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夏,日軍為了對付新四軍,特地抽調了以精通兵法著稱的南浦襄吉少將,讓他率其精心操練出的獨立第十二混成旅團,進逼江蘇北部的阜寧、鹽城地區,發動所謂的“大掃蕩”,號稱要採取“閃擊戰”的手段,“一舉摧毀”重建起來的新四軍軍部。
7月下旬,南浦襄吉經過一番籌劃,調集了17000多萬人馬,先後進犯鹽城、上崗等地。
面對日軍的步步緊逼,新四軍將士同仇敵愾、奮起反擊,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掃蕩”之戰。
就在新四軍英勇抗擊日軍之時,原本坐山觀虎鬥的蔣軍頑固分子韓德勤卻來個趁火打劫,竟調集兵力突然襲擊新四軍的側後。
這樣一來,新四軍軍部就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形勢萬分危急!
當時,新四軍名將、第一師第一旅旅長葉飛(1955年成為開國上將),帶領部隊到達郭村一帶,雖然一心想去解軍部之危,但苦於離軍部太遠,鞭長莫及,只能乾著急。
不少團營幹部得知韓德勤趁人之危的訊息,個個又氣又急、義憤填膺。
眾人如坐針氈,都為當前的危局憂心如焚。
眾所周知,新四軍的老軍部就是毀在卑鄙無恥的蔣軍手裡,如今新軍部好不容易才重建起來,萬一遭到他們襲擊,後果真不堪設想!
是可忍,孰不可忍!眾人越想越氣,越想越急,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決定不管克服多大的困難,也要儘快去解救軍部。
可是具體該怎麼實施這次救援行動呢?
主將葉飛作為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很快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既然飛奔過去直接解救軍部已經來不及,那就不如借鑑古代兵法中的智慧——圍魏救趙。
這一招的要點在於攻敵所必救,也就是攻擊日軍兵力空虛的後方。
當時長江沿岸密佈著很多日偽軍據點,但這些兵力絕大部分已經被南浦襄吉抽調過去進行“掃蕩”了,如果我方採取突然襲擊其個別重要據點的方式,就有可能逼得南浦襄吉回師救援。
經過反覆研究,葉飛決定把這個攻擊目標選定為敵人設在古溪的據點。這裡駐紮著偽軍一個團,兵力有1000多人。
為什麼古溪有不少兵力還要打它呢?因為這是一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據點,它靠近華中重鎮黃橋,如果攻克古溪,就將形成對黃橋的威脅,使日軍的戰略佈局受到影響,南浦不會不明白這一點。
葉飛斷定,一旦我軍向古溪進攻,南浦極有可能回師救援。
另外從兵力上看,當時葉飛手下有兩個團,對古溪之敵也有兵力優勢。
葉飛與幹部們商定,事不宜遲,當晚就採取行動。不過,他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向上級彙報。
沒想到就在葉飛向師部發出電報後不久,就得到粟裕師長的回電,明確指出不同意葉飛去打古溪。
粟師長給出的理由是:根據敵我雙方的態勢,一旅不一定能攻克古溪據點。萬一出擊不成功,很有可能對一旅帶來不小的傷亡。
其實這樣一說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八個多月前的曹甸戰役就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戰例。
一旅眾將一心想打,師長卻不同意,這讓葉飛左右為難。
他知道師長不同意打的關鍵點就在於認為一旅不一定打得下古溪,可是他再三研究,斷定以兩個團對付偽軍一個團,這一仗完全是有把握的,於情於理都應該打。
可是師長不同意,總不能違抗軍令吧?這時候手下眾多大將的全力支援促使葉飛下定了決心。
一旅二團團長廖政國指出:“古溪跟曹甸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那裡的工事並不堅固,攻克它並非難事。”
一團團長王萱春也認為:“我們過去跟這些偽軍多次交手,一旦突破了前沿,他們就很容易垮掉。”
其他團營幹部也紛紛表示,我軍完全有把握攻克古溪。
在這樣的情況下,葉飛斷然決定:“決不能眼看著軍部被敵人打掉,這一仗就算是冒著違抗軍令的風險也非打不可!萬一出了什麼問題,就由我來承擔全部責任!”
眾人都說:“出了問題,我們一起承擔責任!”
當天晚上,葉飛率領一旅果斷出擊,結果戰鬥非常順利,只用了兩小時就全殲了古溪守敵一個團,而我軍兩個團只有不到10人的傷亡。
師首長不同意打的這一仗,葉飛卻冒著違抗軍令的風險斷然採取行動,率領一旅將士輕鬆取勝了!
奪取古溪之後,葉飛決定趁熱打鐵、乘勝進軍。在他的親自指揮和地方武裝的配合下,一旅將士先是一舉攻克黃橋,隨後又包圍泰興城。
為了徹底達到“圍魏救趙”的目的,葉飛又親自率領一旅主力部隊進逼南浦襄吉的“老巢”——泰州城,對其旅團司令部所在地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
葉飛這一連串的動作,讓南浦襄吉氣得暴跳如雷,他不得不放棄摧毀新四軍軍部的計劃,把主力從阜寧、鹽城一線撤下來,火速回師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