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的清政府被迫在北京禮部衙門簽訂了《北京條約》,作為《北京條約》的一部分,《中英北京條約》將九龍島割讓給了英國人,《中俄北京條約》將海參崴割讓給了俄國人。

然而百年之後,兩者的命運卻是殊途同歸,1997年九龍和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而在遠在松花江以東的海參崴卻還躺在俄羅斯人的地盤上。

20年7月2日,俄羅斯駐華大使館釋出了一條微博稱“今天是符拉迪沃斯託克建成160週年紀念日,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意思為統治東方”,這將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又重新推到了人們的視線前。

網友紛紛群起攻擊這條微博的同時,不禁令人思考一個問題,兩個被割讓的土地有著不同的命運,到底是什麼原因左右著這兩個地方有著不同的結局?

一、不同的殖民地,不同的思維模式

殖民地的作用對於英國和俄羅斯而言,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工業革命後的英國,迅速成為了全世界商業的領頭羊,國內的圈地運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資本家的資本積累需求。

因此英國國內的資本將視線轉向了海外市場,特別在遠東那片有著4億人口的神秘大國對他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一方面中國的原料供給豐富,另一方面是龐大的市場將會提供給英國傾銷國內巨大的產能過剩。

但出乎英國預料的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前,英國在和中國的貿易中處於巨大的逆差,英國對中國進口的瓷器和茶葉有著高度的需求,而中國卻對英國出口的商品不甚感冒。英國人為了能改變這個貿易逆差,積極向中國市場輸送了大量的鴉片以求轉變。

在清政府開始全面禁菸之後,英國人選擇了透過武力來逼迫清政府開啟中國市場,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是為了開啟中國市場,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是為了維護經商利益,兩次鴉片戰爭讓英國人順利得到了九龍和香港。

有了這個背靠大陸的基地,英國人便可以大張旗鼓的將物美價廉的原料源源不斷的運送到英國本土,還可以逼迫軟弱的大清以高價收買英國人運送來的貨物,透過這樣不公平的交易,使得英國人獲得更多的資本積累。

從這點上來看,英國人要割讓九龍島是為了能擴大控制香港的範圍,最終目的便是要維護自己在中國的貿易地位。因此,選擇殖民香港,英國人的商貿目的要大於軍事目的。

不同於海權主義的英國,俄羅斯是一個陸權主義至上的帝國,因此來自莫斯科的沙俄,崛起之路就顯得和英國有著天壤之別。

經過幾代大帝的苦心經營,到18世紀時,俄國已經成為了歐洲第一大國,可以那麼說,沙俄的崛起是在蠶食、吞併別國領土下建立起來的,擴張領土是俄國強盛的秘訣,烏克蘭、波蘭以及奧斯曼帝國、中亞地區都在俄國的崛起之路上,逐個成為了北極熊的盤中餐。

在俄國人擴張領土的道路上,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近鄰—中國,特別是海參崴,這片有著天然不凍港的地方。俄國人認為海參崴將會成為沙皇稱霸遠東的重要基地,並且優良的港口,正好能滿足患有“出海口不足恐懼症”的俄國人的胃口。

於是拿下海參崴成為了俄國人的不二選擇。其實中俄之間的關於領土的爭奪,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雅克薩之戰後,清政府和沙皇俄國就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當時沙皇的軍事侵略並未佔到清政府的到任何便宜。

但隨著沙俄的不斷壯大,日益衰弱的清政府已經無力再支撐保衛這些遠在北方的領土。趁著大清國力空虛的時候,俄國人重新考慮了擴充土地的計劃。

早在1858年,沙俄已經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璦琿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劃為中俄共管,這一步其實已經為吞併海參崴埋下了伏筆。

1860年以調停人身份介入局勢的俄國又再次故伎重演,強迫清政府直接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千米的領土,這其中就包括了海參崴。

對於俄國來說,佔據了海參崴便實現了其稱霸遠東的目的,從俄國人佔領海參崴後修築的港口和各種軍事工事來看,俄國人的軍事目的要遠大於商貿目的。

這也是陸權國家殖民地思維和海權國家殖民地思維的不同,陸權殖民地國家更注重的是對於領土的控制以及依靠領土展開的軍事威懾力。

相反,海權殖民地國家更注重的是透過殖民地建設,擴大其貿易市場及規模,一者是佔有,一者是賺錢,兩者思維上的不同也決定了在處理後殖民地時代的模式不同,也決定了在處理迴歸問題上兩國的接受程度的不同。

二、不同的發展,不同的結局

英國是屬於典型的海權國家,作為一個自身資源較為匱乏的島國,專心“做生意”遠比軍事稱霸更重要,要知道英國人的殖民目的也並不是為了擴大領土範圍,而是要擴大貿易規模。

軍事手段是英國人實現全球貿易的手段。在還未進入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用大炮顯然更能開啟“未開化”國家的市場。

二戰之後,英國由盛轉衰,經過戰爭折磨的英國也無力再去維護原本的大片殖民地,各殖民地陸續傳來獨立的聲音讓此時的英國意識到,隨著世界經濟多元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單一的控制殖民地去賺取貿易順差已基本不可能實現。

英國人開始考慮如何放棄殖民地來換取世界貿易上的主動地位,一方面要維持佔領殖民地的經費確實開支巨大,另一方面帶著殖民者的形象來做生意,也會讓各國頗感不適。

因此,在這個背景下,1983年中英就香港問題進行了談判,在多次交鋒下,英國從治權換主權到最後同意香港完全迴歸中國的談判過程來看,英國人的談判立場足以體現出,英國人對於香港商貿地位的重視。

一國兩制讓英國人也相信香港迴歸後,依然會發揮中英商貿往來的紐帶作用,迴歸香港問題因此迎刃而解。

作為陸權國家,二戰後的蘇聯非但沒有衰弱,反而還因為顯赫的戰功成為了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對於領土掌控欲正在不斷加強。陸權國家不同於海權國家,對於領土的控制主要還是出於軍事目的。

如今的海參崴駐紮著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這支艦隊對震懾日韓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二者在後殖民地時代有著不同的發展策略和戰略,因此決定了九龍和海參崴對英俄兩國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也決定了九龍的迴歸要比海參崴更容易實現。

三、不同的舉動,不同的後果

殖民地佔領一個地區後,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要穩固統治地位。海權國家的英國,在殖民政策上更偏向於制度上的同化,在英國殖民香港期間,英國人為香港建立起了一套符合英國利益的行政體系。

英國政府嘗試用制度和教育的方式,向香港民眾輸送“英式”的價值觀,力求能逐步讓香港接受英國的殖民統治,這個過程是緩慢的、非激進的,英國人意識到,如果強行讓香港民眾接受英式統治,極有可能引起社會動盪,影響甚至阻礙英國在港的貿易活動。

因此英國人出於保護經濟和貿易的考慮,並打不算在同化政策上採取激進的方式。

但不同於英國人,俄國人對於海參崴的佔領,希望是快速並且徹底的,而要達到這一步則必須加快改變人口和民族結構,佔領海參崴幾十年後,沙俄當局開始著手對當地的華僑進行迫害。

1911年,沙俄對當地華僑開始大規模的搜捕,致使當地華僑不得不逃回東北,從此,沙俄的華僑數量開始大幅度減少,而移居至海參崴的俄國人則開始激增。

此外,俄國人還在海參崴大量修築俄式的建築物,意圖儘早將俄式文化注入到海參崴當地,俄國人為了徹底改造海參崴,還給海參崴起了一個相對符合俄國的名字“符拉迪沃斯託克”。

在強行植入意識形態方面,俄國人的方法更為簡單粗暴,對於他們來說,與其溫和的讓它發生化學反應,不如徹底的對其進行改造。

俄國人並不注重利用殖民地賺取經濟利益(雖然海參崴是俄國第一大港,但這並不足以超越海參崴對俄國的軍事價值),更希望在海參崴建立屬於自己的遠東軍事瞭望點,過於緩慢的同化進展不符合俄國人對於領土的價值觀。

兩者不同的待遇也反映出海權和陸權國家對於佔領的不同做法,這些政策背後是國家利益的趨勢,海權要求的是穩固經濟利益,而陸權要求維護的軍事及地區利益,自身利益不同,維護的方式也就會相同。

因此,對於英國來說歸還九龍在內的香港,對他們來說痛感比俄羅斯要歸還的痛感更小,也更容易捨得脫手。

九龍

四、不同的命運,不同的未來

同樣是被割讓,1997年九龍隨著香港一起迴歸了祖國,曾經歷經磨難的香港終於找到了自己歸宿,伴隨著中國的崛起,香港也在經歷著更新更好的變化,迎接著更美好的未來。但遠在北方的海參崴卻還在俄羅斯的手中,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一個永遠抹不去的痛。

不一樣的結局背後隱藏著眾多的原因,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在面對殖民地時,有著不一樣的政策和殖民手段。在殖民目的上英國控制九龍是為了做自己的商貿,所以將九龍歸還中國並不會影響到他在香港乃至中國的貿易利益。

俄國人控制海參崴這是為了在軍事上輻射太平洋地區以及控制寶貴的出海口,在這點上以俄國人不會願意將這個到手的肥肉吐出,加上近幾年北約在俄羅斯的西線加大了對圍堵力度,俄羅斯人對於東線的出海口更是極為看重,因此想讓俄羅斯歸還海參崴更是難上加難。

在認同感上,由於英國人對於香港是透過制度來同化殖民地民眾,在教育等領域雖然加大英國文化的輸出及認同感教育,但香港本地還保留有較多的中華文化傳統,港英政府對於這樣的傳統文化也並未加以打壓,因此香港民眾的認同感還是更偏向於祖國。

但俄國人對於海參崴的文化打壓力度很大,採取的同化手段也更為激烈,簡單粗暴的方式讓海參崴留下的中華文化傳統所剩無幾,加上人口結構和民族結構的改變,在認同感方面海參崴遠遠比不上香港,從這點來說,兩地民眾對於迴歸祖國的期望有著較大的差別。

我們不得不警惕的是,歷史上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們的國門,用盡辦法在中國人的身上吸血來換取英國的財富。雖然英國人將九龍在內的香港歸還給了中國,但時至今日,英國人依然對香港這片曾經的殖民地念念不忘,仍然在想盡辦法插手香港事務。

香港是中國的內政,容不得英國人指手畫腳,屬於帝國主義依靠炮火就可以讓我們低頭屈服的時代已經過去,香港也必定會在中國人民的呵護下得到更美好的未來。

從尚未迴歸的海參崴身上我們必須意識到,歷史上俄國人對我們的虎視眈眈從未停止,作為一個侵吞中國領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在爭奪國家利益上他們也時刻未曾放鬆,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我們確實會面的更多的挑戰。

雖然當前的國際形勢還不能實現我們讓海參崴回家的願望,但是要相信在未來的一天,當我們足夠強大之時,她也會沿著回家的路回到祖國的懷抱。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友誼,也不會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不管是被割讓的九龍還是海參崴,都是過去軟弱腐朽的舊中國留下的債,在新中國的努力下,讓海外的遊子都回家,終將不會是夢想。

1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陰謀與病菌——美洲殖民神話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