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回顧最近幾年的房價波動,一直呈現出“反覆無常”的特徵。

從2008年後,房地產共有3次週期性上漲,分別為2009.02-2011.08、2012.05-2014.04、2015.03至今,每次大概持續3年左右時間。

2008年之後,全國房價第一波上漲是從2009年2月到11年8月,持續時間為30個月,累計漲幅達到14%,在隨後的9個月時間裡回撥2.3%。

第二波是從2012年5月到2014年4月,持續時間為23個月,累計漲幅有6.2%。但在之後的一年時間又回調了5.3%。

在這期間買房,不管什麼時候上車,其實差距並不算大,頂多有個幾千元的差價,就算想靠炒房賺錢,也註定不是主流。

第三波是從2015年3月至今,持續時間超過了50個月,漲幅高達24%,上漲時間和漲幅都遠超前兩波。

在這段時間中,高槓杆買房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祕笈”,幾乎所有的買房群體都熟知運用。

但是,即便房價呈現出“水漲船高”的趨勢,買房的時機選擇依然很難,這兩三年把高槓杆低首付甚至零首付買房運用在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一線城市,如果是2017前後入市的,到現在加上稅費及供樓利息,有些首付可能都快虧沒了。

還有環京的燕郊,環滬的崑山,環深的惠州,先出手的人還要糖吃,後出手的人只能眼巴巴的高位接盤。

那麼,從現在到年底,假如要買房,是“直接出手”還是“等等再說”?換句話說,是“抄底機會”還是“高位接盤”?

第一,房地產週期效應已經消失。

在今年8月舉行的“2019第八屆金磚論壇”上,中城投資執行副Quattroporte王珊指出,2005年到2008年,2008年到2011年,2011年到2014年,房地產差不多三年主線一個週期。

但是,從2014年9月份開始到現在,我們的感覺是整個週期在拉長。

樓市整體的波動是越來越平穩,整個行業的週期性紅利在慢慢的減退,高槓杆模式是很難以再繼續下去,對樓市調控一定要謹慎看待,不能“心存僥倖”。

什麼意思呢?今年的調控力度前所未見,不光是調控次數創出了三個月近200次的新高,限購、限貸、限價、土拍規則修改等方式上的創新,租賃房大面積推廣,舊改推進,都使房地產週期擺脫了以往“反覆無常”的特徵。

因此,現在非但不是“抄底機會”,對大部分城市而言,因為房地產週期的延長和平緩,反而容易造成“高位接盤”,年底之前買房,不妨等等再看。

第二,無論是人口流動還是年齡結構,形勢已不同以往。

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叫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供需,短期看金融。

人口因素,現在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比如人口流動格局,以前是從小城市湧入大城市,從農村到縣城和地市,但是去年中國返鄉農民工已經達到了300多萬,安徽、四川、貴州等地都有大量的人口迴流。

與此同時,因為京滬等特大城市需要控制城市規模,近兩年也呈現出了人口淨流出的趨勢。

因此,三四線城市的人口流出是大勢所趨,特大城市的城區擴張也在放緩步伐,未來的人口流動,很有可能會向二線省會城市,和大都市圈周邊的三四線城市傾斜。

年齡結構的變化是更深層次的原因,前段時間社科院發了個報告,預測到2050年,老年人會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當現在的70後乃至80後都步入老年生活,房子不會成為這類人的優先選擇,養生、健康、養老的壓力更大,房子大小,房價多少並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下一代的勞動力數量遲遲無法跟上來,北大教授蘇劍在10月20日舉辦的第三季度巨集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稱,中國的人口峰值可能出現在2017年,大概是12.813億,峰值勞動力人口出現在2013年,大概是8.557億,去年可能已經開始出現了人口的負增長。

沒了勞動力,就不會再有學區房,剛需房,改善房這些概念產生。

所以,絕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房產,因為人口流出,年齡結構偏大,買房就相當於高位接盤,一定要等等看,少數的二線省會,因為承接了特大城市的產業和資源外溢,還有很大的空間。

第三,房產稅正在路上,房屋折舊不容忽視。

房產稅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住建部已經啟動了150城住房聯網,加之明年可能有第二次房屋普查,最近幾年房地產稅的推進是大勢所趨,雖然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落地,免徵面積和稅率是多少,但這是遲早的事。

說白了,房產稅正在路上,未來幾年大概率會實施,房屋的持有成本也會增加。

房屋的折舊因素也很關鍵,一套房子拿在手裡,除了物業費,水電暖氣費,維修費,裝修費,還有隨著房齡貶值的折舊費,比如“老破小”一類的房屋,如果沒有學區的光環加持,早晚會現出原形。

舉個例子,一個普通的三線地市,房價在8000左右,120平米的房子加維修基金、契稅等費用,總價大約為100萬,按二套房首付四成、按揭利率上浮30%來計算,30年的房貸,按揭60萬,總支付利息達74.68萬,本息總價合計高達180萬左右。

假設裝修費用需20萬元,10年時間,房屋折舊翻修費用10萬元,共計花費210萬元。

這樣的情況下,未來既可能會有房產稅的成本,還有高額的折舊費用,持有房產成了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綜上所述,從11月份到年底,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現在買房,“等等再看”是更務實的態度,一方面,因為房企四季度回款的壓力,特價房會增多,選擇面會擴大,另一方面,因為週期效應消失,人口和房產稅等因素,未來中長期樓市難免要走下坡路,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抄底機會已經不存在了。

在年初,李嘉誠退休後首次發聲指出:“買房要量力而為,若置業是自住,又能負擔按揭分期供款,現在買樓是沒有問題”,“千萬不要買來炒,因為會波動比較大"。

“量力而為”這四個字,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抄底也好,高位接盤也罷,關鍵看自己的財力,假如你的收入預期很穩定,首付、房貸利率上浮、月供都能負擔,直接出手也沒問題,對大部分家庭財力有限的人來說,更應該保持謹慎。

知名企業家董明珠的預測很理性。

董明珠曾在一個網路微訪談中直言:現在房價那麼高,我看一個員工如果一年給他15萬的年薪,10年150萬,20年300萬。每年15萬,員工也存不下來什麼錢,但他成為了一個房奴,他每天焦心的就是我什麼時候能把這房錢給還掉,買房的貸款什麼時候還完?他怎麼可能愉快?他怎麼會有幸福感?

她對於買房的預測很簡單:公司拿錢,為員工蓋房子,從2012年時推廣一人一房,到今天推動兩房一廳,人人都有,退休了就把產權給員工。

有了這樣的保障,企業才能留住人,這種方法,恰恰是房地產市場迴歸理性的重要道路,保障房、租賃房能帶給低收入群體更高的安全感,假如你現在正因為買房這件事焦慮,不如再多點耐心,不要頭腦發熱就衝進樓市裡。

最新評論
  • 1 #

    我覺得房子還得漲!現在人口遷移尚未結束!80後90後結婚婚房必不可少!另外就是市場上改善性住房正在興起!至少一家有兩到三套住房才會停止購房,一套留給孩子,一套自住,這是基本的想法,不要指望市場閒置房會出來賣!實際很多是沒有房本的,可交易資源不多!

  • 2 #

    講的很現實很有道理的。敢說實話點贊。

  • 3 #

    我只考慮買房,位置好不好,能不能租出去,收租金

  • 4 #

    這也是用房子拴住員工,他工作有壓力不開心時一樣會說,工作沒了房子也完蛋啦

  • 5 #

    量力而行。自住沒問題,炒房能承擔風險就行。

  • 6 #

    說得頭頭是道。你們大家都不要買,然後我來買。

  • 7 #

    他們都會迴流的。看 吧

  • 8 #

    預測一下,每年我們有多少人獲諾貝爾獎?

  • 9 #

    下跌5成不是有幾個城市嗎?還想什麼。不要出手。

  • 10 #

    跌幾百就叫抄底,毛還未動呢?自己想想

  • 11 #

    中國人口老齡化,出生下降,但是還有非洲黑叔叔呢,人口根本不是問題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那些幾塊錢一套的房子,都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