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連線中國與西方的“絲綢之路”在中國家喻戶曉,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絲綢之路”更是受到世界的關注。其實,絲綢之路這個名稱是一百多年前一個德國人的“發明”,他的名字叫費迪南·馮·李希霍芬。

1860年,當時的普魯士政府派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外交使團前往東亞,意欲與中國、日本、泰國等建立外交關係,締結商約。年僅27歲的地理學者李希霍芬就在使團中。1861年3月,普魯士外交使團到達上海。

這一趟東方之旅,讓眼界大開的李希霍芬對中國大感興趣。

和李鴻章“同姓”

1868年至1872年間,李希霍芬對大清帝國18個行省中的13個進行了地理、地質考察。考察途中,他的脖子上總是用繩子掛著一支長長的鉛筆,以方便他隨手以繪畫的形式將自己一路上的見識記錄下來。中國近代地質學創始人翁文灝稱其為“最先明瞭中國地文之偉大科學家”。

1869年3月底到5月上旬,李希霍芬重點考察了山東。3月13日,他攜比利時管家斯普林蓋特和中國侍從阿峰,從上海坐船到鎮江,然後租船從揚州府到淮安府。25日,改行陸路。28日,從郯城縣飲馬莊進入山東省境內。李希霍芬對山東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同之前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這裡的人們衣著整潔,舉止得體。先前經過的街道狀況都很糟糕,這裡的街道卻維護得甚好。”

3月29日晚8點,李希霍芬一行沿沂河來到沂州府,並在此過夜。之後,他花了13天,對山東省進行了細緻的考察。山東的煤炭資源讓他吃驚,在他看來:“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煤礦有著更重要的意義,這裡蘊藏的煤礦非常豐富。如果考慮到附近不太遠的膠州灣金家口港,濰縣煤田的價值便會提升。據我所知,從膠州到濰縣的路很平坦,人們可以在那裡,而不是在芝罘找到一條鐵路的起點。”

可以說,這位眼光超前的學者是勾畫膠濟鐵路的第一人。

驚人創舉

李希霍芬的創舉還不止於此,他曾正式提出了羅布泊的位置。

到訪景德鎮,考察完燒瓷的工藝後,李希霍芬將景德鎮瓷土命名為高嶺土,這一個世界上唯一以地名命名的礦藏得以公認,今天全世界哪裡挖出的瓷土都叫高嶺土。

他考察四川都江堰後盛讚中國古代這個最長壽的水利工程,遂將都江堰第一次詳盡介紹給世界,說都江堰澆灌方法之完美,無與倫比;他三涉山西,發現山西地下儲煤豐富,他的結論是以當時世界消耗煤的水平測算,僅山西儲煤可供世界幾千年的消費。

為紀念他詳盡的考察和傑出的貢獻,祁連山的德文名為Rich·thofen—Gebirge,即李希霍芬山脈。

1873年,李希霍芬回國,先後出任柏林國際地理學會會長、柏林大學校長等。他用後半生大部分精力撰寫了一部五卷鴻篇鉅著:《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

正是在1877年出版的《中國》第一卷中,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的概念,並在地圖上進行了標註。這一術語後來被廣泛採納。

(張建中摘自《城市金融報》)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九龍寶劍得之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