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在中國有一座城市,它是高度繁榮的自由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國際重要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可它又同時是生活壓力巨大房價奇高的城市,這就是香港。

香港位於中國南部,以香港島、九龍、新界以及周邊的262個島嶼組成,陸地總面積為1106平方公里,香港的平地很少,在整個城市範圍內佔比不到兩成,基本都以丘陵為主,在經濟發展中,香港經歷了兩次轉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香港開始發展金融、房地產、貿易、旅遊等行業,經濟從製造業轉向了服務業,內地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支柱,以港元計算,2019年香港的GDP總值2.9萬億港元,人均38.2萬港元,通脹率2.9%,不算高,物價在不經意間緩慢上漲。

在一國兩制的政策下,香港的經濟體系是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當地政府實行自由放任的政策,所以這座城市成為了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的中心,在眾多權威機構評測中,香港的經濟地位一直能排進全球前三,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伙伴,截止2019年末,香港從內地進口20581億港元,對內地出口22109億港元,配合上祖國一帶一路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兩地至今互相進步,可在繁華的背後是說不完的人間心酸。

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截至2018年底,香港常住人口748萬人,在過去的十年裡,香港人口平均每年增長0.8%,2019年初步統計上漲到了750萬人,可香港的土地開發率僅僅23.7%,用作住宅的僅僅77平方公里,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局面,一切源自1840年。

這一年清王朝還沒倒臺,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虎門銷煙為藉口,決定派兵侵華,1840年6月英軍率領47艘艦船4000名陸軍在珠江口登陸,鴉片戰爭就此開始,戰敗的清王朝與英國簽訂了中國歷史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了出去,看中香港島的英國人開始著手建設,準備作為自己事後貿易往來的通商口岸,建造就需要錢,錢從哪兒來,英國人不可能自掏腰包,所以就賣地,將中西區一帶的海床全都拍賣給了私人。

但這還不夠,之後香港島全部的土地盡數充公,至於原住民的生活,這不是侵略者該考慮的,1860年《北京條約》佔領南九龍,1898年九龍以北、深圳河以南及周邊所有島嶼全部被英國人佔領,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新界地區人民開始團結反抗,家國情懷是一方面,更多的依舊是土地所有權的問題,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開始了和談,以集體官契取代了清政府紅契,有人專門去測量居民的居住面積,以至於無人居住的丘陵沼澤河流就預設充公,至今這些土地依舊在私人手中。

客觀的說這些私人不開發土地有他的道理。

其一、物以稀為貴,住宅房越少,價格就越高,意味著自己的利益就越多;

其二、貿然開發之後,這土地的歸屬權就不好說了,個人沒必要冒險;

還有一點原因,據說是因為最早香港開發房地產的時候,,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說的就是不能大面積開發,否則環境就會徹底破壞;

不過香港政府也不是沒有行動,在政府能使用的土地上建造了大量的廉租房和公租房,算是小小的改善了一點居民的生活環境,但是治標不治本,早在1852年,香港政府為了發展就開始填海造地作業,1860年到1900年數次的填海造地就是為了增加發展空間。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香港出現一種籠房,一個70平米的屋子裡佈置著13層鐵籠,擁擠著200多人,基本都是外地來港的務工人員,這一年香港的經濟開始起步,所有人都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付出,一定能改善生活,然而時代告訴他們,有些事情想想就好,樓房住一次就是一輩子。

1994年香港頒佈了《床位寓所條例》,不是為了減少籠房,因為這種租金低廉,靠近市區的住所依舊是多數人的選擇,政府只能透過立法確保床位寓所的消防、衛生以及樓房安全的最低標準,籠房的後面還有劏房,一套3室一廳的房子被切割成了18個房間,即使這樣租金依然高達8000港幣,將近20多萬人居住在這樣的房子裡,何時能改怎麼改無人知曉,一國兩制的制度只實行五十年,屆時必然會發生變化,對於這種想象諸位有何看法,點個關注一些討論哦。

15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綠色智慧租賃房, 配套成熟通勤快,才是白領心頭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