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在中國上廁所下廚房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本來想寫一篇文化類的文章,今天想換一個主題吐槽一下我們這個廁所和廚房維修的事。

順便解讀一下為什麼叫:“上廁所、下廚房”。

西方文化傳入之前,還沒有看地圖是上北下南的習慣。

而中國千年以來一直沿用的都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習慣,原因很簡單,皇帝為尊,古代皇帝都是坐北朝南南為陽,所以正南的大門也叫正陽門,文武百官上朝的時候,佔位也有嚴格的秩序,皇帝的左手也就是東面站的是文臣,右手也就是西面站的是武將。

於是,無論是地圖還是家宅建造圖紙都沿用了這種習慣,看圖的人相當於在北方,而自己正對的方向是南方,地圖鋪在自個兒面前,自然就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了。

回到主題,這北方四合院兒的廁所位置一般都在西南角,然後廚房的位置大多都在東北角,從家庭的方位區別,廁所去上面的南方,廚房去下面的北方,習俗就變成:“上廁所下廚房”了。

今天的主題不是普及文化知識,只是根據家裡的物業服務發表一些感悟。

房子居住的時間久了,最容易出現問題的,一般都是廚房和廁所的排水系統。

廚房自不用說,下面的漏水問題很多人家都遇到過,而廁所裡面馬桶出現問題的機率最大。居家修理的機率一直較高,按照風水上的說法,如果排洩的水管出了問題的話,也寓意著男主人的前列腺和家庭錢財會出現的流失,所以必須要儘快做好堵漏。

一般的小問題自己就可以修理,但是如果超出專業範圍,還是找物業公司修理人員。

當今社會其實浮躁的心態表現在很多的工作之中,我們有一段時間反覆提倡過“工匠”的精神,我認為很有必要。

在目前的社會發展環境當中,行業的劃分已經基本成型;在行業細分中,唯一能補充短板的就是將自己的服務精細化做到位,要徹底改變國人把“事做完”跟“把事做好”的認識差距,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市場的一個領域。

因為自從我們人民當家翻身做主了以後,我們總是容易把個人的榮譽地位與自己工作的職能發生一些轉換,在偷換概念的同時,也降低我們的許多服務的內容,減少了服務的品質。

這也是改革開放以後很多外資在中國投資市場是所面臨到的一個困境。

據說還有人把一些日本企業打掃衛生間的細化活動,上升到貶低人性的尊嚴之上。

我理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可以直觀的檢測出服務標準的精度,另外一方面它也是對自己服務的自信。

服務有的時候標準好定,心態沒法要求;所以很多檢查方法和標準最後都成為貼在牆上的展示而非行動的標準,特別是我們帝都現行的政策,大量外來人員離開,而很多地方“大爺”手中可能比你多幾套房,到這裡就是拿一份穩定的社保,在工作質量上能給你幹就不錯了,多餘的要求要麼是你的標準不切合實際,要麼就是你這個人吹毛求疵,所以小小的一個馬桶,最後三番幾次,惹出隨感一篇,也是文人的酸臭,無法救藥。

我自認不是多事之人,但是一個簡單的維修,卻能讓我大發感慨,只能讓大家來評價和公論。

而一次又一次的折騰,不僅維修服務的人員勞累,關鍵是我也勞心。

第一次維修的時候,需要拆除馬桶,值得吐槽的就是他讓我提供抹布,本來就是很正常的要求,但我把家裡所有的抹布都交給了他,發現都不夠用;我過去一看才知道,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擦一下就丟了,擦一下就丟了,後來我發現這樣的話,所有的抹布都給他也不夠,甚至把一些用時間久的洗臉毛巾都給了他,還是不夠用。

在他休息的時候,我到衛生間把這些丟在地上的抹布全部都放在水盆裡重新清洗了一下,很快就堆了小半盆。

同時在他結束了工作離開後,我把衛生間的衛生好好做了一遍。

每次等到他們幹完活了以後,地上都是抹布和水漬一片狼藉,我要留下大量的時間來收拾來清理,這種維修服務在我的心中,等於是沒有標準的服務。

居住的小區應該說還是比較高尚的一個社群,20年前開盤的時候也是3000美金一平米,主要是涉外公寓的身價,讓這裡的住戶也是“非富則貴”,電梯裡偶爾能遇見“娘娘”,停車場交費時候也能看到“大哥”,廣場裡溜娃的有央視的“主持”,院子裡散步的有電視和銀幕中常見的“熟面孔”,這些在影視行業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居住,服務的水平應該是不錯,物業費最早是8塊錢一平米,現在降了一些,也是高於其他一般小區幾倍的物業費,但是對比這樣的物業標準,其服務質量卻是大打折扣的。

由此一件小事我就聯想到目前國內的一些市場服務狀態,看了新聞上一碗麵只有幾根面片的影片,還有在危機來臨的情況下,大量的食品餐廳倒閉的一些現實的教訓。

其實除去經濟環境和疫情的影響之外,很多的時候,我們的餐飲行業共性存在的問題,並不是美食的製造者,而應該把他們稱呼為食品的加工者;他唯一的作用就是把糧食加工成熟,味道永遠不是最重要的,他首先考慮的一定是成本,當然還有很多采用其他手段來製造味道的,那就很可惡了。

在當今服務社會的轉型與升級,實際上是有很多很多的商業機會存在的,無論是老年人的上門服務,無論是家政服務,醫療服務,嬰幼兒教育或者是其他能涉獵的一些第三產業當中,只要你稍微做得比別人好一點,立刻會得到眾多人的感恩和回報。

我們小區原來這棟樓的物業管家,一位小夥子受到大家的喜愛,就是因為在疫情期間所有的快遞不能進小區,他就把每一家的快遞送到了每一戶的門前,從小區大門到家門前這一段距離並不是太遠,但是這一個舉動卻溫暖了一棟樓的人,大家自發的給小給這個小夥子發獎金,每家每戶100-200元,湊出了1萬多元給他作為獎金和年底的獎勵。

這小夥子又把多餘的錢拿出一部分錢買了口罩,放在大堂回饋給大家。

雖然他最後還是離開了我們這個社群,但是在他的工作期間,提前了三個月甚至四個月的時間,我們就交了下一年的全年的物業費。

反過來我們在想,為什麼很多小區收不上物業費的一些情況。

包括從這次馬桶和水池的漏水的現象當中,來回維修了三次,每一次都能把你家裡弄得像一個戰場。

而且每一次他都能遺留件工具,落在這裡,不知道他是否預知修不好還會再來的原因?第一次是扳手,第二次是一隻手套,這次剛才一看又落了一隻螺絲刀在我的衛生間。

我真的服了U!

技術水平差,服務質量差,雖然態度較好,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是還不能像網購那樣打一個差評?就這個物業公司,就這麼幾個維修人員,換誰來都一樣。

如果每一個工作的人員都是這樣的一種態度和一種精神,又怎麼對得起我們交的物業費,怎麼能留得住每一位願意繼續住在這裡的居民。

梁啟超先生曾經很好地詮釋了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學說:“物競天擇勢必至,不優則劣兮不興則亡”。

優勝劣汰是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實際上也給市場上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如果那些有真才實能的人上門提供維修服務,讓我們有更好的服務態度,服務理念和服務細節可以對比和選擇?

如果能在服務之後讓你的家恢復原狀,地下給你打掃得乾乾淨淨,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要出來服務了,如果你的服務讓被服務的人員感到辛苦和麻煩,那麼這樣的服務跟敷衍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相信大家會有更優質的服務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一定會選擇這樣的服務人員和機構。

當然,說了這麼多,願意改正的能有幾個,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

大清早被馬桶堵住,感慨一番,發了點牢騷,整理出文字來,舒緩一下被堵者的鬱悶;

說到底,服務的事情其實說難並不難,說簡單也不是那麼簡單;都要從最基本的地方做起,換位思考,做好自己。

把自己該乾的每一件事情不僅僅是做完即可,而是爭取做到極致。

僅此而已,才能被稱之為“安居”,只有這樣,才真正的能符合“樂業”的標準。

只有這些細節的完善,才是最終“夢”能圓的終端。

8
最新評論
  • 秋天養茉莉,進入“衰弱期”,多曬少澆水,“保命”是第一!
  • 現在的智慧電視大部分都只能調到待機狀態,長期待機對電視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