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賀揚||撰稿

現在大家的商務出行,都會習慣性地選擇高鐵、飛機,甚至短途自駕也會首選高速公路通行。一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效益,能快則快,別人都快你慢,這就是退步;二是社會主流人群的認知邏輯徹底生變了,有更好的方式可以選擇,為什麼還要守著落後的方式生活,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頑固不變?

這就像當前大量90後年輕人一樣。對於手機話費充值,他們已經習慣了隨時隨地隨手的網上交費,為什麼還要去跑營業廳?對於很多家電的購買,網上的圖片、影片展示很豐富,甚至還有很多使用者購買後的分享、評價可以參考,為什麼還要去實體門店被導購員推銷甚至忽悠?

其中商業邏輯受到衝擊最大的,正是家電市場上已存在幾十年的經銷商這個群體。過去,他們的經營策略和商業邏輯很簡單,就是利用中國存在的城鄉經濟不平衡鴻溝,特別是傳統時代的資訊不公開、不透明,從而帶來的同一個品牌、同一型號家電產品,存在的差價空間,從中謀利最終獲得生存的空間和商業的價值。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移動支付的成熟,以及第三方物流體系的完善。過去家電產業存在的資訊不透明徹底變得公開而透明,農村與城市消費同品同款同價成為現實;同時,物流打破了城鄉消費的地域鴻溝和成本差異,讓城鄉家電消費也趨於一體,更將電商、連鎖大賣場等強敵直接推到鄉鎮經銷商面前;此外,越來越多的鄉鎮經銷商轉型後成為電商在當地的加盟店,從而讓那些沒有實力背景和資源靠山的經銷商,生存空間被持續打壓。

全面普及的網際網路、成熟的線上支付,以及直達農村的物流配送,不只是讓過去眾多鄉鎮市場上的家電經銷商,生意受到了衝擊,生存陷入泥潭。同時還催生了大量的直播電商、內容電商,以及社群團購等社交電視,還有微商等等,這在加速家電零售的碎片化之下,也帶來了家電銷售的場景化、體驗化,最終為成套家電,全屋家電的銷售,也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和空間。新的產業邏輯也就此引爆。

過去10多年來,大量家電廠商對於價格競爭,特別是低價亂戰已經是“痛苦不斷”,紛紛提出價值戰。但是,現實的問題在於,對於家電這個產品製造和技術功能門檻相對較低的行業,單品的競爭只能是比價格,而不是比服務和功能。不過,一些企業從三四年前開始推動產品的套系化銷售,特別是最近幾年在智慧家居大潮下,以及消費升級和營銷體驗化、場景化等多股力量之下,基於家庭不同生活場景下的家電成套化銷售開始陸續引爆。

顯然這不只是解決了廠商過去單品的價格競爭問題,還帶來了由產品為主的價格競爭、規模競爭、技術競爭,走向了以使用者為主的方案設計能力、產品服務能力等競爭新通路。這再次提醒所有的家電廠商,整個產業的競爭邏輯、競爭主體以及競爭手段,正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一系列變化,而如何捕捉到這些變化之後迅速出擊,成為新一輪家電廠商競爭的焦點和突破口。

迴歸整個家電產業發展和競爭的基本面,可以清楚看到:寡頭化,在家電產業的各個品類,以及家電流通和零售渠道,已經是大勢所趨。變天對於家電產業整體競爭格局、品牌格局來說,幾乎沒有可能了。比如說,讓國美再次超越京東、天貓主導家電零售市場,讓小米超過海爾、美的主導家電品牌市場,都不會發生。但是,在一線市場的經營過程中,面對持續變化的使用者,以及分化的消費需求,這必然會引發眾多廠商經營和競爭手段的持續變化。這或許是一些家電巨頭保持發展鬥志、維持競爭激情的重要源泉!

====

====

8
  • 秋天養茉莉,進入“衰弱期”,多曬少澆水,“保命”是第一!
  • 新年後的吐槽:“從上廁所和下廚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