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在工廠工作。我們工廠主要做摺疊椅,出口日本。
從研發到訂單,要經過許多測試,最後要把產品寄到日本,由日本那邊再進行嚴格的切割承受力安全性等等一系列測試。達到他們的技術要求,才能下單。
摺疊椅有兩種型別,一種是有轉盤的,一種沒有或者加四個小木腳。鐵轉盤高度大概七公分左右,這是標配。摺疊椅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海綿,一部分鐵管骨架。鐵管裝上鉸鏈保證它的可摺疊,一折兩折,前折後折,都能滿足需求。在鐵管上粘硬度海綿,套上布套或者套上碎海綿布套,一個完整的摺疊椅做好了。這種摺疊椅,主要休閒用的。工廠還生產摺疊沙發,摺疊床墊以及枕頭之類的。
我主要負責專案跟進。從研發到成品下單,一步一步的跟進,並做好產品的清單,最後形成一個表。一個產品所需要的所有清單,比如用了什麼樣的綿,硬度分哪些種,有沒有特殊的綿,像慢回彈,乳膠綿。用了哪種鉸鏈,數量是多少。用的哪些布,哪怕用了什麼顏色的線,用了多少等等,都要體現出來,我們稱它為BOM表。
因為產品出口日本,公司聘請了日本專家,一個嚴肅的老頭,聽說是豐田汽車技術部的退休專家。我跟他打交道比較多,他主要負責產品質量。車間試產的鐵轉盤,椅子鐵管骨架,需要我檢查一遍,然後請日本專家來檢查。他趴在地上,先測量尺寸,然後開始檢查焊點,每一個焊點都用手摸摸,焊點有多大,是否焊錯位,對照著圖紙,一絲不苟的檢查。最後檢查鐵管家上的繃帶,繃帶是否鬆緊,位置是否正確,是否少了還是多了?這些問題我都按照圖紙檢查過了,而且車間做的鐵管架也是按我提供的圖紙做的。按理說,沒有問題。可是,每次都把我教育的無言以對。日本人對這些細節,太認真,有時覺得太較真。張小姐,我們廠的老闆娘,負責生產。老闆負責業務。張小姐總是對我說,跟著日本人學著點,好好學習一下他們做事的態度。有時她也覺得我很委屈,手工製作的產品,哪怕有模具,總會有誤差。有時他只看一眼,重新做,懶得檢查。我也很慚愧,不應該浪費他老人家的時間和精力。日本人很注重工作時間的,該下班就下班,從不加班。除非這批貨趕的急,特急。每次被日本專家屌得抬不起頭來,於是對生產車間的要求也更加嚴格,他們對我很是抱怨。
我感覺,鐵管骨架,已經按照標準執行了,所有誤差都在可控範圍。然而日本人,總能找出許多問題,一一指給你看,次數多了,你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他們對誤差這個問題很謹慎,哪怕他接受中國公司提供的誤差,也是有點無可奈何的意思。我們做事的態度是按照百分比,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就可以了。日本人做事的態度,用百分之二百的嚴謹,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沒有藉口,沒有原因,勇於承認或面對產品所帶來的問題,及時提供可行性報告。對於我們來說,不就是一個摺疊椅麼?有必要送到日本本部,進行如此繁雜的測試麼?拉力,受力,吊重,擠壓,最大承受力,小零件的測試報告,工廠裡做的破壞性報告,等等。在日本人眼裡,這些都是平常的事。負責任是他們做事的前提,用心是他們做事的態度。無論多小的事情,總會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實現他們心中百分之一百的成果。
我們被抗日電視劇給洗腦了,沒能埋下仇恨的種子,反而讓我們的感覺日本人很傻,根本不堪一擊。歷史是不能忘記,但也要學習人家做事的態度,及對技術要求的嚴謹。面對差距,迎頭趕上,不能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自娛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