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2020已進入倒記時,除了工作上的年終總結和新年計劃,生活也同樣需要除舊迎新,迎來新一年的好運氣。

為什麼總是亂糟糟?

囤積的雜物擠佔了生活空間,東西總是翻箱倒櫃找不到,導致做事效率很低;一不小心就會碰倒東西......需要整理的,其實是每個人內心的訴求與慾望。丟掉那些不該留下的,才能讓生活變的簡單美好。

有部日劇叫《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女主麻衣的家曾經堆滿了各種物品,一片兵荒馬亂。直到地震促使一家人搬離,收拾東西時,發現原來生活必須品只不過佔用了兩隻箱子而已。臨時住所的寬闊空間使麻衣對過往的生活有了反思:好的生活並不需要擁有太多東西。

開始整理以後,FITINGLAB沸騰教授立刻愛上了斷舍離的感覺,最後,真的扔掉了所有不必要的東西,家裡只剩下最基本的傢俱和簡單的生活必須品,看起來像沒有人住的樣板間。沸騰教授也過上了一種全新的生活,簡單而美好。

你有扔不掉的“怪癖”嗎?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強迫性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指喜歡囤積東西,把屋子塞得滿滿當當的一類人。即使這些東西已經妨礙了他們的正常生活,他們也不捨得丟棄。

為什麼丟不掉?

有心理學家認為與佔有慾相關,但也有人認為並非這麼簡單,因為這類人中 40 歲以上的是主體,這體現了中年人的喪失危機——青春、健康、夢想,甚至身邊的親友都在流失之中,於是就更想要儘量多地握住身邊能夠掌控的東西。於是囤積物品成了滿足安全感的可行方式。所以,囤積舊物成癮的人們也許在用這種瘋狂的行為表達他們對安全感的渴求。

怎樣跟舊的一切說再見?

在過去的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裡, 我們囤積的每一件舊物、舊情、舊事件,都有承載的記憶和情感。想要完成還“斷舍離”,不是一個簡單的“扔”字就能解決的,需要從一些細節處入手。

Step 1

把你囤積的東西列表,為清除做準備。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耐心去清理過去的舊物、舊事,而是一想到“有一大堆東西需要清理”就頭疼,懶得做了。把它們列出來,逐條解決,你的心裡就會有底得多。

Step 2

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扔?左右手確定法!

有些東西我們不確定是否要扔,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左右手:設定左手是“扔掉它的心理感受”,右手是“留下它的心理感受”,然後閉上眼睛掂一掂兩隻手的分量,哪隻手感覺重一些,就遵從它的決定。

Step 3

給自己莊重的儀式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儀式感很重要,它能幫你從心理上切斷與那些舊物、舊情、舊事的牽連。那麼什麼是儀式感?比如清理雜物前在家裡點上薰香,再比如扔掉 EX 的紀念品後給他或者自己寫一封郵件......總之是你平時不常做的“符號性”行為。

Step 4

慢慢慢地去做清理這件事。不要著急,要慢慢地完成清理。如果你想整理舊物,可以拿出春節假期的某一天,安安靜靜地折衣服、收玩具;或者你想清理多年前的一段人際關係,可以給自己一個周的時間去做準備。

Step 5

原諒自己現在還沒辦法清理它們。

如果有些東西或事情真的無法清除,那麼原諒自己現在還沒辦法做到,儘量降低它們在你當下生活中造成的影響。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完全沒有舊物的房間缺少溫情,完全沒有虧欠的關係意味著結束。所以,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Byebye

“斷舍離”不等於扔扔扔,事實上,它更多考驗的是你對人生的規劃管理,以及選擇放棄的能力。

17
最新評論
  • 秋天養茉莉,進入“衰弱期”,多曬少澆水,“保命”是第一!
  • 小米有品眾籌家庭爭吵“終結者”,9H級硬度,男人:比鑽戒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