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孔餘||撰稿

不過,對於眾多家電廠商來說,場景化之路並不是簡單地推動從單個產品向套系產品和全屋方案的經營品類多樣化。而是要從經營思路、經營策略,以及經營格局等多個維度探索並嘗試新的方向和路徑。

簡單來說,對於企業而言,想讓使用者從過去30多年的傳統購買家電產品習慣中走出來,體驗到場景之下成套、全屋購家電的好處,突破口並不是:不再單獨將產品作為硬體,而是要透過將服務作為軟體,甚至將主動性維修、保養作為增值服務,打通與使用者的互動溝通頻率、接近與使用者的距離,這些似乎都是通用手段(沒有意外也沒有風險),卻無法激發使用者的活力和慾望。

因為對於很多家電廠商來說,從過去一臺一臺去賣家電,到如今探索一套一套賣家電,最大挑戰有兩個層面:

一是,過去賣產品,盯著的永遠是對手,只要價格比對手的低,產品功能和款式差不多,就能憑藉商家的營銷手段和能力,拿下這個訂單;現在賣方案,盯著的只能是使用者多變的需求,如果只盯著價格很容易被使用者最先拋棄,單靠營銷推廣力度也無計可施,必須要將企業的產品、技術與商家的營銷、服務等能力打通後,找到感動使用者的那個興奮點;

二是,過去在一線市場競爭,重點就是低價格競爭手段下的規模化制勝,有規模就可以主導市場格局,就可以引領消費潮流和趨勢,規模成為眾多家電廠商參與一線市場競爭的“萬能鑰匙”;如今的一線市場競爭,使用者的需求千變萬化、生活更是千姿百態,單靠一招難制勝,必須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一人一品、一地一策,尋找更好的方法和手段。既要有價格優勢,還有產品、技術優勢,更要有服務和體驗的優勢等。

那麼對於家電產業來說,從單個的產品,向套系或全屋的方案經營轉型,場景化成為新的突破口,並不意外:一是場景的核心,不是商場式的售賣,則是家庭生活環境式的體驗;二是,場景的魅力,不是產品的比低價,而是套系協同下的深度體驗、分享和主動服務;三是,場景的突破口,不只是產業的競爭維度,而是使用者的生活維度,家庭空間的品味享受維度。

傳統文化、現代文化,或者說基於中華文化驅動下的IP,才是當前中國家電企業推動場景化落地過程中,最為欠缺的“靈魂”要素。

長期以來,家電廠商基本上都屬於產品的製造商、零售商或服務商,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企業獨有的經營理念或經營文化,但這些文化更多是企業凝聚內中員工向心力的手段,並沒有成為拉動企業與使用者和產品距離的鑰匙。由此,這也就造成了產業的遺憾,一直以來家電企業都在賣產品,並沒有思考如何依託產品去創造新的價值觀、影響更多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或生活追求。最近幾年,很多廠商都在提出要從“賣產品”向售賣“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生活主張”轉型,但更多還只是“宏偉藍圖”。

插句題外話,這幾年在中國的主題樂園市場上,出現了包括歡樂谷、方特系列主題樂園、長隆度假區,以及來自美國的環球影城、迪士尼等產品。中美兩國的主題樂園對比,可以看到,硬體並沒有太明顯差異,但是美國兩大主題樂園最大的價值並不只是在於遊樂專案多,而是他們大量遊樂專案都是從電影、動畫等影視作品中衍生出來了大量的IP,並且依靠這些IP承載著美式的文化價值觀等元素。也就是說,很多使用者參與樂園專案之中不只是娛樂,還是虛擬與現實的融合,更是個人參與影視場景並進行重現的一種體驗,感受來自國外的文化。這也成為其他主題樂園無法競爭或者複製的核心力量。

一是,跳出產品營銷、推廣的售賣式賽道,建立使用者與企業的文化互動和情感信任新賽道。文化不只是打通企業和使用者的場景化紐帶,而是連線兩者的靈魂。沒有文化為內涵的場景,只是“空中樓閣”。文化的價值在於,讓使用者、體驗者,充滿更多的精神享受,收穫意外的價值。

二是,建立一扇長期、持續與使用者的溝通視窗。對於家電產業來說,文化的內涵非常多元和立體,廠商當務之急是立足產品、技術,透過場景探索新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生活主張。同時還要面向使用者傳遞企業獨有的文化名片,甚至是企業自創的IP標籤,特別是一些頭部企業已是水到渠成了;再者還需要真正跳出原有的商業賽道,建立與使用者情感維繫、價值觀認同的文化新體系。

====

====

4
最新評論
  • 秋天養茉莉,進入“衰弱期”,多曬少澆水,“保命”是第一!
  • 電熱水器,為安全不要頻繁地插拔插頭,為節能最好斷電 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