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序:

最後,在徵得其個人意願後,我們整理了此篇房產最佳化案例,並用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描述整個過程。

正文:

2010年夏,我大學畢業後,和大多數同學們一樣,沒有返回家鄉,而是留在了那座所謂的一線城市。就像職場文章裡寫的那樣,我們那一批人在最開始的那幾年以為活在了這個城市的中心,努力打拼了一番又努力掙扎了一番。

但農村出來的我,在校期間就因為面對過多的優秀同學繼而產生了強烈的不自信,所以在大學未能嶄露頭角。進入到職場後,也一直籍籍無名,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工作在CBD,生活在城中村。

看似光鮮亮麗的工作機會,並未給我帶來早期的財富積累,除去日常開銷,並不能攢下什麼積蓄。

等到了2013年,我實在不甘心就這樣渾渾噩噩湮滅於這座大城市裡。於是抱著長痛不如短痛的想法,毅然決然地來到了成都,我們的省城。

我們生活的城市夜景(圖據嘉楠眼中的成都,下同)

一:入場 學費很低 質量不一

來到成都的時候,我兜裡比臉還乾淨,誰能想象,工作3年只存到了5萬塊錢。

有一天外出後坐同事車子回公司,路過二環高架,我問同事,這裡的房價五六千買得下來嗎?

同事笑了:這是二環,少說也要七八千了哈。

聽到這話,我感到說不出來的壓抑。

就在那個週末,我拖著女友闖進了一家售樓部,因為我每天上下班都會在“財富又一城”碩大的外立面廣告上看到他們的廣告:單價6000元/㎡,買進三環主城區。

售樓部的氛圍是美好的,售樓部的外面是殘酷的,當時我們並未下定決心,不僅僅是錢的事。

在外地搞地產多年的姐夫也被我強拉著去看房,他咋咋呼呼地要求銷售拿出來五證二書,銷售並不樂意最後還是給了。姐夫看了看也不屑,隨後他喊我加錢買中德英倫聯邦。

我加不出來錢,中德要8000元/㎡,而我的預算是6000元/㎡。

姐夫嘆了口氣。

我考慮到女友工作地點位於市中心,相對中德距離這比較近。最終我們橫向比較多個新盤後,以60萬出頭的總價,拿下一套小三居,這套房,位於城北動物園附近,樓盤叫做L小區。

簽訂合同的那天傍晚,銷售拿著印章一個勁地喊我們簽字按手印,翻書比翻臉還快,幾乎什麼都沒看清。

等畫押交完錢出門的時候,外面已經黑黢黢一片,那一天,是2015年春節前夕。

現在想來確實有些倉促,被銷售誘導逼單太快,完全忽視了其他利弊,這裡被埋了兩個坑,我們後面再說。

至於首付20萬是怎麼湊成的?我積蓄5萬,父母拿了5萬,然後找雙方很多親戚借了12萬。

後來的一切都順理成章,換工作,結婚,裝修,生子以及還債。

到了2017年初的時候,我們已經基本把親戚的欠債還清,並且因為投資和兼職,發了一筆小財。

如果你們還記得,那時候樓市多麼火爆,也就不會懷疑我為什麼會義無反顧地打算繼續投入到房產當中。

新房是火爆的,成都一貫如此,但是這畢竟是小財,加上我們對於月供壓力的無比恐慌,因此槓桿並未利用充分。

新房當時看中了南門以及東門的某幾個神盤,但是當時資訊極度不對稱,每個週末疲於奔命卻選不上合適的樓盤。

加上當時社會浮躁,銷售態度怠慢,個人意志不堅定,取捨不明不果斷,所以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機會。

命裡有時終須有,可能我們的生命裡是必然要嘗試一下二手房流程的吧。所以最後我們糊里糊塗地,轉戰二手房,當時還列了一個表格,分析二手房和同區域新房的剪刀差到底有多少,最後把房租算進去,發現並不是很大。

因此,當天第一次看房,當晚就簽訂了合同,這個樓盤叫做H小區。

那套房子,是個小套三+書房,掛牌81天,折算下來單價1.1萬/㎡。

好的是比較慶幸趕在了“4·13”限售政策之前打了網籤,壞的是這套是純粹圖增值投資,而此時H樓盤周邊交通環境較差。

其實後來是有些許後悔的,都已經是買第二套房子了,依然這麼浮躁。因為這套房子除了增值,自住不太現實,改善也談不上,更填不了第一套房的坑。

至此,我家有兩套房,一套L小區用於自住,地鐵口的位置,老婆上下班坐地鐵很方便,周邊新建了一所排名不錯的公立幼兒園,這套房是2019年年中下產權的。

另一套,H小區純粹用於投資,二手房交房就拿證,到2020年的時候,產證已經滿3年了。

我們的戶口在主城區,社保也繳納在主城區多年,除了高新南區,都有購房資格。

二:抉擇 提檔加速還是急流勇退

前面說到L小區有兩個坑,第一個在於位置處於城北,樓盤漲幅有限。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依然不覺得城北有什麼不好,真正住進來後才發現城北的城市面貌耳目一新,綜合配套應有盡有,產業人氣一個不少。這種實際感受,和網路上的黑子們各種精挑細選的破爛角度大相徑庭。但畢竟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 任你怎麼努力,也休想搬動。

說到房價漲幅,確實不如南門,但也並非完全滯漲,依然趕上了這一波城市紅利。具體而言,當我L小區從6800元/㎡漲到後來的17000元/㎡,也不過翻了2.5倍,而同時期的中德英倫卻從當初的8000元/㎡一路高歌到目前的26000元/㎡,漲幅達到了3.25倍。

這意味著我因為當初資金的匱乏和認知的欠缺,導致了從漲幅到絕對值,都跑輸當初的備選項。

從這個角度客觀地說,是一大遺憾。

第二個坑就是,L小區對口學區很一般,談不上是優質學區房。

如果有滿意的學區,那一定是後來新建了一所還不錯的幼兒園,但大家都覬覦這所學校,所以第二年開始,就需要搖號了。

如果從小學開始談真正意義上的學區,那麼這套房子的學校在成都基本排不上名。

成都的教育壓力是非常大的,雖然拔尖的中小學每年升學榜單很耀眼,但是成都大部分的普通中學還是籍籍無名。

而就算大部分初中都處於籍籍無名的狀態,中考這門真正意義的獨門橋,還是淘汰了40%的人,並不能獲得的高中入學資格。

而初中能否成為前60%,又與小學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夫妻認為孩子的學區房是必須納入考慮的重要議題。

前幾年買房因為無知,忽略了這一因素,而後就要用時間和金錢來填補這樣的失落。

買學區房,成為了我們的共識:畢竟不能讓孩子讀一所連我們當初在小縣城裡都不如的學校吧?

而H小區的第二套房,是純粹為了投資增值的,自住的話,一方面是過於剛需,地鐵、商業配套並不完善,另一方面則仍然存在沒有學區的問題上。

隨著對房產和教育理解的深入,就愈發產生了換房的想法,即便面臨我們父母住習慣了L小區不願意騰挪的阻撓,我們依然達成了最終的協議:換房!

時間來到2020年,換房何其容易?L小區目前自住,還沒滿二,H小區出租中,但是去年就滿二了。

方案一:賣掉L和H小區,然後彙總資金,買一套既有學區也能改善的房源,如有剩餘則留作備用。

方案二:賣掉H小區,然後當做首付,買一套改善型房源,但是不帶優質學區,我們依然住L小區。

方案三:賣掉H小區,然後買一套掛戶學區房,大概還有幾十萬結餘,到時候拿結餘款結清L小區房貸,從此家庭一身輕鬆。

方案四:賣掉L和H小區,然後彙總資金,先買一套改善型不帶學區的房源,再買一套掛戶的學區房。

方案五:賣掉L和H小區,然後彙總資金,重新買兩套方位較好,能夠兼顧自住、投資和教育的房源。

方案六:賣掉H小區,留存幾十萬給孩子讀私立學校,其餘剩餘資金,去遠郊做長期投資。

如果說對L小區有感情,那麼主要來說一方面確實方面我老婆上下班,另一方面老人家不喜歡搬家折騰,再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貪圖那所還不錯的幼兒園。

一個不錯的訊息是,2019年秋招的時候,有驚無險地搖號進入了這所幼兒園。那麼其他兩方面的問題,都只剩思想工作了。

方案一里的兼顧改善和學區的房源,不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都非常稀缺。基本很難找到,即便找到了也是價格高昂,容積率偏高。而且不符合分散打法——我老婆更希望房子多幾套,分化風險。

當然也有人認為兩套房子佔用兩個名額有點浪費,但是我們分析短期這十年,如果重倉1套的話,應該再無資金實力購買其他房源了。

方案二里的H小區出售後當做首付再上改善樓盤,在我們看來一方面是達到了改善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月供壓力(L小區房貸還未結清),再者最重要的是學區需求並未解決。

方案三里的賣掉H小區,然後花個小100萬買小戶型學區掛戶,然後剩餘的錢結清房貸,感覺L小區增值乏力,未來就像洩了氣的皮球,缺乏人生動力了。

方案四里的兩套都賣掉,一方面能維持現有的幼兒園教育,另一方面能夠達到改善需求和學區需求的同時滿足。

這裡的改善不僅僅是樓盤產品的改善,也是樓盤地段的改善,改善的這一套未來也是持續增值的主要引擎,而且掛戶學區的小戶型雖然談不上增值,但是保值應該是能滿足的。

方案五里的全部賣掉,然後重新買兩套兼顧多方面的樓盤,在我們看來,改善不徹底、學區也不徹底,四不像。而且換方位後預估是需要添錢的,添多少還不好預估,折騰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只能是中介和開發商賺走了積蓄。

方案六里的賣掉H小區,然後讓孩子讀私立。對於私立學校我們倒不會懷疑教學質量,只是覺得大幾十萬小百萬砸下去了,最後孩子是否能成材也不確定,但是房子肯定是沒用了。

另外即便能剩餘一些錢去遠郊買房子,那麼我們對於遠郊的房價增值保值能力也是抱有懷疑態度的,萬一多年以後成為老房子,砸在手裡,賣不出去,那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因此,方案四,是我們綜合分析後的最優解。但也面臨了臨時住所的問題,但我們或許是上天眷顧的人吧,運氣一直很好,怎麼個好法,後面再說。

三、賣房 這輩子的運氣都用光了吧?

當我們確定做好一切思想準備,做好換房方案的時候,時間又拖沓到了2020年中。

6月13號,是個週末,我約好了樓下的鏈家小哥上門拍照,那天天氣不錯,加上燈光的照射,我們把家好好收拾整理一番後,倒也有點溫馨如初的樣子。

這套房子當時清水總價大概62萬左右,但畢竟是清水房,我老婆親力親為操持裝修事宜,最後大概16萬全部搞定。

說實話這套房子很一般,雖然朝中庭,但是客廳正對東北方向,日照不足,而且是低樓層,加之中庭以及對面主幹道的噪音,所以綜合條件並不是很好。

但開發商給我們贈送了客廳外面的露臺,這是其他樓層都沒有的,後來我們做了防水、貼磚安裝了護欄。加之生活陽臺也搭了起來,罈罈罐罐衣服晾曬或者雜物堆放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些後續大概花銷了幾千元,但是帶來了六七平米的實得面積,也算是一大賣點。

戶型倒也中規中矩,緊湊型的套三單衛,總建築面積92平米,除了兒童房也就是次臥,偏小隻有9平米左右,其餘兩個臥室都有十多平米,放得下一米八的大床。

考慮到這套房子目前產權證還沒滿2年,因此我們嘗試著掛到了1.8萬,總價166萬。

果不其然,幾天過去了,一個帶看客戶都沒有。

鏈家小哥說要不降價試試,於是我們從166萬降到了164萬,隨後一週內又陸續降到了160萬。

依然沒有人來看房。

我承認有點心慌了,以前總覺得小區均價上漲心裡很踏實,但現在感到有價無市心裡很惶恐。

還好,端午節來了,這些購房者好像終於有了時間。

鏈家小哥陸陸續續帶了四五批人來看房,有的人看幾眼沒說話就扭頭走了。

也有的人詳細地這裡看看那裡敲敲,反反覆覆地開水龍頭測試熱水器,開燃氣灶測試能否點火,這些蜜汁操作也就算了,關鍵是一臉嫌棄的樣子,這裡覺得光線不足,那裡吐槽裝修不好。

我真的是黑著臉陪看完。

但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兩組客戶。

一組是一對小年輕夫婦,估計剛結婚沒多久,急於想買一套成都的房子,新房他們是看得上的買不起,買得起的看不上,只能轉投二手房。

工作都在市中心,加上父母的一些支援,已經看了很多盤了,轉悠到L小區,考慮到地鐵通達性,整體來說是符合他們預算和需求的。

年輕人其實也挺好說話的,沒有大的溝通障礙,帶他們在小區轉悠了半圈,幾乎就要拍板決定的時候,他說問問他同學。

他同學一聽是北門動物園附近,接連擺手說不要買。我也不想過多解釋什麼,畢竟之前在房間裡我就給他們把地理方位說得很清楚了。

於是乎他說需要“回去考慮考慮”,所以你們懂的,然後就不了了之。

其實這已經是他們小夫妻第二次上門看我這房了,契合度挺高,至今想來,確實有些遺憾。

現在很多外地來成都的購房者,很容易聽信網上的一些鄙視鏈段子來當做買房真經。

而一味地貪圖這種短平快的購房法則,忽視房產本身隨著城市板塊輪動的概念和節奏,在當下差距已經拉開後的“後房產時代”,很容易在時間上錯過,在空間上錯過。

我作為長期居住在動物園的人,這些年感受到了地鐵通達的便利性,商業氛圍、文娛活動的繁華度,板塊的土地和房產交易一直活躍在市場前列,整體而言是一個宜居的好地方。

買入動物園本身也沒有大錯,無非是漲多漲少的問題,到如今同樣的160萬到其他區域就需要折損面積,或者退讓環線,綜合下來未必會是更優解。

到我們發文的12月,我不知道這對小夫妻是否已經買到心儀的房子了,我也沒問鏈家小哥具體進展。但不論買沒買到,我們都祝福他早日安家成都吧。

而另一組客戶就可有意思了。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下集)

14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資產荒」倒逼銀行進攻房屋二抵貸,他行按揭客戶也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