位,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除掉太子。
這是一個合情合理的作案動機,也是差不多被公認的一個說法,但其實你仔細推敲起來,很多細節有偏差。
咱先說這個主要作案人,張差,他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殺太子,這肯定要暗殺,總不能光明正大的走進去,“哎,你是太子啊,過來,讓我弄死你!”,這種情節大機率不會發生,所以最起碼也得找個高來高去,陸地飛騰,走高樓、越大廈如履平地,橫跳江河豎跳海,萬丈高樓腳下踩的江湖人士;再說這兵器,不說要見血封喉的神兵利刃,怎麼也得方便藏身攜帶吧,哪怕菜刀也好吧,結果完全不是,一個老百姓拎著條棗木棒,直眉楞眼闖進慈安宮,打傷守門太監,這實在有點兒扯,你要說因為棗木棒不用實名制,比較好買,我還能理解,那一個普通人怎麼進的紫禁城,難道戒衛森嚴的大內皇宮就跟菜市場一樣能隨意出入?
事件發生後,先是巡城御史劉廷元審問,說張差講話顛三倒四,像是瘋癲之人,話裡頭常提到“吃齋討封”,既然是瘋癲之人那就正常了,瘋癲之人幹什麼都不稀奇,劉御史就上報了萬曆,可他的奏疏一上,大臣們立即就炸了鍋!您這開玩笑吧,他是個瘋子,可瘋子怎麼會無緣無故的闖到了紫禁城來,瘋子還能繞得過守門的侍衛,還偏偏來到了太子居住的寢宮?萬曆一看也不對勁,又安排了刑部的人重審案件。
刑部來的是胡士相和嶽駿聲,這兩位審了半天,果然前後兩次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在這次的供狀中,張差不是像瘋癲,而是變成純粹的一個“瘋癲”。負責審理此案的胡士相認為,張差持武器亂闖宮殿,違反了不得再在宮殿前射箭、放彈、投磚石傷人的法律,應該馬上對張差問斬。但是,這種供詞和處理的結果又引起了朝中大臣們的懷疑,前後兩次供詞差別為何如此之大?不對還得再審!
第三次來的是王之寀,一個小小的刑部主事,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東林黨,他把案件實情審理出來的方法也很簡單,只對張差說了一句話,“實招與飯,不招當餓死。”翻譯一下就是“老實交代,不交代就餓死你。”結果三菜一湯就讓張差一五一十全說了,背後謀劃和指使他做這件事兒的人是宮裡的兩位公公,這兩位公公就是龐保和劉成,這二位可都是鄭貴妃的貼身太監。對嘛!這才是事實,鄭貴妃覬覦太子之位幾十年,這件事兒明眼人一看就是鄭貴妃在背後搞鬼。
案子的線索已經很明確了,只要接著順藤摸瓜,其背後的真兇將很快落網,但就在這時,情節有反轉了,萬曆卻像有什麼隱情似的猶猶豫豫,鄭貴妃惶惶不可終日,天天向萬曆帝哭訴,萬曆直接甩鍋,“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脫,你自去求太子吧!”這話傳到了太子朱常洛耳中,顯然是聽出自己老爹話中有音,“這件事只要張差一人承擔便可結案。請速令刑部辦理,不能再株連其他人。”萬曆聽完眉開眼笑,“還是太子說得對。”於是張差被判凌遲,此案就此完結。
但表面上看上去是鄭貴妃為了太子之位而進行的一場政治暗殺,倒不如說是朱常洛和東林黨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與鄭貴妃進行的一場博弈。
那麼朱常洛和東林黨的目的是什麼呢?
朱常洛一直知道鄭貴妃心有不甘,將福王留在身邊,很明顯就是想搞事情,有了這個梃擊案,就可以讓自己老爹和鄭貴妃之間產生嫌隙,那麼自己的地位就會更加穩固,雖說是一出苦肉計,但在那個時候也未嘗不是一種智慧的做法,而結果走向的也確實是這樣,因為此案,鄭貴妃勢力大減,自此放棄了爭位的想法,朱常洛則成為了最大的贏家,要是從最終受益的角度來看,很大可能就是朱常洛在自導自演。
而東林黨呢?可以藉著梃擊案打擊鄭貴妃,確保太子的地位穩固,這樣一來等到朱常洛登基即位,那麼自己這些人便有了從龍之功,這是妥妥的為未來做準備,而且還可以藉此案打擊異己,掌握朝廷大權,所以我覺得當時雙方是一拍即合,膽小不得將軍做,富貴險中求,一個字,幹就完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就是鄭貴妃這主意,對這點,令狐保留意見,如果要真的是那樣的話,我只能說這鄭貴妃太傻了,這樣的人根本不配上位,也難怪生出了朱常洵那樣的傻兒子,被李自成吃了也不冤。
所以朱常洛到底是受害者,還是心機boy,因為那兩個鄭貴妃的貼身太監被萬曆秘密處死,咱們不得而知,東林黨呢?看起來效果不錯,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不過是短暫的輝煌,因為一個九千歲馬上就要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