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近代史上以清政府為主體的對外戰爭大多都以失利而告終。這些戰爭中最令國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中日之間的甲午戰爭,其中北洋艦隊和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上發生的海戰更是令我們心痛不已。

上圖——版畫《日軍擊沉大清戰艦》

在一些文藝作品以及民間言論中,北洋艦隊在戰鬥中是處於絕對下風的,此戰過後,北洋艦隊便基本失去了所有戰鬥力,日本聯合艦隊則保全了所有艦艇,這也是之後威海衛和旅順口海軍基地相繼淪陷的根本原因。如此誇張的戰損比讓這種清軍不堪一擊的論調甚囂塵上。

那麼實際上清軍北洋艦隊的戰鬥力究竟如何,他們真的完全不能和日本海軍抗衡嗎,還是因為人禍導致的失利?

上圖——中日黃海海戰

一、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的初期表現

黃海海戰是在1894年9月17日,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域上爆發的大規模海上戰鬥。此戰是一場遭遇戰,中日兩國艦隊在海面上狹路相逢並且逐漸接近。在戰鬥之前,日本聯合艦隊的軍艦排成一字形,其前方為靈活機動的第一遊擊隊,後方則為旗艦松島號以及移動速度較慢的老式戰艦,共有十二艘戰艦投入戰鬥。

北洋艦隊的炮火攻擊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日本艦隊中的比睿、扶桑、赤城以及西京丸等多艘戰艦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失去了戰鬥能力,只能向後退避,暫時退出了戰鬥。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戰艦雖然都受損嚴重,但是沒有一艘徹底沉沒。

上圖——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

不過在開戰不久之後,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的艦橋便被日本艦船擊中,在上面指揮戰鬥的提督丁汝昌深受重傷,而且定遠號上的訊號索具被破壞,這讓它無法用旗語與其他艦艇進行交流,喪失了指揮功能,北洋艦隊的指揮系統陷入癱瘓,戰場局勢瞬間變得不利起來。

在清軍對日軍弱艦發動攻擊的同時,日本艦隊中機動性極強的第一遊擊隊,也對北洋艦隊中實力最弱的楊威,超勇兩艦發動攻擊。在其期間吉野號的帶領下,四艘日本戰艦將這兩艘戰艦包圍起來,進行了猛烈的炮火轟擊,雖然兩艦將士努力還擊,但是在缺乏友軍支援的情況下,還是因為艦艇差距被擊敗,其中超勇艦被擊沉,而楊威艦則撤出了戰場。

上圖——超勇號戰艦

在擊敗北洋艦隊兩艘弱艦之後,第一遊擊隊又將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艦作為下一個進攻目標。由於此時北洋艦隊的指揮體系趨於崩潰,致遠艦隻得獨立應付四艘敵艦的進攻。不久之後致遠艦開始進水,鄧世昌自知不敵,便決定全力撞向吉野號,但是最終在途中被敵人擊中魚雷發射管,引發了劇烈爆炸並沉沒,鄧世昌等將士也壯烈殉國。

上圖——鄧世昌將軍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黃海海戰的第一階段,北洋艦隊的定遠艦雖然喪失了戰鬥能力,但是依然表現出了不俗的戰鬥力,甚至一度佔據上風。縱使超勇,致遠兩艦被日軍擊沉,但是北洋艦隊依然能夠保持有序的戰鬥陣型,而且也重創了日軍的多艘艦艇。

二、北洋艦隊戰鬥秩序的崩潰

致遠艦上鄧世昌將軍的英勇事蹟雖然在現今的我們看來足夠鼓舞人心,但是致遠號猛烈爆炸的場面卻讓北洋艦隊其他將士們的心態起了變化,其中以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的變化最為明顯。在這個需要每個戰士盡忠職守的時候,方伯謙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卻做出了率領艦隻逃離戰場的決定。

上圖——濟遠艦管帶方伯謙

濟遠號的臨陣脫逃被其附近的廣甲號看在眼裡,廣甲號本來就是一艘老式戰艦,而且被命令跟從濟遠號進行戰鬥。在看到方伯謙逃離之後,廣甲管帶吳敬榮便也指揮廣甲號向西撤退,最終脫離了戰場。

上圖——日本旗艦松島號

濟遠號和廣甲號的突然離去,讓北洋艦隊原本緊湊的戰鬥陣型出現了極大的空當,這給了日軍第一遊擊隊更大的進攻空間。而且戰友的逃跑也讓北洋艦隊其他艦艇上的官兵出現了心理變化。雖然他們依然堅持戰鬥,但是士氣已經大不如前。雖然之後方伯謙因為臨陣脫逃被清政府處以極刑,但是他在戰場上造成的惡劣影響已經難以消除了。這在處死方伯謙的聖旨中國就已經寫得很明確了:

濟遠管帶副將方伯謙首先逃走,致將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

在此後的戰鬥中,日軍依然用第一遊擊隊戰艦對北洋艦隊除了鎮遠,定遠兩艘鐵甲艦之外的船隻進行集中圍攻,另一方面其主力艦隊則在正面戰場上牽制北洋艦隊旗艦的移動,讓它們難以及時回援。在這樣的情況下,靖遠,來遠,與經遠三艦隻能獨立應戰,最終它們都受到了十分嚴重的破壞,不得不撤離戰場。其中經遠艦在撤退途中被日本軍艦追上並擊沉,這讓北洋艦隊只剩下鎮遠和定遠號兩艘鐵甲艦。

上圖——定遠號鐵甲艦

不過在丁汝昌,劉步蟾等人的指揮下,艦上將士依然奮勇作戰,並且擊中了日軍旗艦松島號,使其不得不退出戰鬥。剩餘的日軍戰艦見短時間內也無法擊沉這兩艘龐然大物,便在整合陣型之後撤離了戰場。而此時來遠與靖遠兩艦在經過整修後也回到了鎮遠和定遠的身邊,這四艘戰艦也依次駛離大東溝海域,黃海海戰至此正式結束。

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二階段的黃海海戰中,隨著方伯謙的主動撤離,導致軍心渙散,而且北洋水師的陣型也難以維持,這才打破了中日兩軍的均勢局面,導致黃海海戰出現潰敗的結果。但即使在這樣的不利局面下,北洋將士中的絕大多數人依然保持了高昂的鬥志,這一點還是毋庸置疑的。

上圖——北洋將士塑像

三、北洋艦隊失利的背後原因

在黃海海戰中,導致北洋水師大敗的原因是十分複雜的。首先定遠艦在戰鬥初期的意外受創,導致指揮系統失靈是其中關鍵。清軍在接戰前準備不足,導致陣型沒有完全展開也對北洋艦隊的戰鬥力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其次在戰術之外的層面,北洋艦隊的裝備與日軍也存在較大差距。雖然當時排水量7000噸的鎮遠,定遠兩艦依然是全亞洲體型最龐大的戰艦,但是其在早期購買的楊威、超勇等戰艦已經服役多年,戰鬥力已經無法和日軍的新式戰艦相抗衡。

上圖——日軍吉野號

而且日軍第一遊擊隊中的幾艘戰艦都是當時最新型的戰艦,它們的裝甲厚度和排水量雖然不及定遠,鎮遠,但是在速度上卻佔據絕對優勢,這讓它們能夠在戰場上更快地移動,並分割包圍北洋水師落單的戰艦。而且黃海海戰本身就是一場遭遇戰,定遠,鎮遠兩艦火力兇猛的優勢無法徹底發揮,也為北洋水師的戰敗埋下了伏筆。

更重要的是,由於當時清政府已經揹負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國家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要被用來繳納賠款,這讓北洋艦隊的財政狀況十分不理想。因此在黃海海戰的時候,北洋艦隊所用的彈藥中有很多都是實心炮彈,其中並沒有填裝火藥,這讓它們的破壞力大大下降。

上圖——裝有新式克虜伯主炮和魚雷發射管的日軍浪速艦

根據日本方面的戰後統計,北洋水師擊中日軍艦艇的炮彈數量其實是十分可觀的,其命中率甚至高於日軍,但是雙方在破壞力上的差距讓戰爭的結果呈現出相反的態勢。

現在日本國內的日清戰爭紀念墓園的門口,擺放的就是兩枚清軍戰艦發射的開花彈,它們曾經準確命中了日本軍艦的鍋爐,但是卻沒有爆炸,因此它們被日本方面視作倖運的象徵。與此同時它們也不由得讓我們想象,如果當時中國將士使用的炮彈能夠再好一點,這場戰爭會不會有不同的結局。

上圖——定遠號的開花彈

四、 結語

甲午戰爭是東亞政局的轉折點,自此之後中國的宗主國地位便逐漸被日本所取代。其中黃海海戰是整個戰爭的勝負關鍵,清帝國引以為傲的北洋艦隊在這場戰鬥中折損大半,而日本艦隊則無一沉沒,因此有不少人認為北洋艦隊不堪一擊。

但實際上在戰爭過程中,北洋艦隊甚至一度佔據了上風,而且就算他們遭到了旗艦受創,戰友逃跑的不利狀況,其餘的戰士們也依然堅持戰鬥到了最後一刻,並重創了日本多艘軍艦,這展現出了中國軍隊的不屈意志,是絕對不能用不堪一擊來形容的。

真正讓北洋艦隊遭遇大敗的,其實是清政府在當時的疲弱狀態,以及部分大臣的貪汙行為。這讓北洋艦隊的軍費十分有限,導致彈藥質量十分低下,乃至於在擊中鍋爐之後甚至無法引爆,才讓北洋艦隊遲遲不能開啟局面,腐朽的清政府才是黃海海戰失利的最大罪人。

參考文獻:

【1】《光緒朝東華錄》

【2】《嚴復與方伯謙——兼論嚴復的民族觀》

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宋太宗皇位傳承屢出么蛾子,宰相呂端芴板傳書挽救大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