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Apartamento》被公認為當今最具影響力、最鼓舞人心也是最誠實的家居雜誌,創刊10餘年後,它的主創卻說:

“我們不是家居設計雜誌,‘家居設計’只是我們進入人們生活的藉口。”

相較於精心擺場和後期精修的“家居大片”,《Apartamento》呈現的是不修邊幅,卻更為真實而個性的生活場景——正如他們對自己的定位“一本呈現日常生活的家居雜誌( an everyday life interiors magazine)”。

據瞭解,《Apartamento》雜誌的三位創始人Marco Velardi、Nacho Alegre和Omar Sosa從不在同一個城市呆太久。

主編Marco是義大利人,移居柏林前曾在米蘭生活過很長時間;西班牙人Nacho和Omar分別擔任創意總監和藝術總監,在巴塞羅那生活和工作。目前,《Apartamento》除了巴塞羅那的總部,在紐約、米蘭和柏林還設有辦公室。

在主編Marco看來,《Apartamento》的優勢在於他們忠於直覺、扁平化、相對獨立的工作方式。他說:“這並不是一個受金錢驅動的專案,而是我們自己的愛好。”

01

創辦之時,

他們就預料到會成功嗎?

在創刊10週年之際,主編Marco Velardi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Q: 在創辦這本雜誌的時候,有沒有預料到你們的做法會取得成功?

M: 沒有,從一開始就沒有商業計劃。我們只是碰巧有兩個人在巴塞羅那,一個人在米蘭,有著完全不同的工作生活,我認為這很“有機”。Nacho是一名攝影師,我一直在寫一些東西,然後做一些藝術指導和諮詢的工作;Omar是一名平面設計師。

我很喜歡“有機”這個詞,我常常用它。我們很幸運,一切都自然地發展起來。基本上,《Apartamento》就是我、Nacho和Omar,外加一位負責發行的同事,僅此而已。

Q: 你認為這種“有機”的工作方式,是這本雜誌成功的關鍵嗎?

M: 總的來說,我認為當你在做一些獨立的事情時,需要創造一個舒服的機制。我們如此放鬆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我們保持一致,不會有人指使,也不會有人覺得被指使。

我們已經創造了一個非常容易複製的“內容公式”,在這個公式下,每一期去探討新的問題,填充新的內容。我想,如果我們每天都坐在同一間辦公室裡,可能不會做出現在的東西。我們從一開始就不考慮廣告代理,這就意味著我們不用一開始就去思考如何賣廣告、如何盈利這些問題。在《Apartamento》之外,我們各自做著自己的工作,這很重要。

02

主創團隊的理念

會有衝突嗎?

Q: 你是義大利人,你的兩位搭檔是西班牙人。在家居設計的理念上,你們是否會有衝突?還是互補的呢?

M: 好吧,常常會有衝突。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觀念是互補的,有不同程度的共通之處。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斯堪的納維亞或義大利的設計,而Nacho對民俗文化和經典的法國風格更感興趣。我概括一下,我覺得Nacho什麼都喜歡!他對家居設計的理解比我要廣得多,而我可能更侷限一些。

最初,我們透過一位朋友認識。當時,Nacho想做一本關於室內設計的獨立雜誌,我跟他分享了一些我在出版方面的經驗。然後,我們花了一年時間做出了第一本《Apartamento》。簡而言之,我們都在做著與出版有關的事情,我們都對室內設計很感興趣,這些共同點讓我們走到了一起。但我們的初衷並不是做一本所謂的“家居雜誌”,而是希望做一本雜誌,它講述人們與其生活場所的故事。

03

關於採訪物件

以及如何“進入”他們的家

Q: “家”是這本雜誌的基本元素,你怎麼定義“家”?

M: 這是個棘手的問題。家不一定是你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因為當你對人們的家觀察得越多,你就會發現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多麼不同。說到底,我們是一本關於人的雜誌,而不是家居設計雜誌,“家居設計”只是我們進入人們生活的藉口。

Q: 從一開始,你們就有特別偏好的採訪人選嗎?

M: 在某種程度上,是的。我想到了Andrea Zittel(美國當代藝術家)或Alessandro Mendini(義大利當代著名設計師,譽為“義大利後現代主義設計之父”)這樣的人。說到底,我們感興趣的是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觀察他們的家,這真的讓我們著迷。

我們好奇的是人們的房子,由此開始挖掘人的故事。我們很想採訪David Hockney(英國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已經聯絡過他好幾次了,但至今還沒有成功。

對我們來說,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是很神奇的事情。比如Alessandro Mendini,他住在一個非常醜陋的地方,他居然用宜家的床單!但這並不重要。如果我們感興趣的人住在一個糟糕的地方,我們仍然會選擇報道,因為那是ta的地方,有ta的故事。但如果某個人物真的很無聊,即使ta住在一個很棒的地方,我們也有可能不做報道。因為這有什麼意義呢?

Q: 《Apartamento》能從主流的設計雜誌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它強調了人嗎?

M: 使我們與眾不同的是我們什麼都不賣。我們不會告訴你買什麼、喝什麼、用哪種廁所。但我們想帶你看看別人用的廁所!

對我們來說,展示人類生活的痕跡比展示一塵不染的完美場景要重要得多。你想看人們做愛或哭泣的床,或者他們做飯的廚房。廚房永遠都是不乾淨的!我們真的很想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這是我們與設計雜誌最大的不同之處。事實上,我不認為我們是設計雜誌,我們是一本自稱關注“日常生活家居設計”的雜誌,這是我們最初的想法,但我們自始至終的關注點就是人。

Q: 這就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讓受訪者願意分享自己的廁所?畢竟家是一個非常私密的地方。

M:是的,這是一個問題。我們想展示人們的私密空間,我們想讓讀者知道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相處的,或者只是捕捉某個瞬間的氛圍或情緒。

但是,我們也尊重隱私,在某種程度上,它是一種很難定義的微妙界限。當然,我們對一個空間最終在雜誌上呈現的樣子會有預想,並與受訪者溝通。說到底,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尊重,我們有點像“偷窺狂”,但是以一種非常尊重對方的方式。

我們試圖在雜誌上呈現出這種不加修飾的親密感,這是我們追求的真實,並從中獲得力量。但大多數設計雜誌會去美化和潤色。

04

除了雜誌之外,

他們還有什麼新嘗試?

Q: 你們和Nowness合作了系列影片《我的公寓》(My Apartamento),能聊一聊這個專案嗎?

M: 我們與Nowness的合作是出於共同的興趣,但最近因為他們決定重新命名它而結束了。有時,當你與大平臺合作,你就不能真正掌控全域性。但我認為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經歷,讓我們瞭解到影片如何提升我們所做的內容。至少對我們來說,它是相當成功的,因為它提供了一種觀察事物的新方法。

影片導演透過她的創作,很好地捕捉了我們的特點,然後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我認為這很好。現在他們用一個新名字(My Place)繼續這個系列,一切變化太快。不過我認為有時當你被迫改變時,會幫助你提高自己。否則,你只是舒服地坐著,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樣的事情。總的來說,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關係,一種新刺激。

截圖來自 nowness.cn

*以上採訪內容譯自saywho.fr,略有刪減

05

做了十餘年

主創們最愛的選題是什麼?

Apartamento #15

第15期 / Armin Heinemann的家

“在製作《Apartamento》第4期時,我們去了藝術家 Grillo Demo在伊比沙島的家。我在他家裡,看見他家隨處擺放的紡織品。當時我問他這些是什麼,他說:‘哦,這是在Paula’s買的。’

接著,他開始告訴我Paula’s Ibiza的歷史,這是伊比沙島上的一家標誌性商店,由一位叫做Armin Heinemann的德國嬉皮士於70年代創立。

後來,我又一次去Grillo家, 他給我看了一本Paula’s Ibiza 25週年時出版的書籍《Paula’s Ibiza 25 Years book》。從那時起,我就確定我們必須在雜誌上做一篇關於Armin Heinemann和Paula’s Ibiza的特寫報道。

於是我們開始研究,與Armin取得了聯絡,並安排飛往他的家拜訪。他家在伊比沙島北部的樹林中,是一座古老的建築,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只有一口井。在這篇報道中,我們把我拍攝的照片和Armin 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檔案照片混在一起——這些照片記錄了Armin家裡發生過的派對、時裝秀,以及他們所過的嬉皮生活場景。”

——Nacho Alegre 聯合創始人/創意總監

Apartamento #2

Yorgo Tloupas,《Apartamento》雜誌第2期。攝影:Marco Velard

“我們開始做這本雜誌後,發現人們可以住在舊學校、圖書館或消防站,還能付低廉的房租住進倫敦的好地方,這對我來說非常有趣。但問題是,很多時候人們需要隨時準備好搬走,比如一個月之內。

Yorgo Tloupas(曾任Vanity Fair雜誌藝術總監/獨立設計師)在倫敦的家卻毫無那種‘臨時感’。他用很少的物件,卻花了很多心思讓這個家看起來不可思議,這令我著迷。如果他要在一天內把所有東西都裝進貨車搬走,他也不會介意。

Yorgo的家真正地影響了我對‘擁有物質’的看法,以及我對‘什麼真正重要’這件事的理解。”

——Marco Velardi 聯合創始人/主編

Apartamento #10

Apartamento #12

Omar Souleyman,《Apartamento》雜誌第12期。攝影: Serkan Tayca

為了完成Esther Mahlangu(南非視覺藝術家)的報道,攝影師Nico Krijno和撰稿人Matthew Fremantle從開普敦飛到約翰內斯堡,然後一路開車到Weltevrede,拍攝並採訪這位82歲的恩德貝勒(Ndebele)藝術家。

而採訪Omar Souleyman時,土耳其攝影師Serkan Taycan從伊斯坦布林飛到土耳其-敘利亞邊境的Şanlıurfa,為這位敘利亞音樂家拍攝照片(為了躲避內戰,他臨時搬到了那裡)。後來,我和撰稿人Alia Farid,還有我們的朋友Coke Bartrina從巴塞羅那開車到法國南部的Sète採訪他,我們呆了一整夜沒睡覺,第二天早上6點就開車返程。

—— Robbie Whitehead 執行主編

Apartamento #10

Jim Walrod,《Apartamento》雜誌第10期。攝影:Jeremy Liebman

“大約在2010年,我們和Patrick Parrish成了朋友。我們認識他是因為他在翠貝卡的設計畫廊,他還創辦了我們非常喜歡的部落格Mondoblogo。

有一天,Patrick給我們發了一封很長的電子郵件,向我們推薦一位朋友。據他說,這位朋友收藏有大量義大利‘激進設計’運動的作品。Patrick 把Jim Walrod描述為世界上最低調、最棒的室內設計師。雖然當時我們從未聽說過Jim,但因為Patrick 激情萬分的郵件,我們決定試一試。與此同時,我們剛剛發現了攝影師Jeremy Liebman,我們認為由他來拍攝Jim的故事會很契合。

整個拍攝有點像一場相親,我們對拍攝效果其實很擔心。我們很怕拍攝出一個精心陳設,像美術館一樣的家(這是我們一直試圖避免的)。但當我讀完採訪文章之後,我就知道不管照片怎麼樣,這將會是一個偉大的故事。

幾天後,我收到了照片,這些照片甚至比採訪還要棒。在那一刻,我看見了一個獨特的世界,充滿了奇怪的、在我看來難以接受的物品。Jim住在唐人街的閣樓裡,那裡曾經屬於滑冰運動員 Mark Gonzales。後來Jim成了我們的特約編輯,為我們打開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紐約人物的大門。多年後,我搬到了他生活的城市,成了最好的朋友,直到2017年他意外去世。如今儘管Jim已經不在了,但他的影響仍然存在於雜誌中。”

——Nacho Alegre 聯合創始人/創意總監

*以上採訪內容譯自anothermag.com,略有刪減

主編:牧之、鶴鶴

編譯:hh

攝影:圖片來自apartamento官網

校對:慧瑩

設計:小楊

1
最新評論
  • 秋天養茉莉,進入“衰弱期”,多曬少澆水,“保命”是第一!
  • 婚房完工,輕硬裝重軟裝效果絕了!半包才花9萬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