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狀諸葛多智近妖。”
01
火燒博望
在《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是時,諸葛亮初出茅廬,劉皇叔以為如魚得水。
關羽、張飛心裡不爽,諸葛亮急需一把火,揚威立萬。
這不,夏侯惇竟主動送上門來,妥妥的一倒黴蛋兒,就是你了。
於是,博望坡呼啦一把火,烈焰騰空。
這把火,燒得夏侯惇灰頭土臉。
更燒的,關羽臉紅如重棗,心服口服。
張飛呢,“俺也一樣”。
其實,史上博望坡之戰發生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
是時,諸葛亮正躬耕於南陽,尚未出山。
這把火,實為劉備劉皇叔所為。
且, 非曹軍南下犯境,劉備在博望坡阻擊。
而是,劉備乘曹操北征袁紹之際,趁火打劫,操老曹後路。
乖乖,此劇情恰與小說相反。
此段史實,《三國志·先主傳》: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02
舌戰群儒
在《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已得荊襄,逐劉備於江夏,虎視江東。
諸葛亮欲借東吳之兵以破曹軍,遂出使東吳。
時江東主降風盛,張昭,虞翻、步騭、陸績等乘機發難,皆被諸葛亮駁得體無完膚。
於是,孫權堅定抗曹之志,孫劉聯盟遂成。
此即三國第一口水戰,諸葛亮一舉奠定其三國第一辯手之地位,牛掰。
其實,舌戰群儒實在有點無厘頭,正史無載。
史上,諸葛亮確實過江聯吳抗曹。
不過,諸葛亮只對孫權一人發表過演說。
且看,《三國志》如是載:
諸葛亮面見孫權,東吳主戰派、主和派相爭日盛。
瞧,張昭等七位大咖,根本沒和諸葛亮聊過天…
03
草船借箭
在《三國演義》第46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是時,周瑜對孔明之才心懷妒忌,欲殺之。
於是,周瑜給孔明挖了好大一坑兒,十日造箭10萬支。
若不成,腦袋搬家。
不想,孔明直接跳坑,還主動縮短時限,只需三天足矣。
三天後,孔明率20條草船,敲鑼打鼓,告訴老曹:我來也。
是日大霧迷江,老曹疑心病發作,箭發如雨,遂收箭10萬餘支,齊活。
孔明得了便宜還賣乖:謝曹丞相贈箭!
此為成語草船借箭之原生地,為孔明吸粉無數,也噁心了老曹千年。
其實,草船借箭,實為孫權所為,跟諸葛亮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且看,裴松之《三國志·吳主傳》注引《魏略》如是載:
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瞧,孫權實為乘船察看軍情,至於借箭乃是意外收穫了一筆外快。
不過,孫權此次“借箭”在建安十八年(213年)冬,地點在濡須口。
且,此時赤壁之火已熄滅五年了。
可見,羅貫中為吹捧諸葛亮,不惜移花接木,乾坤大挪移…
04
諸葛祭風
在《三國演義》第49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是時,龐統獻連環計,誘曹操釘鎖戰船,以利火攻。
然時值隆冬,獨缺東風,難將火勢引向曹營,周瑜為之憂思成疾。
孔明借探病之機向周瑜建言,自稱能借得三日三夜東南大風。
周瑜在南屏山搭建七星壇,孔明登壇作法東風乍起,曹操83萬大軍遂葬身火海…
其實,孔明借東風,正史並無記載。
史上,赤壁之戰是周瑜指揮的。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其實,不止蘇軾。
詩仙李白《赤壁歌送別》亦云: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瞧,連蘇軾、李白也說,這東風沒諸葛亮啥事。
且,赤壁這把火也那麼大,《三國志·吳主傳》《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先主傳》皆有記載。
如,《三國志·吳主傳》: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說,老曹自己也放火燒船,撤軍。
不過,羅貫中為捧紅諸葛亮,絕對不遺餘力,多從東吳這裡揩油。
05
三氣周瑜
在《三國演義》第51-56回,孔明與公瑾鬥智。
是時,老曹敗走,孫劉為爭荊襄之地,開始鬥智鬥勇。
一氣周瑜:
二人相約,周瑜先取南郡,不成,劉備再取。
周瑜費力巴拉,還掛了彩,總算攻到南郡城下,不想被蜀軍捷足先登。
至此,周瑜金瘡迸裂,摔下馬來。
二氣周瑜:
周瑜使美人計,賺劉備以換荊襄,不想弄巧成拙。
諸葛亮得便宜,還賣乖: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至此,周瑜金瘡再次迸裂。
三氣周瑜:
周瑜用假途滅虢計,名攻西川,實圖荊州。
不過,此伎倆又被諸葛亮識破。
是時,荊州城下,周瑜進退維谷。
而荊州城上,一曲《得勝歸》,悠揚婉轉…
至此,周瑜舊瘡崩裂,摔落馬下,命在旦夕。
史上,周瑜實為一儒將,絕非小雞肚腸之人。
從《三國志·周瑜傳》中擇幾條,瞧瞧。
一則“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瞧,思度弘遠,非量小之人。
二則“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瞧,老將程普也被周瑜之人格所折服。
三則“公瑾有王佐之資…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瞧,周瑜死後,孫權悲傷不已,對其亦有高度評價。
此外,周公瑾還精通音律。
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重要的是,史上週瑜與孔明沒見過面,能氣到誰?
06
柴桑弔孝
書接上回,柴桑口臥龍弔孝。
不久,周瑜慨嘆“既生瑜,何生亮”而亡,一聲悲吟傳千古。
至此,江東皆怨恨諸葛亮,孫劉之聯盟即將崩盤。
於是,諸葛亮冒死親往柴桑,上演了一出“孔明哭周郎”,聲情並茂…
孫劉聯盟再次修好。
其實,柴桑弔孝,也是羅貫中虛構一橋段。
史上,蜀漢確有一人參加了周瑜的葬禮,絕非臥龍,而是鳳雛。
不過,此時龐統為東吳效力,並未投奔劉皇叔帳下。
赤壁之戰後,周瑜忽悠劉備西川,不料突然暴病死於巴丘。
是時,龐統時為周瑜麾下一功曹,送喪至東吳…
且看,《三國志·龐統傳》如是載:
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
其實,諸葛亮一生與周瑜並無交集,此時其在零陵桂陽長沙正忙著收稅呢。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 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上語,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
縱觀赤壁之戰,諸葛亮除了出使東吳促成孫劉聯盟之外,其他實與孔明沒啥關係。
07
智取漢中
在《三國演義》第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
初,諸葛亮採取疑兵之計,曹軍接遭挫敗,進退兩難。
其間,老曹疑心病復發,夢裡亦殺人。
不想,楊修沒有眼力見,還架秧子賣弄“雞肋”,遂卒。
決戰時,諸葛亮又玩詐敗之計,老曹遂鎩羽而歸。
諸葛亮用兵如神,又一經典戰例。
其實,諸葛亮沒有親臨漢中之戰前線。
史上,實為法正輔佐劉備奪取了漢中之地。
且看,《三國志·法正傳》:
二十二年,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
是時,諸葛亮留守成都負責內政和後勤補給。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08
七擒孟獲
在《三國演義》第87-91回,諸葛亮平定南中。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採用參軍馬謖“攻心為上”之計。
於是,當地酋長孟獲悲催了,被捉住七次,放了七次。
孟獲第七次被擒後,方心服口服,不再與蜀漢為敵,南中遂平。
其實,小說中“七擒孟獲”水分極大。
且看,《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只此12字,一筆帶過,並無七擒七縱之說。
不過,關於七擒孟獲,《漢晉春秋》《華陽國志》《資治通鑑》皆有記載。
如,《漢晉春秋》:建興三年,諸葛亮至南中,所在戰捷…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這回,似乎詳細了一點。
不過,咱們算算哈,建興三年諸葛亮率部從成都出徵,抵達前線已是五月。
在演義中,七擒孟獲之地點極為分散,幾乎涵蓋了今雲南省大部分地區。
試想一下,在短短三個多月時間裡要橫跨雲南大部分地區,還要完成七擒七縱。
活捉,活捉,務必要活捉!
如此史詩般的戰績,別說是在冷兵器時代,即使現代機械化部隊也不易完成!
另外,孟獲也未“永為南邦之主”,而是入朝為官,官至御史中丞。
從此,南中真的悉平?
沒有。
不信,請看《三國志·蜀書·張嶷傳》:越巂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
說,諸葛亮攻心戰後,南中又多次造反。
蜀漢建興九年(231年),汶山羌族反。
蜀漢建興十一年(233年),南夷劉胄反。
蜀漢延熙十年(247年),汶山平康夷又反。
可見,諸葛亮並未一勞永逸地解決南中問題,蜀漢後院仍不斷起火。
09
空城計
在《三國演義》第95回,武侯彈琴退仲達。
蜀漢建興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街亭失守,司馬懿率軍直逼西縣(今陝西安康),諸葛亮無兵禦敵。
於是,諸葛亮乃披鶴氅,羽扇綸巾,安坐城樓,焚香操琴…
司馬懿見狀,疑有埋伏,遂退兵。
此即最牛叉的一次“空城計”。
史上,諸葛亮不僅未擺過空城計,且魏軍主帥也非司馬懿。
《三國志·蜀·諸葛亮傳》如是載:
六年春…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
瞧,街亭之戰時,魏軍主帥實為張郃。
諸葛亮只是“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並未擺過啥“空城計”。
是時,司馬懿在哪?
對此,《資治通鑑》言之甚詳:
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申儀久在魏興,擅承製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執之,歸於洛陽。
乖乖,街亭之戰時,司馬懿竟遠在千里以外的洛陽。
11
死諸葛嚇退活司馬
在《三國演義》第104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病死軍中,姜維等遵遺囑,秘不發喪,緩緩退軍。
司馬懿率軍追擊,忽見孔明羽正端坐車內,大驚曰:“孔明尚在!吾輕入重地,墮其計矣!”
背後姜維大叫:“賊將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計也!”
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丟盔,拋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此即 “死諸葛嚇退活司馬”之妙計。
其實,此妙計非諸葛亮所出,而是姜維所為!
史上,諸葛亮在臨終前,曾安排魏延斷後,姜維為斷後第二梯隊。
且看,《三國志·魏延傳》: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後,魏延果然拒絕斷後,燒燬棧道,截斷漢軍歸路,使司馬懿有機可乘追上漢軍。
此時,姜維急中生智,忙豎起諸葛大旗,不退反進,司馬懿不知是計,急忙撤軍…
且看,《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注引《漢晉春秋》如是載:
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陳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12
魏延之死
書接上回,武侯預伏錦囊計。
是時,魏延在馬上大叫:“誰敢殺我?”
腦後一人厲聲而應曰:“吾敢殺汝!”
馬岱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眾皆駭然。
原來,孔明臨終之時授馬岱以密計,只待魏延喊叫時,出其不意而斬之。
乖乖,孔明之錦囊妙計,忒神了!
其實,史上魏延之死,實敗與楊儀權力之爭。
且看,《三國志·魏延傳》: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說,魏延不滿楊儀等不北上抗曹,只想殺楊儀而已。
另,裴注引《魏略》:諸葛亮病,謂延等雲:“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發喪。亮長史楊儀宿與延不和,見延攝行軍事,懼為所害,乃張言延欲舉眾北附,遂率其眾攻延。延本無此心,不戰軍走,追而殺之。
瞧,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造謠魏延欲投敵,遂發兵追而殺之。
至於,孔明之錦囊妙計,史書無載。
初定陣容定妝照,濮存昕飾演諸葛亮,後來換成唐國強~
濮存昕這樣看,是有點妖 哈哈哈
13
關於諸葛亮的虛妝,《三國演義》裡還有很多。
陳壽就說過諸葛亮“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治戎為長,奇謀為短”。
不過,這問題應該反過來理解:
是丞相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太好了,才慢慢這些神奇能力都上去了。大家真正敬仰的是他和先主這撥人的忠義感情,號稱中國歷史孤本。
我的真正觀點是-現實中的諸葛亮,比三國演義厲害不要太多!
你想啊,小說只是把丞相吹噓了一點,卻把周圍同學都寫成臉譜化白痴。
實際情況是:另兩個陣營,包括蜀國內部,哪個不是人才濟濟?
丞相在蜀國如此弱勢情況下做到堪稱完美,中國歷史上能找到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