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每個人可能都有某些生活習慣,有一些習慣可能是很多人所共有的,哪怕這些習慣與上廁所有關。乍看之下,上廁所似乎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無非就是我們排出身體裡不需要液體的一種方式。可是,有時我們的某些行為可能並不是那麼的好,甚至可能會帶來某些負面的影響。這一次,小編就要和你分享,在生活中,你最好能夠改變的5種上廁所的習慣。
1、常規的坐馬桶的姿勢如今的坐式馬桶正在變得越來越多,甚至許多公共場所也在搭配這樣的馬桶。使用坐式馬桶似乎沒有什麼奧妙,僅僅坐在上面似乎就搞定了一切問題。然而,常規的坐在馬桶上的姿勢並不真的對身體有益。以這種常規的90°姿勢坐著,會使得腸道的自然通道被打斷並被密封,這其實違反了物理定律。經常這樣,最糟糕的情況下會加大便秘、腸易激的機率。但是,如果從蹲式馬桶的蹲下的姿勢來看,大約35°的角度卻剛剛好,可以讓腸道的自然通道更加順暢。為了在坐式馬桶上創造這個角度,你可以在腳上放一個小板凳,然後踩在上面即可。
2、限制喝水以減少排尿頻繁的上廁所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非常擾人的一件事情。因此,有的人為了改變這一點會大大地限制自己攝入的水量。但你這麼做可能會剝奪了你身體真正需要攝入的水量,從而影響到你的健康。排尿是否頻繁通常與你喝了多少水沒有最直接的關係,反而你攝入的諸如啤酒、茶、咖啡等飲品,以及你的精神狀態更可能成為你排量次數增多的原因。
3、出門前一定要上個廁所的習慣在出門以前,去上一個廁所,至少是撒個尿,似乎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這個行為的思維邏輯是這樣的:提前將身體裡的廢物排出,以避免出門在外中途想要去廁所。特別是在某些地方尋找廁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準備出一趟遠門,又或者馬上就要駕駛車輛上高速,這麼做的確可以帶來幫助。可是你每一次的出門都一定要先上個廁所的話,可能並不是個良好的習慣。因為當你頻繁的在並不是特別想要上廁所的情況下,也就是膀胱並沒有充滿尿液的情況下去上廁所,可能會讓你的身體習慣了這種情況,使你在平常更加頻繁的去上廁所。
4、經常在淋浴的時候撒尿經常在淋浴的時候撒尿的確可以減少家中水的使用,因為減少了你用水衝馬桶的次數,因此說這種行為對環保有利也是正確的。但是,這麼做可能會讓你產生習慣了聽到水流聲就產生尿意的條件反射。
5、急著將尿液排乾淨當你憋了很長的時間,或者急著要去某個地方或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可能會強迫自己快速地排出尿液,可這麼做並不正確。根據耶魯大學泌尿科醫師約瑟夫·布里託博士的說法,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的盆骨底肌肉會過度緊張。當盆骨底肌肉更加放鬆的時候,膀胱會更健康。經常這麼做不會對你的盆骨底肌肉得到鍛鍊,反而會使它們變得更弱。這會使未來的你更難控制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