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永平、撫寧,連挫後金
當然不是,除了以七千條性命這樣的代價展現出來的血氣勇氣,激勵人心之外,劉之綸所部也是給予遵化、三屯營一帶的後金軍重創,迫使他們不敢在囂張放肆,只能是逐漸的收縮戰線,對各地進行試探性的進攻。
因為,冷兵器時代,人多,是一個取勝或僵持的重要因素,後金軍入關十餘萬人,至此戰鬥減員也是相當的多,在這麼耗下去,說的通俗一點兒,大明的軍隊死得起人,而後金軍,卻是死不起!
皇太極就這麼點家底兒,經不起太大的折騰,而這樣一來,就是屬於大明各軍的機會!
在劉之綸血戰娘娘廟山之前,實際上在永平府治所永平(盧龍縣)與永平府東部的撫寧縣一帶,明軍鎮守將士便是與後金軍展開了激烈的交戰。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大年初一,後金軍經沙河驛來到永平一帶,他們的目的很明顯,那就是拿下永平府的治所永平縣,作為據點。
此時,皇太極用起了後金攻城的老辦法,那就是找到漢奸,裡應外合,攻破城池,撫順、遼陽、瀋陽、廣寧,都是如此。
此法屢試不爽,這一次,也奏效了,但是奏效的結果,卻是後金軍難以承受的。
正月初二,找到了那個漢奸,此人是參將楊春,他與後金達成協議以後,制定了暗地裡將城樓守軍調換,而後後金軍一舉登上城樓,從而魚貫而入,開啟城門,衝入永平城的計劃。
此時,駐守永平的是兵備副使鄭國昌和剛剛調任永平知府不久的張鳳奇,鄭國昌,邠州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歷任陝西參政,崇禎元年與張鳳奇一道來到永平。
張鳳奇,山西陽曲人,此人舉人出身,此次被委任為永平知府以後,張鳳奇伊以身作則,親自率領軍民百姓修繕城池,儲備糧食以及戰爭器械,時刻做著與後金軍決戰的準備。
除此之外,一併守城的還有副總兵焦延慶、東勝衛指揮使張國翰、中書舍人廖汝欽等人。
正月初三凌晨,楊春按計劃想要將後金軍放進城來,便事先安排人去監視鄭國昌。
此時,鄭國昌憑藉多年經驗,察覺了此人有不軌之心,立刻動手,誅殺了此人,可也就是在此時,在叛徒楊春的配合下,後金軍登上了永平北城樓,攻入了城內!
此時,鄭國昌急忙率軍親自前往阻截,副總兵焦延慶、東勝衛指揮使張國翰也是率軍前往增援,一時間永平城內戰火四起,可是在知府張鳳奇、中書舍人廖汝欽等人的安撫下,城內軍民百姓幾乎無一慌亂,然後便是開赴北門,與後金軍決戰!
在交戰的過程中,由於明軍被突然襲擊,加之兵力處於極度劣勢,後金軍逐步的從北門衝了進來,東勝衛指揮使張國翰率部力戰後,重傷殉國。
與此同時,按察使兼兵備副使鄭國昌也是被困在了北門城樓之上,此刻城裡的明軍將士徹底的被後金軍分割開來,相互之間,失去了聯絡!
面對著蜂擁而至的後金軍,鄭國昌自知大勢已去,憤而自盡於城樓之上,中軍守備程應琦一直追隨鄭國昌,此時見鄭國昌自盡殉國,程應琦毫不猶豫,也一起自殺成仁!
程應琦的妻子得知後,萬分悲痛,但是身為大明女子,自然貞烈非常人可比,既然丈夫已經殉國,她也絕不會獨活,程應琦的妻子於是奔告鄭國昌的妻子,二人夫君已經殉國的事,隨後,兩位女性毫不猶豫,直接選擇與夫君一樣,自盡殉國!
此刻,本以為就此能夠拿下永平的後金軍更加的開始目中無人,肆無忌憚,他們將屠刀再一次的揮向了明軍士兵,可是他們發現,雖然鄭國昌等人都已經戰死了,可是剩餘的明軍將士死戰不退,在副總兵焦延慶等人的帶領下,直接與後金軍打起了巷戰!
而永平知府張鳳奇更是散盡家財,賞賜士卒、招募死士,拼死向後金軍反撲,一時間,後金軍傷亡慘重,叛將楊春也是被明軍斬殺!
可是,雖然後金軍損失慘重,但本就兵力不足的明軍將士也是逐漸的所剩無幾,死士們也是盡皆戰死,可饒是如此,知府張鳳奇與副總兵焦延慶等人依舊拼死抵抗!
到了最後,面對著明軍將士們幾乎陣亡殆盡的現象,城中書院的學子們,如韓洞原、周祚新、馮維京、胡起鳴、胡光奎、田種玉等十多人,號召百姓們,繼續抵抗後金軍!
戰鬥持續了一天多的時間!其慘烈程度,不言而喻!
最終,中書舍人廖汝欽並學子們,副總兵焦延慶、武舉人唐之俊等人先後戰死,永平知府張鳳奇知道,這一次,也該輪到他以身許國了!
因為他已經拼盡全力了,最終,張鳳奇吞藥自殺,他的妻子兒女以及全家老幼也全部自盡,以氣節來展示,大明不可輕辱!
至此,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正月初四,經過一天的血戰,永平失守,永平知府張鳳翼、按察使兵備副使鄭國昌、副總兵焦延慶、中書舍人廖汝欽、武舉人唐之俊等人並全體守軍,全部壯烈殉國,永平淪陷!
但此戰,後金軍也遭受了絕對的重創,傷亡人數雖不能明確,可是卻應該與明軍相當,這一戰,大明雖敗,可是卻沉重的打擊了後金軍的氣焰,也為日後收復永平,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