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元旦,就離過年近了,今年除夕在2月11日。看著孩子的長大,回味著我們的童年,簡單且快樂!
在和媽媽的聊天中,梳理著我們的過年往事,對我們的孩子或許成了傳說,在講故事。
其實,臘月二十三就進入了過大年的預熱,這一天是小年。按照時間推進順序,和孩子聊了一下午,孩子記住了這麼幾個關鍵詞。
大掃除:"二十四,掃房子",這一天從早忙到晚,大人們後來在正月回憶說,這一天累得腰痠腿疼。用大白刷房子(內),貼窗花,用香菸金紙紙貼窗臺,擦玻璃。一句話,換上新的,去掉舊的。和過去告別,滿懷希望,擁抱明天。
掛年畫:大掃除的時候,就把上一年的年畫換下,有的質量好一點的,也不捨得扔了,還可以這墊墊那蓋蓋,另有任用。新的年畫,大多紙質質,後來有了塑膠的。年輕人剛成家的,年畫婆婆早就給準備下了,大頭娃娃,一對對,帶把的。老年人們不忘恩情,大幅的主席標準照;還有中國傳統歷史故事神話中的英雄人物,粉墨登場。
貼春聯:對聯、對子要在年近的雙日或除夕當天上午貼,貼完了放上一掛小鞭炮,大人小孩開心相視而笑。住平房的時候,從十來點太陽上來暖和點,正房耳房,牛圈羊棚都要貼,有點也貼紅色之外的,貼到中午一點多是常事。這些都是過年快樂組成的有機元素,凍不覺得冷,忙不覺得累。大門上以"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喜迎新春"居多,"斗方子"大福字流行了幾年倒貼,有"福到了"一說。城裡人埋汰他爹,說老農民不識字,把應該貼到牛羊圈的貼到了家門上,"五穀豐登、牛羊滿圈"。
守歲:熬年。除夕上午貼完對子,中午啃完骨頭,下午在爸爸的再三督促下要睡上一覺,因為今天要熬年。說是熬年,其實是年熬你,哈哈。一覺醒來,棒精神,我和弟弟在爸爸的指揮下,開始壘旺火。這一晚,還有兩件大事,看春晚,放炮(爆竹)、接財神。
放炮:有一板子2000響的小鞭炮;二踢腳不能少,"咚、咔",咚短咔長。後來,有了花炮、電子炮,成了大場面上的"煙火"。
接神:年三十,接的是財神。其它的分管神在正月都接要回來。接神每年都有不同的時辰,後來老規矩被創新了,伴隨著春晚的"五丶四丶三丶二丶一,牛年的鐘聲已敲響……"倒記時,一過十二點,旺火點起,炮聲隆隆,媽媽在邊上烤上了饃饃。直到四五點天要亮,還有偶發性的炮仗聲。晚上,男孩子們,兜裡裝得鞭炮、這兩天大人讓抽香菸;我們女孩子,換上新衣服,紮上小辮,兜裡裝得是水果糖。過去真抗凍,上海塑膠底白邊鞋,黑天打凍的不冷。我想,是年能給人帶來希望的力量,驅走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心中的寒冷。其實,那幾年比現在冷多了,我媽說:現在有穿上的了,這天氣nia不冷了。每每這時,要訴說自己小時候挨凍的記憶,憶一會苦思上一會兒甜。還有,實在熬不動了,也要和衣而睡。
拜年:這也是小孩子過年的主要樂趣之一,對錢的啟蒙教育。初一給爺爺奶奶、叔叔姑姑們拜年,初二去媽媽的孃家,一一拜過。壓歲錢,後來怎麼成了紅包,這是兩回事啊。
……
其實,當我們長大後,看著笑眯眯的爸媽把已經準備好的紅包塞給兒子時,我發現,這過年就是孩子的節日,盼望著過年,盼望著長大,盼望著……
你的過年,還有什麼不一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