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鄴城城下,人影如雜草般密密麻麻,抱怨著,慌亂著,春的氣息掩蓋不了即將到來的血xin。
肅宗皇帝李亨的六十萬大軍面對這座城池居然久攻不下,糧食已經沒有了,軍心不穩。而城上的史思明,緊鎖的眉頭變的舒緩,隨即便是狡黠一笑。
剛一交鋒,疲乏的唐軍就土崩瓦解,從此一蹶不振,肅宗皇帝李亨企圖以武力統一整個帝國的夢想也就隨之破滅了。
能怪誰呢?只能怪他自己,當初他唐肅宗即位時,什麼都亂糟糟的,沒個朝廷的樣子。後來,唐肅宗請來了從前自己當太子時的一個老朋友李泌為他出謀劃策;不久,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領著5萬人馬也趕到了靈武,這才組成了一支平定叛亂的基本隊伍。
隨後,威望極高的郭子儀連戰連勝,逐漸收復失地,此時天賜良機,叛軍發生了內訌,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殺了安祿山,取代父親做了“大燕皇帝”。安慶緒是個昏庸無能的人,連話都說不好。這本來是消滅叛軍的一個好時機,可是唐肅宗急於回長安,便不用李泌的計劃,而讓郭子儀領軍去打長安,結果吃了一個敗仗。
好在郭子儀郭子儀長期鎮守西北邊境,威望很高,吃了敗仗之後,就從回紇(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紇音hé)借了4000精兵,然後會同唐軍主力,再次發動了攻勢,才把長安攻下來。
緊接著郭子儀又收復了洛陽,唐肅宗得了些勝利,信心也有了,逐漸膨脹,就想一鼓作氣消滅叛軍,於是調集了九個節度使共60萬大軍來圍剿史思明。原本到這裡,安史之亂就可以畫上圓滿的句號,但唐肅宗表面上極度稱讚郭子儀,其實對郭子儀很不信任,生怕他手握兵權對自己不利。但是他沒想到,如果想對他不利,在當初他窮困潦倒只是就可以動手了。
因此,九鎮大軍元帥的要職,既不給郭子儀擔任,也不讓另一大將李光弼擔任,卻派了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太監魚朝恩做監察官,九個節度使都得聽從他的指揮。
於是,鄴城城下。。。。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冬的冷酷彷彿要洗淨多年來的恥辱,季節變了,對陣的人變了,勝負變了,不變的是那慘烈的血xin。
身後的追兵越來越近,史朝義知道自己這次已經插翅難逃,乾脆飛身下馬,將一條長長的白綾掛在樹枝上,最後看了一眼這美好而殘酷的世界,閉上了雙眼。
正月三十日,寒冷尚未褪去,史朝義的首級被送到長安。代宗皇帝見到史朝義的首級後百感交集,歷時七年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終於畫上了句號,李豫的祖父玄宗皇帝李隆基想畫上這個句號,他的父親肅宗皇帝李亨也想畫上這個句號,可最後都無能為力,以失敗告終,成為他們終身的遺憾。
現在,這個句號被李豫畫上了,可他並不開心,因為這個句號的代價,太大了。
曠日持久的安史之亂幾乎要將當初繁華一世的唐朝拖垮,被逼無奈的李豫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以便儘快撲滅叛亂的烽火。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群宦官上青樓。硝煙瀰漫的戰爭讓人緊張,但殺人不見血的鬥爭,讓人憋屈且無力。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