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如果你抓住一個小的機會,那麼就很有可能讓你的職業通途扭轉了。在歷史上,職場逆襲的案例層出不窮。但是有這麼一個人,從一個小小的翰林院的編修迅速的進入到內閣參與國家決策,而且仕途是一路暢通,最終官至正一品,擔任太子少傅,位極人臣。這個人就是楊榮。
楊榮的逆襲之路楊榮
楊榮祖籍福建建安,出生的時候哭聲十分響亮,祖父楊達卿聽到哭聲後認為楊榮會光宗耀祖,讓楊家榮華富貴,便改了楊榮的名字為“子榮”。楊榮的名字是後來明成祖朱棣替他改的。楊榮也很爭氣,十七歲的時候就選入到了府學進修,同年參加福建的鄉試,考中了第一名;第二年,楊榮考中了進士,被授予翰林院編修的職位。
然而此時正值“靖難”的動亂時期,楊榮在明惠宗朱允炆時期並沒有什麼大的成就和建樹。兩年後,朱棣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進入南京城。作為朱允炆的舊臣,有的大臣選擇以死捍衛自己的節操,有的則選擇持觀望態度,有的則選擇歸順朱棣。而楊榮選擇了歸順,當朱棣進入到南京城時,楊榮在朱棣的馬前對著朱棣說了一句:"殿下是先拜謁太祖陵呢,還是先即位?"這個問題點醒了朱棣,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朱棣立刻就明白了楊榮這句話的意思。如果朱棣著急即位,那麼天下人就會認為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實際則是為了奪自己侄子的皇位;如果朱棣先去拜謁朱元璋的陵寢,那麼朱棣出兵“靖難”會名正言順。清醒後的朱棣看了看身邊的這位文弱書生,便拽馬前往太祖陵寢拜謁了。
就是因為這一句話,讓一個小小的七品編修直入文淵閣。楊榮也靠著這句話成功的在職場上逆襲。
直入文淵,成為最年輕的“閣老”,擁有突出的軍事才能同年,朱棣即位,把楊榮選進了文淵閣。同時入閣的有大才子解縉,狀元胡廣,金幼孜,楊士奇,胡儼,黃淮,這七人當中屬楊榮年齡最小。楊榮也在朱棣永樂時期大展拳腳,朱棣多次北征都會帶著楊榮。這不是因為楊榮曾經“攔馬”勸諫朱棣的原因,而是楊榮有著突出的軍事才能。
永樂八年,朱棣開始了即位後的第一次北伐,楊榮隨行,明軍大獲全勝。但是在班師回朝的時候,明軍出現了糧草緊張,很多士兵都出現了斷糧的局面。如果斷糧的局勢持續下去,很容易引起兵變。無計可施的朱棣找到楊榮,希望楊榮能夠給出解決的方案。楊榮建議將朱棣多餘的御用口糧分發給已經沒有口糧地士兵們,並且讓軍中還存有多餘口糧計程車兵分給斷糧計程車兵,等到回京的時候朝廷加倍償還。這一建議使得明軍糧荒的局面得以解決,大軍順利回京。
永樂十二年,朱棣帶著自己的孫子朱瞻基率軍五十萬北征,楊榮依舊隨行。楊榮除了充當朱棣機要秘書的職責,還要給朱棣的孫子朱瞻基講經史。五十萬大軍每日消耗糧食的數量是一個可怕的數字,任何出征的統帥都要考慮到大軍“吃”的問題。這時候楊榮的“主角光環”再一次閃現,朱棣在行軍大帳中召見了楊榮,和楊榮討論了大軍的糧餉問題。與其說是討論,還不如說是直接詢問楊榮,作為皇帝的朱棣不可能自甘不才,無計可施。只能假借“討論”的名義詢問楊榮如何解決糧餉的問題。楊榮也沒有對朱棣賣關子,直接告訴了朱棣要實行軍屯以解決糧草問題的計劃,朱棣十分肯定了楊榮的建議。
獨到的勸諫能力朱棣即位後,每每與大臣們議事卻沒有結果時,常常發怒,大臣們也是戰戰兢兢,無所適從。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開始了第五次北征時到達開平時,朱棣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天神對他說:"上帝好生如是者,再此何祥也。"意思是老天有好生之德的,再這樣是何兇吉呢?朱棣便有了些許的猶豫,楊榮得知後便對朱棣說北征原本是除暴安良,但是此次北征卻會落得個玉石俱毀的結局,希望皇帝能夠留意。朱棣聽懂了楊榮的言外之意,便下令告知各蒙古部落,阿魯臺反叛,我只平叛他一人,罪不及他人。沒多久,便下令班師回朝。
永樂末年,浙江、福建等地發生了山賊叛亂的事情,朝廷有意出兵平叛。朱棣便詢問楊榮,楊榮對朱棣說,山賊叛亂是因為受到了官員們的壓迫,沒有辦法才聚在一起以求自保;如果朝廷此時用兵,勢必會讓受壓迫的人民越聚越多,到時候無法收拾,不如派人去招撫山賊。朱棣聽從了楊榮的建議,果然山賊叛亂的事情平息了。
歷仕四朝,順風順水朱棣對楊榮的依賴越來越大,朱棣出征時的軍務都讓楊榮參與;不管白天還是晚上,朱棣都經常召見楊榮,並且不直呼其名,而是親暱地稱之為“楊學士”。楊榮的得寵,就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和妒忌。永樂十六年,文淵閣大學士胡廣去世,朱棣命楊榮掌管翰林院事務,大臣們集體對楊榮發難,共同推舉楊榮為祭酒。祭酒這個職位屬於虛職,沒有任何的實權。大臣們集體推舉楊榮為祭酒,實際是想讓楊榮退居二線,但是朱棣不敢了,直接扔給大臣們一句話:“我知道楊榮能夠勝任祭酒的職位,可是誰能替代他呢?”大臣們集體懵,一個個呆若木雞,不敢再說話了。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漢王朱高煦發動叛亂。楊榮極力主張明仁宗朱高熾御駕親征,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朱高熾聽從了楊榮的建議,御駕親征迅速平叛了叛亂。朱高熾重重地厚賞了楊榮,並賜給了五枚銀章。
明英宗即位後,由於皇帝朱祁鎮年少,便由誠孝張皇后聽政,三楊當國。楊榮也晉升為光祿大夫、柱國、少師,仍兼任尚書、大學士之職。
年過七十地楊榮回鄉掃墓時,病死了。明英宗聽到楊榮去世的訊息特別悲痛,專門為他輟朝一日,並且授予其家世襲錦衣衛都指揮使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