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那年,去濱海灣花園看胡姬花展,進入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胡姬花,而是具有濃厚南洋特色的騎樓展板,雖只是畫板、模型,卻猶豫進入了新加坡老街。

騎樓,是一種外廊式建築設計,建築物一樓臨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是二樓的樓層,二樓猶如“騎”在行人走道之上,故稱為“騎樓”。

新加坡很多店屋都屬於騎樓,一般只有兩到三層樓,一樓用於經商,二樓以上住人。這些小樓在街道兩側整齊排列。牆、門、窗塗成五顏六色,顏色搭配對比度強烈,也有純白的,在熱帶的陽光照耀下格外耀眼、十分醒目,給人嬌豔窈窕的感覺,又像兒童堆砌的彩色積木,彷彿童話世界。

騎樓可追溯到18世紀下半葉,英國人來到印度南部的貝尼亞庫普爾(Beniapukur),這裡氣候十分炎熱,英國人極不適應。於是,他們在住宅前加了一個外廊以遮強光,營造較為涼爽的環境。

這個辦法很快被當地人效仿,這種以遮陽為主要功能的外廊式建築,隨著英國對南洋的殖民統治,便在南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騎樓店屋。

19世紀新加坡英殖民統治者為了街道整齊,頒佈了一項規定,沿街騎樓走廊要成排建在一起,店屋前至少要留五英尺寬的走道,這個“五英尺走道”英文詞語被翻譯成馬來語,華人根據馬來語的發音和意思,用福建華來說,就稱為“五腳基”。

五腳基騎樓店屋可以防雨防曬,又便於展示櫥窗,是南洋一帶靚麗的老街風景,逛街不用擔心赤道上灼人的陽光,也不用擔心熱帶雨林氣候突變的傾盆大雨,人們不必走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不用擔心交通事故。

五腳基裡既熱鬧又溫馨,有剃頭挑子、修鞋匠、咖啡茶坐、古董跳蚤小市、殘章人士小攤位、圖書攤位、專門替人寫家書的攤位、話語中透著威嚴的算命師等等;老人們在走廊裡喝茶談天,孩子們在走廊裡嬉戲玩耍,街坊鄰居在走廊裡聊生活瑣事;還有遊動的小販,如賣麵包的,一聲吆喝“賣——面——包!又香又軟的麵包!”住在騎樓上的人,如有需求便及時應一聲,隨即用繩子拴住籃子,從樓上把籃子吊下來,買東西的錢放在籃子裡,小販就在五腳基前收籃子裡的錢,然後放上面包,樓上人再將籃子吊上去,方便了顧客,也成就了小販,騎樓店屋的東西同樣可以這樣買賣。

如今國際化大都市,街道寬闊,高樓大廈,商場現代化,要吃麵包得自己去商場購買,莫大的商場要找賣麵包的地方,或是家用小物品還真不容易,所以很多新加坡老人都很懷念老街騎樓。如今有五腳基的騎樓店屋日漸稀少,這些古老的建築雖不如現代化高樓大廈豪華氣派,卻能體現一種獨特的南洋老街風情。

現在新加坡如切、牛車水一帶保留了不少騎樓老街,這些百多年前的騎樓,已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裡依然繁華,人們習慣性地叫它唐人街。

五腳基騎樓除了新加坡有,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也有同樣類似的建築,中國香港、廣州、廈門、海南等地區也有,我去海南時,還專門去逛過被稱為南洋街的騎樓老街。這種騎樓建築,是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獨特風格的建築形式。在南洋住了近二十年,我以為能夠代表南洋風情的,除了熱帶植物和紗籠外,恐怕就只有這五腳基騎樓了。

相關閱讀:

小販文化申遺成功! 新加坡擁有第2項世界文化遺產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組屋的成功秘訣!重新探索新加坡:走近娘惹屋蔡德林:籠罩在咖啡芳醇裡的國度

20
最新評論
  • 秋天養茉莉,進入“衰弱期”,多曬少澆水,“保命”是第一!
  • 眾籌上線,米家智慧電壓力鍋2.5L評測:一機多能+秒變電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