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中國尋常百姓而言,似乎“一鋪養三代”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儘管商鋪不景氣,但依然有人前赴後繼地湧進去。
早年間,大家將商鋪定義為固定資產,購得商鋪後,希望通過出租,為自己換取一定經濟效益。
然而,近些年來,商鋪暴雷事件層出不窮。比如,前不久媒體爆出,4000平米店鋪近10年沒有給房東交租。
儘管房東將租戶告上法庭,但最終法院卻判處租戶勝訴。租房之後交租,本就天經地義之事,為何會有這樣反常之事呢?
租戶曾與購物中心簽訂協議,並明確“免租期為店鋪正式經營後或購物中心正式經營後之起,6個月”。
事與願違,購物中心因為經營問題,一直未能正常營運。因此,租戶抓住這免租期的條款,拒絕支付租金。
該購物中心屬市區中心,本就是黃金鬧市區,為何會難以經營呢?
原來,10年前,購物中心便將商鋪分割,分別出售給220戶業主。並承諾,5年內包租,並且擁有8%的收益回報。
2015年時,購物中心出於實際經營考慮,打算降低迴報率。最終,經過一番談判後,雙方翻臉。
現如今,購物中心並未經營,因此出現了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
2一般,商鋪分為底商及商業綜合體商鋪,並非所有能都能玩得轉的。
商鋪和傳統底商在經營上有著本質區別:開發商完成商商業綜合體建設後,需要面臨兩個選擇:1、自己經營,2、出售。
開發商剛剛完成開發後,一時間難以回收成本,因此便會面臨巨大資金壓力,想要自己經營商鋪,實在難以實現。
但商業綜合體商鋪不同於底商,需要形成規模經營,一時間難以大批出售。此時,於資金角度,勢必會對開發商形成巨大壓力。
為了更好迴流資金,實現利益最大化,開發商便創造性地提出“包租協議”,何為包租協議呢?
就是開發商承諾,在一段時間內,負責出租業主手中商鋪,然後不僅返還租金,同時還會給予一定收益回報。
往往開發商為了吸引購買者,提出的回報率會在8%-13%左右。表面上看來,這一創造性提議實現了雙贏,殊不知背後隱藏巨大危機。
3試問一句,假如真能做到13%的回報率,為何開發商不選擇自己經營呢?何必多此一舉,將商鋪出售給別人,然後自己替別人打工呢?
其實,與業主簽訂包租協議的公司,多為開發商的代理公司。假如,商場真的難以經營,或者違反協議,而這些均與開發商無關。
然而,開發商的代理公司在出售完商鋪後,就會變成皮包公司,根本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
因此,“包租協議”本身就隱藏巨大陷阱。然而,在高回報率的引誘下,無數民眾爭相踏入“商鋪深淵”。
一鋪養三代的宏偉願景,還能實現嗎?
4近些年來,網際網路得到飛速發展,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搶奪市場份額。目前,移動網際網路,幾乎壟斷了民眾的衣食住行。
這對商鋪本身便形成了一種碾壓式衝擊,之所以仍有一些旺鋪存在,多半是因為,目前的網際網路,不能取代傳統店鋪的終端體驗。
但若是商鋪以售賣為主,那麼它的生存空間必定會減少許多。顯而易見,傳統的商鋪經營模式充滿雷區,一不小心,便可能身陷其中。
看完本文介紹後,你是否還有勇氣衝進商鋪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