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個緊跟時事的問題,就是,如何給空氣消毒?
之所以聊這個問題,是有感於疫情期間的一些消毒軼事,畢竟這場疫情,不僅僅嚴重的創傷了社會,也在某種程度上讓公眾的公共衛生意識得到了提升,比如很多人已經習慣了經常佩戴口罩。
那麼為什麼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病毒傳播呢?口罩能夠防止病毒傳播的原因是阻擋,阻擋的前提是體積,例如撒網捕魚,魚的體積大於網的密度,所以就被網擋住才能撈起來,任何物體都是有體積的,細菌和病毒也是如此。
說到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不同汙染源的尺徑:
首先是大家耳熟能詳的PM2.5,就是指尺寸在2.5um以下的細顆粒物的統稱,特徵通常是粒徑相對較小,覆蓋面積相對較大,在現階段已經有很多防治PM2.5的方法了。
然後是疫情所帶來的新概念——氣溶膠,氣溶膠指的是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態或液態顆粒所組成的氣態分散系統,簡單來說,飄在空中的小顆粒,都可以稱為氣溶膠,花粉、細菌、真菌等過敏源也可以稱為氣溶膠。氣溶膠顆粒大小通常在0.01~10μm之間。可在空氣中懸浮數月乃至於數年之久。
新冠病毒就可能會透過氣溶膠的方式傳播,那我們再進行細化,就是氣溶膠所包含的細菌和病毒,常見的細菌尺寸在um級別,病毒尺寸更是要小於1um,比如新冠病毒的尺寸就在100nm左右,也就是說這些汙染源的尺徑,比PM2.5還要小很多。
無論是病毒還是細菌,都是微生物,尺寸的確比較小,但依然是有尺寸的。因此,只要有個過濾尺徑足夠小的濾網,就可以很好的過濾微生物,而不讓它們進行傳播了。
那麼有沒有這種過濾尺徑足夠小,能夠過濾比PM2.5還小一個數量級的病毒的濾網呢?
答案是有的。
還記得新冠期間大家佩戴的口罩麼?有一個重要的型號型別叫N95,其定義是可以對空氣動力學直徑物理直徑為0.075µm±0.020µm的顆粒的過濾效率達到95%以上。
留意到沒,這裡的尺徑已經深入到了0.075µm±0.020µm,也就是75-200nm左右了,這個尺寸,大部分病毒都可以直接阻擋住。
OK,已經知道了使用濾徑滿足特定條件的口罩可以阻擋住病毒的原理,大家也一定知道口罩要經常更換,原因是口罩使用時間久了以後會附著病毒或者菌落,如果長時間不進行更換的話有可能會導致二次汙染,威脅人體健康,所以既治標又治本的方法就是給空氣進行消毒。
究竟如何對空氣進行消毒呢?這就是個值得細細探討的問題。
可能很多人第一瞬間就想到的是酒精
是的,酒精可以說是最常見也是最便捷的消毒工具了,入手難度低,並且基本上常見的微生物都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被75%濃度的酒精逐漸殺滅。酒精透過改變病原微生物細胞膜的通透性,使小分子代謝物質溢位胞外,影響細胞傳遞活性和能量代謝,甚至引起細胞破裂,然後再透過改變蛋白構型而擾亂多肽鏈的摺疊方式,造成蛋白髮生不可逆的變性、凝固,導致結構蛋白和功能蛋白都遭受嚴重破壞,從而達到殺菌效果。一般醫用消毒、創口擦拭等都會用到酒精,所以酒精是很多時候殺菌的首選。
但是,對於給空氣消毒,酒精可能就不大適用了,因為,酒精是易揮發、易燃的。75%的乙醇非常容易點燃,家庭卻很難避免煙火,就算你避開了煙火,靜電的火花也可能點燃酒精,甚至高溫都會引發酒精燃燒爆炸。
比如疫情期間就有使用酒精對空氣進行消毒結果導致燒傷的新聞。
2020/2/5下午,合肥市民王女士,在用酒精噴霧消殺後,進廚房做晚飯 ,不料酒精被點燃,被緊急送往安醫大一附院燒傷科。
所以,一定要記住:酒精不可用於空氣消毒。
那不用酒精,就沒有其他選擇了?
當然是有的!相信聰明的你已經想到了疫情期間的空氣消殺做法。當時很多專業人員佩戴者專業裝置然後採取噴霧的方式對各種場所進行消殺的場面可能很多人記憶猶新。
那麼,他們用的是什麼東西呢?
根據《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的要求,對於適宜採取噴霧消毒的場所,可噴灑過氧乙酸、過氧化氫複方空氣消毒劑、季銨鹽類消毒液以及中草藥空氣消毒劑。
這裡面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過氧乙酸和過氧化氫,過氧乙酸就是過醋酸,過氧化氫就是常聽到的雙氧水,這類消毒方式的原理都是透過很強的氧化作用,將菌體蛋白質氧化而使微生物死亡。對於多種微生物,包括病毒都有高效、快速的殺菌作用。適用於公共場合,食品加工廠,以及醫療機構等。
可見,這些成分是可以用於對空氣進行消毒的。
不過,可能對於居家就不太合適了,因為,上述這些消毒劑,均有腐蝕性。
比如過氧乙酸,具有弱酸性,易揮發,對紙、木塞、橡膠和面板等有腐蝕作用。這樣一來,空氣是消毒了,可是家裡的傢俱、木地板、沙發等都出問題了,那真是得不償失了。更別提,過氧乙酸有強烈刺激性氣味,且高濃度容易爆炸,非專業人員還是別嘗試了。
那麼可能有人會問,常用的84消毒液不可以作為空氣消毒液嗎?理論上是可以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次氯酸鈉水解變成次氯酸,然後原理也類似上面的強氧化性,能夠將具有還原性的物質氧化,使其變性,因而能夠起到消毒的作用。但是這東西啊,一方面本身有刺激性,另一方面,也有報道過84消毒液和潔廁劑發生反應,產生氯氣導致嚴重後果的新聞。“2014年10月,家住北京豐臺區的王女士閒來無事,清潔自家的衛生間和馬桶,在倒入潔廁靈後隨手將84消毒液也倒入其中,沒想到勞動完畢走出衛生間後,突然暈倒,被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王女士被診斷為氯氣中毒。”而且84消毒液也有腐蝕性,產品後面也均標註了,使用時要注意開窗通風,並且對人體粘膜組織有刺激性。所以在家居中也就別隨意嘗試了。
另外還有疫情期間被瘋搶過的紫外線燈,紫外線透過破壞細菌病毒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結構,造成生長性細胞死亡或再生性細胞死亡,從而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紫外線燈可有效消滅10-15平米空間內的病毒和細菌,但是使用條件被嚴格限制。操作紫外線燈的時候一定要佩戴防護眼鏡或者墨鏡,屋內不能留人,它放射的紫外線能量較大,極易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如果裸露的肌膚被這類紫外線燈照射,輕者會出現紅腫、疼癢、脫屑;重者甚至會引發癌變、面板腫瘤等。同時,它也是眼睛的"隱形殺手",會引起結膜、角膜發炎,長期照射可能會導致白內障。另外紫外線燈可能會導致室內臭氧超標,會刺激人的呼吸道、神經系統、免疫機能以及破壞面板,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所以,除非是遇到嚴重的室內汙染問題,否則,上述的經典空氣消毒法是不適用於日常居家的。
總之,用於居家消毒,最好還是使用專業的家居消毒工具。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疫情初期,一罩難求的時候,有一些偽科學傳播者提到過,把口罩用熱水煮沸進行消毒,然後再進行二次利用。其實這個方法的的原理倒是沒什麼錯誤,利用高溫把病毒滅殺,那麼口罩就乾淨了可以再次使用,但是這些人忽略了現在口罩的濾棉大多采用靜電吸附原理,一旦遇水,尤其是高溫清洗,非常容易破壞濾棉結構,導致防護能力指數性下滑。
但是類似這種方法倒是給了咱們一些靈感,就是先把細菌病毒攔住,讓細菌病毒附著在介質上,然後再對攔住的介質進行統一滅殺,從而保證萬無一失。
這就是空氣消毒機的原理。透過過濾阻擋住病毒,再對病毒進行滅殺,達到空氣消毒的效果。
那麼針對空氣淨化消毒機的消毒方法,也提出過一些不同解決方案,比如UV紫外線,溶菌酶、負離子、nanokill強氧化消毒因子等等。
1.紫外線消毒法上文說過,適用性較差,如果減少功率輸出到安全水平,則會導致紫外線穿透能力弱的特點更加明顯,無法深層次的滅殺病原體及微生物。
2.溶菌酶安全有效,可以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中的N-乙醯胞壁酸和N-乙醯氨基葡萄糖之間的β-1,4糖苷鍵,從把細菌殺死,針對細菌尤為有效,但是劣勢明顯,即穩定性差。溶菌酶嘛,一看就是一種蛋白質酶,那可是非常金貴的,無論是溫度變化,還是酸鹼度差異,只要環境稍有改變,都會可能導致溶菌酶失活。
3.負離子,從空氣淨化的原理上講,這不是一個真正的消毒過程,微小的汙染源在負離子的作用下會凝聚成較大的粒子,從而逐漸再沉降下來,但並不是真正的滅殺,只是變成了較大的塵粒,並且具有極性的塵粒,很容易吸附在牆上、枕頭、被子、傢俱上,導致牆體汙染變黑不說,如果您吸進去了凝聚狀態的有害物質,那危害可能比吸入懸浮的小粒子的危害更加嚴重。
4.最後是nanokill強氧化消毒因子,透過釋放氧化性基團,氧化侵蝕細菌的細胞膜和細胞質,並破壞病毒脂質膜,使細菌和病毒發生不可逆的反應性破壞,最終導致細菌死亡或病毒失活。
用一張表總結下常見的空氣淨化消毒機消毒辦法如下:
所以,經過各種創新科技及實踐,現在對於空氣的流透過濾以及對於病毒的滅殺方法,已經很成熟了,在室內選擇匹配的空氣淨化消毒機,可以非常有效的對於各類細菌病毒進行滅殺。對於源源不斷地室內外空氣交換,採取長效的過濾辦法才能保障空氣的潔淨,那麼在此基礎上,再對濾網進行消毒滅殺,保證淨化器載體不被汙染,就可以在室內空氣質量保持在一個相對很高的標準上,進行日常的家居生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