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因為疫情悶在家裡時,朋友安妮迷上了斷舍離。
在老公和孩子的萬般阻攔下,她痛下決心,扔掉了家裡60%以上的東西。
自己很少穿的衣服、閒置了很久的烘焙工具、廚房小家電,風格各異的裝飾品,統統扔掉或者送人。
斷舍離之後的家,終於從雜亂無序變成窗明几淨,清爽舒適,不到80平米的面積,看起來有100平米以上那麼大。
最近去她家玩,卻發現她家又恢復到半年前的狀態。
從客廳地板、沙發,到廚房,臥室,凌亂的書桌、永遠找不到衣服的衣櫃、堆滿外套的座椅……
“斷舍離之後,總覺得家裡好空,不知不覺又買了很多東西。斷舍離一時爽,誰知道還要花更多錢買新的。”
最近幾年,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暢銷,極簡主義生活方式風行,就算沒看過這本書,也不會對斷舍離這三個字陌生。
扔扔扔,成為很多人整理收納的信條。
可是很快就發現,換季又買了一堆新衣服,空出來的角落很快又被新的物品填滿;好不容易減下去的體重,一個假期又回到原點……
幾十年根深蒂固的習慣,遠遠不是斷舍離就能改變。
自由和快樂的前提
是知道自己要什麼
其實,一個人的房間,呈現出的是他內心最真實的狀態。
山下英子倡導“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不需要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初衷是讓我們在幾乎被物質和慾望淹沒時,能重新審視自己和物品之間的關係,從關注物質世界,轉化為關注自我。
斷舍離不只是讓我們扔掉佔空間的東西,擁有一個清爽整潔的生活環境,更教你減輕自己不必要的慾望,找回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
像安妮這樣,在斷舍離之後很快又回到買買買的怪圈,其實是因為她只學到斷舍離的外在手段,卻沒有審視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
卡耐基說:“自由和快樂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並確信自己能得到。”
陳數就是這樣的女人,從2014年開始,她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扔掉所有不需要的東西,她說:
我學習欣賞物品而不去佔有,學習與他人分享而不獨享,學習探尋自我和生命之路,不懼旁人的異樣眼光。作為一名女演員,甚至不介意一件禮服再穿幾次,對我來說,保持審美的品格,比單品不重複更重要。
審美的品格,來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適合什麼的清醒和堅定,對待演員的工作,她同樣如此。
曾經有兩年時間,陳數主動拒絕了很多影視劇拍攝邀約。
朋友替她可惜,覺得這對於中年女演員來說等於演藝生涯的“自殺”。
但陳數不這樣認為,她說:
那一段主動停下來的日子,讓我一下子有了大量可以自由、自主安排的時間,瞬間成了“時間暴發戶”。我不需要頻繁地看手錶,不需要查通告,不需要化好妝等待那一聲“action”,接著迅速調整自己,進入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更不需要奔波在去機場的路上……我需要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去閱讀,去旅行…… 我想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
兩年後再度復出,陳數在《和平飯店》裡驚豔登場,一舉成為白玉蘭獎、華鼎獎雙料影后。
正如山下英子在書中所說:“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能夠放開執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斷舍離是找回自己生活的自主力
莊子說:“吾生有涯也,而知也無涯”,激勵我們不斷讀書求知。
事實上這句話還有下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怠已”,意思是說,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你就會陷入資訊的海洋,充滿疑惑。
讀書,消費,愛情,人生的方方面面皆是如此,一個人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目標,不能把握自己,就會陷入用“有涯”追求“無涯”的迷惑境地。
日劇《空無一物的房間》裡,麻衣從小就是一個囤積狂,房間裡堆滿了各種東西,好不容易整理好,卻發現一會兒就又亂了,只好放棄。直到高中跟男友分手,她發現房間裡存放了好多前男友的物品,於是下決心清理。
在清理的過程中,她一次次放棄那些自己不再需要的東西,無論是昂貴的物品還是已經過期的關係;
她留出了足夠的空間,去建立簡單、精緻、有品質的生活。
在舒適清爽的空間裡,她也學著如何與自己相處,找回自己生活的自主力。
斷舍離就是這樣一個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的過程。
它不是為了讓生活變得貧乏,而是從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和慾望開始,一步步深入內心,改變你的生活狀態。
當你把買十件衣服的錢拿來買一件衣服,你的衣櫃就會有個人的審美風格;
當你把應酬十個人的時間用來關心一個人,你的關係就變好了;
當你把猶豫不決的時間拿來讀書、運動,你的內心就平靜了,生活狀態也變好了;
當你學會做減法,就會知道如何直達目標,知道什麼人、什麼事,是真正寶貴的……
在看得見的世界行動
影響看不見的世界
山下英子認為,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實的自己的鏡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實的自己。
拿斷舍離來說,首先出現的,是斷與舍這種自我肯定、恢復自信的過程。
你會發現,一直以來都以為是自己的觀念的東西,其實是父母的觀念,或者是身邊其他人的觀念。
像這樣,透過物品,確定自己本身真實的價值觀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之後就能進化到下一個階段。
接下來,你會慢慢開始肯定、相信你自己。
只要在看得見的世界行動起來,就會對看不見的世界以及更加看不見的世界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當我們的內在需求和外在物質建立起健康的關係,我們便不會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為內心的焦慮買單,不會在別人的眼光裡隨波逐流,不會在不適合、不舒服的情感關係裡被束縛。
生活中沒有雜物,心裡沒有雜事,我們的感官就會被放大,更能發現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美,一草一木都能為平凡的日子注入新鮮感。
你會開始留意到每天經過的道樹兩旁葉子黃了,留意到每天的光影變化原來是這麼多彩迷人。
這樣的生活,更真實,更簡單,也更快樂。
斷舍離的本質就是審視,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真正的斷舍離,從外在的物品開始,審視內心的需求開始,斷掉的是不必要的慾望與對未來的恐懼。
它包含多維度斷舍離的核心步驟、新極簡主義的幸福秘訣,幫你釐清內心和生活,獲得自主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