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商鞅的名字,大家應當都耳熟能詳了吧。大概在小學的時候,我們就學習過他南門立木,一諾千金的故事。
在現代人看來,商鞅是一位十分偉大的改革家,他透過變法壯大了秦國,也為秦國後來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簡要的瞭解一下歷史上的商鞅變法。在秦孝公在位之時,他便萌生出了變法的念頭,但此時國內的守舊勢力早已根深蒂固,貿然實施變法必會觸及到他們的根本利益,秦孝公深深的知道,變法存在著極大的困難。
而就在這時,商鞅來到了他的身邊,兩人真可謂是一拍即合,在商鞅的幫助之下,秦孝公如願以償的實現了他的變法願望。變法的內容著實不少,但研究過的人應該都知道,其中幾乎每一項內容,都在觸犯舊貴族們的切身利益。
在變法實施之初,其實主力是十分大的,貴族們甚至派人放出謠言,試圖阻礙商鞅變法,但商鞅硬生生的憑藉著自身的能力將變法推行了下去。
而秦國正是因為商鞅的變法,逐漸壯大起來,一改之前疲軟腐朽的態勢。但是商鞅卻沒能隨著秦國的不斷壯大而一路高升,與之相反,他在秦孝公退位之後便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秦惠王繼位之後,曾經被商鞅壓迫的舊貴族們便站了出來,開始極力的汙衊商鞅。值得一提的是,秦惠王似乎也十分不喜歡商鞅,於是便在眾人的合力之下,順勢處死了商鞅。
秦國的一代大功臣,便由此落得個悲慘的下場。那麼秦惠王究竟是為什麼要處死商鞅呢?其背後的原因遠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其實商鞅與秦惠王的糾紛由來已久,早在秦惠王還是太子之時,商鞅便因變法之事得罪了他。有一次,作為太子的秦惠王觸犯了秦國的刑法,按照法律規定,太子應當受到處罰。
但是,根據“刑不上大夫”的傳統,其實太子是不必為這次犯法而付出代價的。可是彼時正值商鞅變法之時,他主張“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作為太子的秦惠王自然也不能法外開恩。
於是,商鞅便向秦孝公進言,由太子的老師代替太子受罰。秦惠王的老師,便因此遭受了大刑。單從這一點來看,秦惠王其實早已對商鞅恨之入骨。
同時,在變法期間,商鞅頒佈的種種措施也深深的觸動了老貴族們的利益,國內的貴族勢力早已欲除商殃而後快。秦惠王畢竟只是剛剛即位,為了安定國內的秩序,也只能拿商鞅開刀,以安撫貴族們的情緒。
秦惠王其實是很清楚秦國的壯大離不開商鞅變法,但是他也知道如果不殺商鞅,變法可能很難在秦國繼續推行下去。所以秦惠王下令處死商鞅,更像是為貴族們洩憤的行為。
事實證明,秦惠王的做法似乎也是正確的,在商鞅死後,貴族們對於變法的反對之聲也沒有之前那麼聲勢浩大了。
總而言之,商鞅之死其實更類似於一種政治犧牲。秦惠王為了變法能夠繼續在國內推行下去,為了秦國的壯大,不得不下令處死商鞅以緩解國內對於變法的反對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