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剛需恆穩,豪宅走強。

——分化進行時

在上週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房住不炒”四個字消失。而相比之下,在2020年4月份和2020年7月份的政治局會議中,“房住不炒”都有被提及。見下圖,房住不炒也是2019年的關鍵詞。

這個爆炸性新聞,讓不少以房產為投資物件的人躍躍欲試,想要趁此機會,搭車共享疫情後經濟重建的房價紅利。

但是,未提“房住不炒”真的意味著樓市宏觀調控政策的放鬆嗎?政治局會議就房地產相關表述的細微變化,又折射出哪些隱藏的深度資訊呢?

A

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而言,房子是用來“住”的。對於少數人而言,房子還是用來“炒”的。但是上升到宏觀經濟層面,對於政府和政策制定者來說,房地產可絕對不是“住”和“炒”這麼簡單。

其實,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政府調節稅收、穩定信貸市場、拉動內需等宏觀手段的執行工具。

也因此,有網友戲稱,這是房地產這個“夜壺”又被拿出來了。

那位因嘴上一向不把關而被雙開的任某,曾在幾年前用諷刺語調提出“房地產夜壺論”,大意是說,房地產就是夜壺,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用,不需要的時候就往床底下一踢。

任老炮兒提出“夜壺論”的時點是2012年,也正式房市蒸蒸日上的時期。在國際大放水的背景下,咱政府為了防止流出到CPI上,便使用房地產進行蓄水,來作為維穩CPI的宏觀調控手段。

同時,當經濟形勢低迷時,由於房地產佔到GDP的7%以上,房地產可以作為拉動經濟的一把好手,一旦經濟過熱,又可以透過對房地產的限制來進行調控。

房企大多數都是民企,錢又賺得多,於是拿捏起來容易。說恩寵就恩寵,說冷藏就冷藏,命運不由自主。不僅工具性被髮揮地淋漓盡致,使用便捷,還能用來排洩民間怨氣,確實如夜壺般好用。

時至如今的2020年,當下經濟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無疑是疫情對經濟的嚴峻破壞。

經濟持續低迷,態勢嚴峻,經濟界已經有人認為可以繼續拿樓市來刺激經濟了。而當下“房住不炒”沒了,當真意味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放鬆,房地產又要作為拯救新冠疫情黑天鵝的“夜壺”了嗎?

B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今年下半年,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直言不諱的告誡:

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

這段話中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我國房地產存在大量泡沫;第二,要做好泡沫破裂的準備。

吳曉靈,2000-2007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雖然可能有人認為這是老生常談,可聯絡到政事堂在11月所強調的,我們不得不有所注意:

當然,除了不確定性之外,還是會有很多確定性的事情。

一個是大量的風雲人物會站出來做出強勢表態;另一個是這些風雲人物的表態,往往都會被強力兌現。

這兩個判斷在未來兩年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這兩個必然的動作,使得我們對於很多事情也是可以預測的。

魚和熊掌畢竟不可兼得,我們過去頻繁使用夜壺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房市積攢的大量的泡沫。

房地產泡沫通常根據三個國際慣用指標衡量。第一是房價收入比,社科院釋出的報告中指出超過95%受檢測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都不合理。

在深圳,平均收入的你得工作36.1年才能買起一套房。這個數字在同年的東京是13.3,首爾是12.1,倫敦是14.5。

第二是房價租售比,國際認可的合理標準在1:250以內,但我國50個大中城市平均租售比為1:611,差距非常大。

這個比值下,買房收租並不是個合理的投資方式,大家看重的還是房價的增值以及對通貨膨脹的抵禦。

第三是住房空置率,國際合理值在5%左右,而我國一線城市商品房空置率超20%,三四線城市更甚。綜合來看,我國房地產存在嚴重的泡沫。

四年前政府提出了“房住不炒”,去年又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一步步的重磅舉措,可以說是對過去“夜壺論”的大力糾正。

而如今,隨著過量信貸流入房地產市場,房市泡沫已經極為嚴重,難堪重負,逼得政府不得不採取宏觀調控措施去泡沫化。因此可以說,房地產已很難再作為調節和刺激經濟的工具了。

C

目前房地產市場是個什麼態勢?且讓我們來看幾組資料:

2020年1-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5.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3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14.9萬億元,增長7.2%,增速提高1.4個百分點。

這樣的增長態勢,其實已經直接衝出持續近兩年的負增長區間了。

同時,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9492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這也說明房地產開發投資潛力十足,增速持續上升。

如果感覺不夠直觀,且看下圖,2020上半年全國房價漲幅榜:

這些資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在我國如此嚴厲的調控並未鬆動的當下,房市已經不可遏制地起飛了。

原因可能是出於經濟不佳時的資金避險,也可能是全球抗疫資金的最終匯聚……總之,房價是降不下來了。

什麼?再更嚴厲點調控?再調控,剛需都給捏死了。

而當前,國家是相當不樂意錢鎖進房市的。市場萎靡不振,缺的就是投資、就是消費,繼續汲取六個錢包,怎麼能行?

因此,在這個調控都幾近失控的當下,別想著國家會繼續拿房地產來當工具、當夜壺了。過去的泡沫都還沒消除呢,化解風險仍然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呢。

讓我們回到前些天那次會議本身。

其實我們仔細閱讀會議紀要的話,即可發現,雖然未提及“房住不炒”四個字,但是仍舊指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和堅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調是一致的。

此外,會議中還有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變化。會議未提及“提振資本市場信心”,也將去年提到的“運用好逆週期調節工具”改成了“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這說明信貸投放的平滑和適度增長,已經讓整個週期波動趨於平緩。中央調控適度放鬆,放水收斂,精準滴灌,防止過多信貸流入房地產市場。

包括前段時間恆大等房企被政府“卡脖子”,從前端限制他們的擴張、降低他們的週轉,也體現了政府對房地產市場信貸調控的決心。

幾個月前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檔案截圖

此外,本年末召開的住建部房地產工作座談會中,仍然公開重申了堅定落實“房住不炒”和“長效機制”。這全都說明了政府並沒有想要放棄“房住不炒”的觀點,房地產調控仍然是供給側改革框架中的一部分。

總之,想放開給炒家們?別想了。

D

讓我們繼續回到“風雲人物表態”,看看最近其他人說了些啥。

2020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發表文章,稱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而就在郭樹清發言的兩天前,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文章《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中也提到要將資產價格納入通脹考慮。這裡的資產價格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房地產價格。

所以說,這意味著房地產金融監管將持續完全從嚴嗎?

其實,他們的話都還要繼續結合2020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中提出的消費側改革來看。

正如政事堂所說的:

一個是針對於底層民眾所需要的糧食等最基礎的物資,要進行“帶量採購”,把價格大幅降下來,讓底層民眾能夠幸福的吃得飽飯。

一個是針對富裕群體所需要的高檔消費品,要進行“漲價去庫存”,透過把高檔消費品以高價提升敞開銷售,讓富有的群體能夠體面的花得出錢。

我們當下的房地產市場,可能也將形成一種明顯的分化。

對於剛需們的房產,國家將想方設法繼續“維穩”,繼續防止“灰犀牛”,甚至不惜以納入CPI的方式對地方政府實行嚴厲的考核。

而對於有錢人的高檔房產,則可能存在進一步的放鬆。有錢人不太會成為灰犀牛,豪宅全款不加槓桿都買得起,而當下的調控反而還會阻礙國家透過房產回收他們的貨幣。

當然,他們的房子是不會被納入CPI的。與其讓他們的資本把地產調控擠壞了,不如給他們開闢一個新天地。嗯,以後收房地產稅時也方便……

因此,未來房地產市場將會出現進一步的“雙軌”分化,一線城市、新動能城市(杭州、武漢、南京)、政策高地(海南)等,優勢地段將可能進一步飆升。

但涉及到民生的剛需盤呢,則進一步持穩,甚至還可能出現陰跌。

當然,對於很多大城市來說,剛需盤和高價盤也許會出現交集(比如優勢地段的價格窪地區),因此希望上個好點的車的剛需們,也得趕緊加把勁了,否則就只能退守郊縣的“品質生活”了。

文章結尾,讓我們再回味一下政事堂的原文:

就像陳雲同志在1990年回顧時說的:“1962年貨幣流通量達到130億元,而社會必須流通量只要70億元,就是搞了幾種高價商品,一下子收回60億元,市場物價就穩定了。”

而回顧歷史就會發現,如今我們對疫情期間釋放大量貨幣回收的最好方式,就是讓有錢的人心甘情願的把錢消費出來,而不是透過激烈的手段引發市場的震盪。

嗯,其中原理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很簡單的。可不得不說,只有強有力且獨立自主的政府,才能構建出最高社會效率的政治經濟秩序。

14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30歲“深漂”女人:我是如何買下人生第一套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