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中國的陶瓷譽滿天下,搪瓷也不含糊。

前些天,一批上世紀六十年代“官窯”量產的搪瓷製品便進入了外國人的視野,在洋淘寶——亞馬遜上架了。

喔嚯?莫非又有中國的文物流落海外了?

而當中國人滿懷好奇、目睹到這個精美器物的真容時,一口老血噴在了螢幕上......

這不就是我們家放在陽臺落灰的痰盂嗎?

還要我60美元?臉呢?60塊人民幣,我家那倆你隨便拿!

痰盂 VS 寶瓶

吐槽歸吐槽,有些讓人疑惑的事情還得靜下心來想:

外國人當真連痰盂都沒見過嗎?

不應該啊,在英語詞典裡,痰盂可是有一個對應詞彙的。

spittoon n. 痰盂

A large bowl, often of metal, serving as a receptacle for spit.

一個大缽,通常是金屬做的,用來盛放唾物。

——《韋氏詞典》

而且,東西不光活在詞典裡,在美國人民生活中也不難見到。

(總統·發明家·痰盂)

思來想去,我們可以得到一還算合理的結論:咱們的大痰盂之所以被外國朋友“錯愛”,沒看出起先的用途.....

......大概是因為“美貌”讓人盲目吧~

還別說,遮蔽掉固有偏見、重新審視這個量產的器皿,竟能發現其蘊藏的莫名美感。

瞧瞧:

這明快鮮亮的配色,

這肥胖可愛的鴛鴦,

這飽含祝福的雙喜,

這瀲灩秀美的荷塘,

這飽滿圓潤的器型,

這光滑晶瑩的琺琅。

......

夠了,我編不下去了......

但光從外貌上看,尊它一聲“白玉朱漆雙喜鴛鴦紋敞口瓶”確實沒啥毛病,起碼的觀賞價值還是有的。

若拿它盛放個之前的美酒、果品啥的,真別有一番情趣,乍一看完全沒有違和感。

當然,盛放被消化完了的更不違和。

痰盂受到這樣高規格待遇,讓我們不禁有點懷疑人生:

人家外國人都把這個寶貝,咱們卻拿它盛髒東西......是他們眼光不行,還是咱們暴殄天物?

這事說白了,就是文化差異、生活經歷、審美情趣等因素使然,無所謂對錯。心裡有波瀾?實在犯不上。

太陽底下沒新鮮事,和痰盂有關的美麗誤會可能不是僅此一例。

據民間傳說記載,16世紀的日本人同樣拿溺器當過寶貝

沒辦法,在燒製技術極度有限的日本戰國時代,歪七扭八的陶碗看久了,一個圓潤的罐子都眉清目秀......

(彥根城博物館收藏的呂宋壺)

而對於當事人——美國朋友來說,這次“中國痰盂烏龍事件”無非就是一個“風水輪流轉”的體現。

70多年前,他們看不上的一個物件也被許多國家當成過寶貝,並由此形成各式各樣的周邊文化

這個物件英文叫做"Spam"

垃圾?寶貝?聊聊Spam

"Spam"是啥?

它可以是我們常見的“垃圾郵件/簡訊”;但最初的最初,指的是這款食品:

Spam n. 世棒午餐肉罐頭

Spam is a brand of canned cooked pork. It was introduced by Hormel in 1937 and gained popularity worldwide after its use during World War II.

Spam是一個豬肉罐頭品牌,1937年由荷美爾公司引進市場,並在二戰期間風靡全球。

Spam's basic ingredients are pork with ham added, salt, water,modified potato starch, and sugar.

Spam的基本配料有豬肉火腿、鹽、水、土豆澱粉,以及糖。

——維基百科

二戰打殘了許多國家的農業和食品工業,以至於在戰後的相當一段時間,饑饉依然廣泛存在。

那時候,有糧食吃就不錯了,肉這種東西真不敢奢望。

鏡頭再轉向Spam的故鄉——美國。

鮮肉供應充足,無論軍民,小日子過得都挺滋潤。像Spam這種“澱粉疙瘩”自然受到大兵們的白眼,被視為“垃圾食品”,成了積壓貨。

It is literally a mortal sin to call this piece of s**t "meat"!

把這坨翔叫“肉”簡直是天大的罪過!

——某個講究美食的大兵

反差鮮明的是,外國人看著美國堆積成山的肉罐頭,急在心裡,淚——滴在了嘴邊

“這些肉滯銷了,怪可惜了兒的,讓我們幫你消化消化”

於是,美國用“人嫌狗不待見”的Spam做了個順水人情;而拿到肉罐頭的各國則如獲至寶,將之歸進了珍貴食材之列。

直到現在,我們在一些外國的知名菜品中依然能看到Spam的影子。比如,韓國人民就在艱難的日子裡,以Spam為食材創作出了一道名菜——“部隊火鍋”。

Budae-jjigae

【部隊火鍋】

Budae-jjigae is a type of stew, made with ham, sausage, spam, baked beans, kimchi and gochujang. 部隊火鍋是一種燉菜,由火腿、香腸、Spam、烤豆子、泡菜和苦椒醬製成。

——維基百科

清脆的打臉聲,點亮了全樓的聲控燈。

我們言歸正傳。

痰盂和Spam都有著價值被“高估”的傳奇經歷,而這些經歷為一個諺語提供了詳盡的註腳:

One person's garbage is another person's treasure.

一個人的垃圾是另一個人的寶貝。

這句話放在中國古代,就成了我們中學課本上提到的一句話:

【文言】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把話】君子沒有特異功能,就是善於利用事物。

中國古人想得通透,做起來更明白。

小材大用,變廢為寶

痰盂漂亮還能裝東西,Spam好歹算個肉食。那麼,一堆泡河裡、漚得發臭的破布頭子和爛樹皮,就沒法改造了吧?

畢竟,像排洩物那樣當肥料都不夠格。

而如果看見這堆破爛的人叫蔡倫,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Excited, Cai Lun hurried back to the palace, and straightaway started experiment­ing. He chopped up pieces of tree bark, sodden flax, rags and scraps of fishing nets, and steeped them in a pond. After a period of time, he fished it out, and pounded it in a stone mortar into a paste. He then tipped this paste into another pond. He separated the layers of pulp by scooping them up on bamboo screens. When they had dried, the layers became the first proper forms of paper. 蔡倫跑回到宮裡,馬上開始試驗,用樹皮、爛麻、破布、破漁網等,把它們切碎剪斷,泡在大水池裡。他再把纖維原料撈起來,放進石臼搗爛成漿,把漿倒進水池,用竹簾撈起一層漿,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最原始的紙。——《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基礎級)一次郊遊的偶然發現

比蔡倫再早個幾世紀,逍遙到“不像個人”的莊子也對“點金術”頗有研究。

不過莊子和“變廢為寶”的蔡倫有著些許不同——擅長把“小才施以大用”

這項才華他在好友惠子面前露過一手。

故事的起因,是梁(魏)惠王賞給惠子一包葫蘆種,結出的葫蘆挺大,但皮脆且厚,當瓢當瓶都盛不了水,只能掛在藤上當個景,他就問腦子活泛的莊子該怎麼辦。

莊子給他講了這樣一則故事:

【英文】There was a man of Song who was skilful at making a salve which kept the hands from getting chapped; and (his family) for generations had made the bleaching of cocoon-silk their business. A stranger heard of it, and proposed to buy the art of the preparation for a hundred ounces of silver. The stranger accordingly got it and went away with it to give counsel to the king of Wu, who was then engaged in hostilities with Yue. The king gave him the command of his fleet, and in the winter he had an engagement with that of Yue, on which he inflicted a great defeat, and was invested with a portion of territory taken from Yue.

【文言文】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纊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白話文】宋國有個人善於製作防止手凍裂的藥,他家世世代代都以在漂洗絲絮為職業.有個客人聽說了,請求用一百金來買他的藥方。客人買到藥方,就去遊說吳王。時值越國有難,吳王就命他為將,在冬天跟越國人展開水戰,(吳人用了不龜手之藥),大敗越人,吳王就割地封侯來獎賞他。

——《莊子》

用同樣的凍傷藥,有人世代做小本生意,有人能當封疆大吏。

援引這個故事,莊子把惠子損了一頓,並告訴他葫蘆的一個另類用法:

【英文】Now you, Sir, had calabashes large enough to hold five piculs; why did you not think of making large bottle-gourds of them, by means of which you could have floated over rivers and lakes

【文言文】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

【白話文】現在您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蘆,何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於江湖呢?

——《莊子》

從看著就反胃的絮狀垃圾,到傻大無用的葫蘆,都在中國古人“點石成金”的範圍內。而且一不留神,還能搞進四大發明。

物品的用途沒有貴賤:那個搪瓷的容器,裝穢物是裝,裝茶葉花果也是裝,不管叫“痰盂”還是“果盆”,都是為人提供方便。

但物品的用法卻有拙巧之分:能將看似乏善可陳的物件巧妙運用,相信無論使用者還是物品本身,都會迎來一生中的“高光時刻”。

英語這門惱人的科目也同理。

功利心強的人,會把它當成一個拿分的大科目,用來做升學的跳板。然而遺憾的是,很多人考了高分之後,就把英語的知識還給了老師。

格局大的人會把英語視作一個交流和溝通的必要工具:不但要考得好,還要掌握好;進入職場和社會後,憑藉流利的英語,為自己謀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有文化擔當的人,則把英語視為獲取知識、連線全球文明的紐帶:TA會培養對英語文化的興趣,還會學習如何用英語把中國的故事講給世界,增進中外的相互理解。

同樣的英語,三種目的,各有各的道理。但想要學得巧、用得妙,就要在讀物的挑選和方法的使用上,多下一些功夫了。

2
最新評論
  • 秋天養茉莉,進入“衰弱期”,多曬少澆水,“保命”是第一!
  • 想要玩轉智慧家居,不妨從歐瑞博超級智慧照明S系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