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薦書|

《捍衛住房》

戴維·梅登、彼得·馬庫斯著

沃索(Verso)出版社,2016 年

關於21世紀富裕國家的住房問題,馬克思主義分析能否為我們提供一些有用的東西?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社會學家戴維·梅登(David Madden)和哥倫比亞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榮譽教授彼得·馬庫斯(Peter Marcuse)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們在《捍衛住房》(In Defense of Housing)一書中給出了有說服力的案例,認為應把住房視為一種基本人權,讓住房脫離市場,按需分配,而不是按財富或收入來分配。傳統馬克思主義者關注資本主義的演變和分類(如階級和勞動力),但是他們的分析卻不拘泥於這樣的觀點。該書的作者遵循了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的思想,這位法國社會學家提倡“城市權”,將城市居民和他們的社會運動視為變革的推動力。

這本書首先譴責了住房的日益商品化,這意味著“建築作為房地產的功能超越了其作為居住地的實用性”。作者認為,日益嚴重的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均,金融市場逐漸佔據的主導地位,住房市場監管上的放寬,以及全球化形成的合力,上述因素共同導致了一個局面:除了超級富豪之外沒有人能夠抵禦這個充滿剝削的房地產市場,許多人都面臨被驅逐、無法贖回抵押品和無家可歸的窘境。房屋所有權是應對這些擔憂的標準答案,但在作者眼中,這是一個虛幻的解決方案,只會讓銀行更富有,增加房地產業的收益,並透過專注於個人私有財產來打擊集體行動。

該書也記錄了針對這些趨勢所發生的反抗,包括1915年格拉斯哥的罷租事件,當時有許多市民拒絕支付房租,直到國家承諾提供更多更便宜的住房。但是,兩位作者都認為,大多數的反抗帶來的長期利益非常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抗事件的短期性所導致,因為推動變革的組織往往目光相當狹隘。

政府直接提供住房或監管市場上的住房供應政策又如何呢?作者以貧民區拆遷和城市改造計劃為例,認為這些政策普遍都對房地產開發商以及富人有利。作者也提到了不少為支援窮人獲得更好住房所付出的努力,比如大蕭條時期的公共住房提倡者和政府顧問凱瑟琳·鮑爾(Catherine Bauer),他們希望改革體制,卻無法阻止特殊利益集團的 掠奪。

鑑於這些努力的侷限性,作者認為,強制將住房作為基本人權是突破現狀的必要條件。正如他們所言,公開宣稱這種權利既不新鮮,也不少見。包括聯合國在內的許多組織在很久以前就將住房列為基本人權。1949 年的美國《住宅法案》(US Housing Act of 1949)就提出了“為每一個美國家庭提供體面的住房和宜居生活環境”的目標。作者認為,現在必須要有更多的社群行動起來,讓政府和開發商等各方共同實現這個目標。

該書對資本主義在提供住房(尤其針對窮人的住房供應)方面的失靈進行了真誠且頗有說服力的分析,我們該怎樣看待書中的分析?首先,與溫和自由派或者保守派預計的相比,更多人認為這聽起來更真實可靠。雖然本書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呼籲打破既定秩序,但其論點會引發美國城市眾多住房權倡議者的共鳴,這些倡議者在現有的政治約束下艱難地開展工作。

但是,這本書講述的故事過於簡單化。在某些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在歐洲,大多數人的確享有滿足其需求的住房。儘管其間受到了種族主義的嚴重破壞,但在“二戰”後的資本主義繁榮時期,美國人的住房條件有了極大提升。過去30年,在從社會主義國家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中國為數億人民提供了住房,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人力成本。

如果資本主義的住房體系有著如此嚴重的根本性缺陷,又怎麼可能實現呢?相反,古巴等國家雖然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卻沒能在提供優質住房方面取得成功,即便現在這些國家無家可歸的人的數量已經減少。

真實世界的情況總是非常複雜,而做出改變也同樣困難,僅僅透過強調住房權利或像作者呼籲的那樣動員當地社群不太可能實現目標。相反,要想取得進步,就得付出前所未有的社會和政治層面上的努力。

這樣的努力必然涉及許多不同的方面,包括社會動員、公共金融和技術創新。對擁有大量財富的國家而言,這樣的要求肯定不算太高。我們知道,為絕大部分的人提供滿足需求的住房是可以實現的,關鍵在於怎樣去實現。

書評人:邁克爾·泰茨(Michael B. Teitz),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城市和地區規劃榮譽教授

15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寧可異地買房也不選擇價效比高的城市,吸引力和配套不足是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