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漢桓帝及漢靈帝時期,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也像權臣一樣開始腐化。

桓帝、靈帝各自都不同程度地擴建宮殿,擴建類似上林苑這種娛樂用地,因而皇室也加入到兼併行列中來。

所不同的是,外戚、宦官、豪強兼併的物件最先是小自耕農,後來是小產業者,後來則彼此廝殺,到皇帝參與進來時,大魚吃小魚的食物鏈加長了。

而生物學告訴我們,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必將死亡、降解,最後又成了食物鏈最低端的養料,這樣才能形成閉環。

皇帝本身其實可以超然物外,允許豪強的存在,但嚴防豪強影響國家機器,讓豪強、中產階級、自耕農、奴隸形成閉環,最終都成為帝業萬年的燃料。

皇帝本身不該依賴某個階層,因而需要各階層的均衡,需要金字塔結構中各階層比例的穩定。

不過,這種理想狀態,在建國之初是容易實現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本性決定了自然狀態下“窮的會更窮,富的會更富”,“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嘛!

因而就更需要皇帝代表的國家機器更好地做好分配,“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像桓帝、靈帝這樣自甘墮落,成為一個普通的大號豪強是沒有出路的。

到東漢末年,實際上的社會結構已經成為豪強與赤貧的二元結構,中間的中產階級和自耕農已經不足以成為決定性社會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暴力革命已經在所難免。

張角之前的兩次暴力革命。

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只一年,章邯一出,陳勝身死,後續的鬥爭本質上變為六國舊貴族與豪強的反撲,最終以農民性為底色、也能相容幷蓄利用舊貴族的劉邦取得最終勝利。

兩漢之交的農民起義,赤眉、綠林是最強大的兩支,最終推翻了王莽的統治,但儘管他們最終都選擇了劉姓宗室作為領袖,他們自身從未建立起農民性的革命綱領。

張角率領的黃巾大起義顯然吸取了前兩者的教訓。

在起義前,張角憑藉太平清領道成為宗教領袖,在赤貧階層之間收穫了廣泛的聲望之際,還麻痺了統治階級。

同時,透過宗教分會的形式,建立了三十六方這種扁平直達的組織機構。

最後,當起義條件成熟時,在宗教基礎之上,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革命綱領。

可以說,經過十年謀劃,張角對發動起義的籌劃遠比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赤眉起義周密、純粹。

而且,張角這邊還很靈活,他派人與宮裡幾個宦官也搭上了線,滲透到帝國的方方面面。

秦末大概不允許張角有這個猥瑣發育的條件,如果張角生在兩漢之交,大概會比赤眉、綠林做得都出色,可能就沒劉秀什麼事兒了——雖然兩漢之交的豪強勢力已經不容小覷,但兩漢之交的豪族普遍還認識不到自己的力量。

但很遺憾的是,東漢末年,社會形勢又大不相同了。

皇帝只是個空架子,張角真正的敵人是豪強大族。而豪強大族們從兩漢之交的動亂中也吸取了教訓,黃巾起義對他們而言,是大混亂、大洗牌,也是大機會。

劉秀建國後,對帝國軍隊的一項改革是削減乃至取消了郡國兵,那麼當黃巾起義起來時,鎮壓起義的主要力量是中央軍。

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位出色的帝國將領被派了出來,他們面對黃金起義軍取得了一些勝利,但中央軍也在急劇消耗。

按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必然是中央軍逐漸淹沒在農民起義的汪洋大海中,帝國財政崩潰,帝國覆亡指日可待。

但在中央政府的號召下,為了保護自家碉樓的豪強自發組織起來,不跟國家要糧,不跟國家要槍,加入到對農民軍的鎮壓中來。

起義軍的各部勢力因此被牽制,終於不能形成合力,最終張角兄弟的主力、潁川張曼成主力被各個擊破。

和陳勝、吳廣、綠林、赤眉一樣,張角最終也難逃失敗的結局——農民在進化,統治階級也在進化。

但張角兄弟先後身死,只代表黃巾起義核心的失敗,燎原之火已經在腐朽的東漢帝國大地上燒了起來,無處不起義。

然而,這一切又助攻了豪強。地方官和豪強集團,充當了黃巾大地震的災後重建工作,在滅火的過程中,豪強的軍事實力得到提升,擺脫中央的意識得到鼓勵。

張角死去了,留下遍地的大小軍閥,而且,大概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不小心開啟了一個五百年的大分裂時代。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皇帝娶了自己的兒媳婦?唐玄宗最著名,而他殺母殺妻殺子奪取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