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創刊至今70年

全球發行2億冊

它已經不僅僅是一本家居產品手冊

更是一部時尚潮流寶典

說起宜家,我們通常的第一反應是家居業巨頭。

他們的企業內刊《宜家家居指南》至今已經發行了70年。

為了製作這本手冊,宜家聘請了285位室內設計師和攝影師、啟用了北歐最大的8000平米攝影棚。

每年,他們會花平均10個月時間、從營銷總經費中撥款70%完成整套設計流程,從概念企劃到刊物出版。

2016年,它在全球50多個國家發行量達到2億冊,甚至超過了《聖經》。

然而巔峰之後總有下坡。因為成本、環保等多種問題,創始團隊決定讓它在2021年秋天與我們正式告別。

CNN說,《宜家家居指南》停刊,相當於一部傢俱史終結了。

《每日郵報》則製作了一期特別欄目,重溫《宜家家居指南》中亮相過的經典設計,帶領粉絲們來了一場“最後的狂歡”。

01

讓人心甘情願路轉粉

靠的是走心

《宜家家居指南》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發行量超過《聖經》?

1951年的首發本薄薄的,雖然看似不起眼,其實五臟俱全。

封面主角是經過無數次改朝換代,至今仍在售賣的Wing Chair。被譽為美國政治藝術化教材的《紙牌屋》,曾收穫奧巴馬等白宮的一眾粉絲。

在這部具有重要意義的劇中,製片組還曾特別選取改良版的Wing Chair用作佈景。

1951年《宜家家居指南》封面

冊子一一列出當下時興的床、桌椅、櫥櫃、燈具、餐具等效果圖和產品圖,附上產品說明和訂購單。

甚至還搭配了可愛的小插圖,讓人一下子能get到主角的心情。

比如,畫面中的女主伸了個懶腰,就好像看到了冬天早晨不願離開被窩的我自己。

一開始,它就選用了最適合那個年代的營銷方式:出版紙質刊物,然後派送到每家每戶的郵箱裡,供顧客自行挑選產品。而且免費。

漸漸地,小冊子風格定型,不僅有清晰的產品名錄,還設計了逼真的生活場景,代入感十足。

人們開始習慣在床頭翻翻這本家居指南,暢想自己夢想中的小窩和佈置。

甚至,當瑞典人走進自己國家的任何一家酒店時,都能在抽屜裡發現它的身影。

《宜家家居指南》最終超過了2億本發行量,同時創造了一項前無古人的吉尼斯記錄: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品牌產品手冊。

經過評選後,第一名登上了2017年的《宜家家居指南》封面。

2017年俄羅斯的《宜家家居指南》,模特是在評選中勝出的宜家顧客

當數字時代的人們已經逐漸習慣網路讀物時,它仍然擁躉無數。

2015年的時候,眾多鐵桿粉絲為了慶祝年發行量超20萬,特別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粉絲專屬party,共享瑞典人民最愛的小龍蝦、肉丸子配越莓醬。不過只有loyalty consumer才能參加。

簡直和當代名額有限的愛豆生日會一樣熱鬧。

2015年宜家粉絲party現場

但是說到《宜家家居指南》的頭號粉絲,還是要提名線上購物網站BILLY的創始人Harry Stayt。

他本身就是個傢俱迷,為了收集這些冊子,曾經多次前往宜家總部所在的Älmhult小鎮,把1970年代至今的40多本指南全部收入囊中。

Harry Stayt收藏的部分《宜家家居指南》

02

是家居潮流雜誌

也是隱藏的時尚文化秘籍

如果只拿《宜家家居指南》來看當季流行的產品和促銷資訊,那就錯過太多了。

這70年的時間裡,宜家真正做到了讓顧客像看雜誌一樣地看廣告。

翻開每一期雜誌,都好像坐上一艘時光穿梭機,回到了當年,窺探那個時候的人們在熱衷什麼,流行什麼;喜歡less is more極簡風,還是大膽撞色;大部分人迴歸家庭了,還是在享受自由的單身生活。

1950年代,距離現在已經有些遙遠,但2020年再看這些封面,依然不覺得過時。

大膽的撞色設計和抽象化的風格,簡直可以放到現在的藝術書展上一決高下。

1957年封面上出現的貓咪剪影,很惹人關注。

這透露出一個資訊:從那時候起,寵物已經悄然成為了與人們家居生活中的重要成員。

如果說,1950年代走的是經典風格,再做了一些小型的突破嘗試,那麼到了60-70年代,《宜家家居指南》就化身成了一本前衛的時尚雜誌。

1960年代不僅牢牢抓住當下最主流的波普風格,還加入了豐富的生活場景,更加貼近顧客日常。

與此同時,現代感十足的太空風格也走入了指南。

這讓我不禁聯想起1968年上映的超高話題度電影:《2001太空漫遊》。

1960年代的部分產品圖

《2001太空漫遊》劇照

時髦女子的入鏡率也突然增加。

摩登的金髮女郎們悠閒地靠在沙發上,有的在換黑膠唱片,有的在隨意翻閱雜誌,還有的只是嫵媚地看向你。

來到70年代後,整體的風格鮮亮明快。

能明顯感覺到盛行的嬉皮士藝術融入了宜家家居的細節。

在場景設計上,70年代的《宜家家居指南》也有明顯變化。他們選用許多素人模特,構建了具有傢俱氛圍的社交情景。

讀者透過紙張,也能猜出他們之間正在發生的小故事。

這張1976年手冊的封面圖,採用了為數不多的夜景拍攝。

木質茶几和紅黃相間的沙發相得益彰,斑點狗在毛茸茸的地毯上睡著了,男主人隨意地靠在沙發上看報紙。

暖光瀰漫在整個房間裡,充滿了一股恰到好處的輕鬆感和安心。

80-90年代最大的變化是,手冊畫面中,用了大篇幅來描繪家庭情景,尤其是兒童。

成年人紛紛迴歸家庭,陪伴孩子們。

無論是坐在紅白格子窗簾下和爸爸一起吃早餐的小嬰兒、幫媽媽揉麵的女孩,還有依偎在爸爸懷抱裡聽故事的男孩,都籠罩在一股柔和幸福的色調裡。

也許,每個時期的上班族都很忙碌。

但那個年代的宜家恰好捕捉到了這一點,提供了一片安靜的棲息地,讓所有人們暫時逃離紛擾,在家裡做一個美夢。

90年代往後的時間,從封面能明顯看出來,less is more的風格湧現。

顏色變得更加清新、低飽和,佈局也更加簡潔。這正是不少現代都市人追求的簡約生活。

在今年,我們仍然看到它把握住了當下流行文化:抓住爆紅的《動物森友會》合出了一本特輯,繼續收穫無數粉絲。

可以說,《宜家傢俱指南》堪比一部緊跟潮流時尚文化的寶典,而如今的終結,實在讓人唏噓。

03

還有這些經典的內刊

也紛紛告別

還有很多大牌發行的內刊雜誌,也都在文化與時尚的歷史舞臺中留下了姓名。

如果你是個復古愛好者,或者推崇極簡主義,一定會喜歡Acne Studios 的內刊《ACNE Paper》。

開啟第一眼,全然猜不到它是一本時裝品牌的內部雜誌。

因為除了冠名,找不到任何與品牌、產品相關的推廣內容。加上乾淨利落的排版,儼然一副先鋒雜誌的樣子。

除了特立獨行的視覺,《ACNE Paper》的內容也很走心。

但是先鋒的終結也是戛然而止。13年,《ACNE Paper》突然無理由宣佈停刊。

資生堂1937年創辦的《花椿》,是元老級別的時尚雜誌了。

不僅僅用來宣傳企業文化,它也成了潮流文化、時尚藝術、美容資訊的領頭羊。

圈裡有句話叫“東亞時尚看港臺,港臺時尚看日本”。

而70年代的《花椿》封面上,就已經開始出現穿著牛仔夾克,寬墊肩西裝、畫濃眼妝的女孩了。

在90年代的《花椿》中,更是可以看到許多港臺明星的模仿痕跡,比如王菲的曬傷妝,或者丸子頭。

2015年,《花椿》停止了紙質刊物的發行,轉而做移動端App和電子雜誌的開發。

幸運的是經歷一番改版後,2016年,它以“新裝刊0號”的形式復出。

維秘也曾正兒八經地做過紙質刊物。

40多年裡,每本目錄的每件單品都經過精心挑選,足以挑釁男孩女孩們的視覺和錢包。

不過到2015年,財團實在難以支撐每年將近1.5億元的消耗,終於決定停刊。

而停刊後的維秘好像是拔掉了氣閘的皮球,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品牌內部的紙質刊物命運各不相同。

今年,在鉅額的成本和現實面前,宜家也終於撐不住了。

《宜家家居指南》終會在2021年迎來絕唱。

即使我們還能登上宜家網站,點開70本手冊的電子版回味,但那份親手翻開紙質書的心情卻已經不在了。

13
最新評論
  • 秋天養茉莉,進入“衰弱期”,多曬少澆水,“保命”是第一!
  • 冷凍存放的食物不用擔心變質?不要再被這些流言欺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