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朋友小韓的老家是河南農村,為了改變自己家境不好的命運,他從小讀書就非常努力,高考考到了杭州上大學,接著又讀研究生,畢業後留在我們當地的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工作。

可工作了幾年以後,小韓突然告訴我說自己打算回老家去發展。

對於小韓的心聲,我非常理解。過去我們總說北漂、滬漂、杭漂的詞語,但是如今似乎像他這樣的流動人口越來越少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我國流動人口總數自2014年達到2.53億人的峰值以後,最近五年連續呈現下降的趨勢,2019年僅餘2.36億人。

流動人口連年下降,這樣的資料折射出什麼社會問題呢?

首先,說明職場勞動力結構有了最佳化。

過去流動人口大多為到城市務工的外來人員,他們一般靠體力工作,不怕吃苦,並且也為城市的發展建設做出了貢獻。

可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迭代,傳統的生產經營越來越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只會從事簡單勞動的流動人口也失去了優勢。

尤其是網際網路和AI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求職者的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沒有知識、能力,是很容易被替代的,這便導致了有一部分流動人口返回到了老家工作。

而反過來說,具有較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則逐漸成為流動人口的主力,他們透過學習和就業在不同地域進行了流動。

這也是為什麼近五年流動人口總體下降,但是卻沒有斷崖式下降的重要因素。

其次,大城市的高房價令一部分流動人口不敢留戀。

和我那位朋友小韓一樣,儘管一些外地流動人群學歷不錯,也有生存立足的條件,但是短期內想要實現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難度並不小。

以我所在的杭州為例,住房均價都在3萬以上,若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總價至少300萬以上,首付也得接近100萬。

若沒有家庭的經濟支援,僅靠畢業生頭幾年的積蓄去購房,恐怕工作五年都難以如願。

但回到老家,工資收入儘管下降,但房價同樣也會下降,相對而言更具有現實可行性。

再次,城鄉二元結構發生變化。

如今的農村和過去那不一樣,不少工廠從城市搬遷出來,所以工人們不需要非得在大城市打工。

加之網際網路的普及,有一些做服務銷售行業的人,在老家就可以賺到和城市裡一樣多的錢。

例如我一個雲南的朋友,他是從事自媒體工作的,每個月的收入基本都維持在2萬以上,這個水平在當地已屬於高收入,並不需要非得跑到大城市去發展。

寫在最後

雖然流動人口總數越來越少,但我並不認為那就是壞事,總體而言它代表一種趨勢,即職場的資源配置開始有了新的最佳化。

勞動者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無論到城市還是留農村,關鍵還看自身能力素質。

20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報告:多數租房人群更願意住普通小區,不到兩成選擇品牌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