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吃喝拉撒睡是所有人都避免不了的事情。當代社會人們對吃、喝和睡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如廁舒適感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從蹲廁到坐便,從普通馬桶到智慧馬桶,都體現出人們為提高生活質量所表現出的智慧,也體現出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的福利。作為如廁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衛生紙,其質量和舒適度也不斷提高。那麼,在衛生紙出現以前,人們都是如何清理身體的呢。

我們順著時間線軸從後往前看。

對於我們90後來說,應該大部分還是接觸過的。小的時候衛生紙並沒有那麼普及,雖然家裡會有一些,但是很少會帶著出門,因此和小夥伴們在外面玩的時候或者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遇到內急就會比較尷尬。這個時候我們一般就會撕幾頁寫字用的演草本,然後趕緊跑去廁所。機智一點的小朋友會把本來硬硬的紙揉得軟一些,這樣用起來就不會滑。我這裡說的滑,用過的朋友應該有印象,就是擦不乾淨的那種,總之很不舒服。

農村很多地方沒有那麼多演草本,就會用一些老舊的書,老書紙張普遍比較軟,舒適度高一些,但是現在想來實在是浪費,對於愛書之人來說簡直暴殄天物。說到這裡,我們就不禁想到春晚上"白雲"和"黑土"口中所說的小說"月子",村頭的廁所妹紙了,所以大家都等著她的小說出版,這就很好的反映出來當時人們用以淨身的工具是書本和報紙。當然,報紙還是比較奢侈的,用的時候要撕成很多小條子。

那個時候公廁只有學校和一些單位才有,依稀記得公廁的牆縫裡總是塞著許多沒有用過的紙,有沒帶紙的朋友就會去牆縫裡面找紙用,跟現在公廁裡放紙簍裝衛生紙是一樣的道理。遇到極端情況的話會特殊對待,記得小學時候公廁有石柱,切面是正方形的,我同學沒帶紙,於是就蹲著走到柱子旁,往柱子菱角處蹭(真是我同學)。

如果是在外面玩的時候遇到內急,那就得說說更早之前,沒有書本可用的年代的事情了。其實70後和80後也是經歷過的,尤其是農村的孩子。記得小時候去田地裡幹活,中午不能回家,早上帶著吃的留到中午吃,一天就都在地裡了,如果遇到內急的情況,就找個沒人的地方隨便挖個坑解決了。但是這時候怎麼淨身就成了問題,當然,這種問題對現在這些孩子來說是問題,對那時候的我們來說還不是小意思嗎。順手拿起來幾塊石頭,幾片樹葉就夠了。當然,如果是在沒有石頭的田地裡,就難受了。

在地裡見過不少次老人給小孩擦屁股,用結塊的泥土擦,感覺稍微用力就能把泥塊捏碎了都,這個東西用起來應該不舒服把,反正我沒用過,我去之前都會拿紙或者樹葉。用樹葉的時候可得小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把樹葉戳破,到時候就會很尷尬。北方楊樹多,楊樹葉遍地都是,小楊樹的葉子比較嫩,所以我以前都是兩片葉子疊在一起。

其實,除了上述一些工具,古代人制造出了十分有意思的工具。當然,隨著現代人對衛生的要求提高,這種重複利用的方式不會再使用了。

上面說的這種工具就是廁籌,也叫攪屎棍。廁籌一般是由比較光滑的竹片或者木頭做成,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重複利用,用完洗一洗下一次繼續用。普通人家就是用竹子,據說達官貴人用的就是金貴的木頭或者一些金銀器,但是無從考證。

有人說,漢朝就有紙了,為什麼不用紙呢。要知道,當時的造紙能力有限,紙的量是非常少的,寫字用紙都捨不得用,還能用來擦東西?宋代的時候有擦東西的紙,但是紙是用來寫東西的,人們接受不了用這麼斯文的東西來做那種事。直到清朝,淨身用的草紙相對普及,但是也不能用寫了字的紙。後來的一些達官貴人們就開始用絲綢布帛了,很奢侈,不是一般家庭用得起的。

據說古代法國用麻繩來擦髒東西,很有畫面感,繩子拉起來會不會著火哦。

大家還有見過哪種方式,可以分享一下。

17
最新評論
  • 秋天養茉莉,進入“衰弱期”,多曬少澆水,“保命”是第一!
  • 這才是打工人的蝸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