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年趙括的風評也開始有一些變化,很多人認為他就是一個上去背鍋的人,這種說法也確實有一些依據,趙括生涯第一仗就直接面對白起帶領的秦軍,這確實是有些為難他了。他在被空降到趙軍的時候,長平的戰事確實不太樂觀,否則趙王也不會選擇換人了,趙括的戰敗確實有著很多的因素,不過,如果以他父親作為參考的話,那麼趙括自己的問題有哪些呢?他到底是真不行,還是替別人背了鍋。
從戰爭角度來看,趙括當時選擇冒險出擊,本身就是比較失敗的決定。因為在趙括出擊前,趙國的各種資訊早就暴露給了秦國,這已經不算是秘密行動了,趙括對於情報不夠重視,這是他失敗的一個主要因素。相比之下,趙奢在和秦軍作戰的時候,非常注重對於間諜的使用,哪怕是秦國派來的間諜,他也能妥善處理。因此趙奢的出擊才能有奇襲的效果,而趙括的出擊,從一開始就是被秦國看在眼裡的,他往哪裡打,秦國都一清二楚。
當然,趙括對於情報不夠重視,也不能完全怪他,當時整個趙國的情報工作都做得非常糟糕,趙括被換上去大家都知道,白起出任主帥,幾乎是沒有幾個人知道。秦對於關東各國的優勢,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情報優勢,像後期秦更是利用出色的情報網路,先後殺掉了李牧等人。
趙括不注重情報的蒐集,已經讓他失去了先手,隨後他對於出擊的佈置也有極大的問題。其實白起利用騎兵切斷他的後路,這種打法本身就很冒險,因為趙國的騎兵在當時是天下聞名的,經歷胡服騎射的改革之後,他們有著一支精銳的騎兵軍隊。趙括手上有著全國大部分的精銳,白起冒險讓軍隊分兩路迂迴切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趙軍的側翼發現。
可此時趙括就做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他在佈置趙軍出擊的時候,不僅沒有安排預備隊在後方待命,也沒有安排部隊去保護側翼。趙軍屬於集中力量直線突進,這是非常冒險的做法,趙軍有著機動性的優勢,可一旦集中力量突進,自己的側翼就很容易失去保護,成為對方重點攻擊的物件。
同樣是出擊,趙奢在佈置的時候就非常謹慎,考慮到了秦國可能做出的應對。戰爭確實不是兒戲,一個出色的將領,首先要考慮到自己一旦失敗會怎麼樣,在行軍作戰的時候,給自己的軍隊提前留好退路,這是非常重要的。趙奢對自己的兒子看得就比較清楚,其實他認為兒子不行的主要因素,還是趙括對於戰爭的態度是不太一樣的。趙奢用兵也會冒險,可他非常清楚生死決戰的重要性,不僅僅需要勇氣,更是需要縝密佈置,這是輸不起的戰爭。同樣,長平之戰對趙國來說也是輸不起的戰爭,可趙括上位之後,他草率佈置出擊,輕易把自己的側翼暴露給敵人,被包圍之後更是不顧自己統帥的身份,就貿然帶著部隊充當一線隊突圍。
趙括不是一個好的將領,更不是一個好的統帥,在他的身上,既沒有看到他對於國家的責任,也沒有看到他對於軍隊安危負責。因此,把趙括放在這個位置上,無疑是非常失敗的做法,趙括這樣的人往往是比較麻煩的,他們不太清楚戰爭的殘酷,初出茅廬天不怕地不怕確實有著一定的好處,可像這種關係到國家安危的戰爭,絕對不允許由這樣冒進的人負責。或許以趙括的性格特點,讓他去做一支偏師,或者前鋒的將軍是沒問題的,可要想讓他統帥大軍,那還是太高看他了。
當然,趙括確實有自己的難處,長平之戰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相比他父親所打的戰爭,趙括面臨著更加險惡的局勢,閼與之戰失敗趙國不見得會有特別大的損失,可長平之戰要是繼續這麼被動下去,趙國就有亡國的危險。趙括從上位開始,就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了,他可能連軍隊的日常事務都不是非常熟悉,就帶著軍隊出擊了,事實證明,除非是像白起這樣的頂級名將,否則不要輕易空降統帥去部隊。不是誰都能輕易駕馭大軍的,也不是誰都能上去就能改變局勢的,趙王貿然換將才是長平之戰最大的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