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11月18日),央媒《經濟參考報》對樓市的前兩個月和後兩個月(四十餘天)的行情給出近乎明示的判斷:“‘金九銀十’成色不足,房企年底或以價換量”。
截圖源自:經濟觀察報
在兩天前(11月16日),另一央媒《中國證券報》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同樣給出類似的看法:“以價換量效果明顯,部分房企10月成交量創新高”。
截圖源自:中國證券報
兩大央媒幾乎在同一時間段,對於同一問題,給出同一判斷。最後的兩個月裡,房企將會用“以價換量”方式告別2019。
但是,有點不同的是,對於剛過的“金九銀十”,《經濟參考報》給出的總結是“成色不足”,而《中國證券報》則是“效果明顯”。
對於已經過去的“金九銀十”,二者看似說的是兩個背離的方向,實則一個站在成交價格方面來考慮,一個站在成交面積方面來看待。然而今天的市場現狀是,“成交價格”和“成交面積”分別處在房地產市場這個天平的兩端。因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給出的其實是同樣的肯定:
即:房企降價促銷的方式的確能讓房地產市場這“一潭死水”給攪活。
01、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選擇我要堅守價格,放棄成交量帶來的資金流,還是放棄價格的堅守,通過走量迅速回籠資金,度過“寒冬”,其實是房企面臨的一個放棄魚還是放棄熊掌的抉擇。
成交面積和成交價格的這個“蹺蹺板行情”,也只有在市場橫盤的背景下才會出現。在市場火爆時,根本就沒有很麼“蹺蹺板”這種情況。
如2016年,價Grand SantaFe是漲得猛,買房的人越多,成交面積隨著成交價格一路“水漲船高”,開發商的拿地熱情隨之高漲。至於說是房價上漲催生了購買的熱潮,還是購房的熱潮推動房價的上漲,就很難說,這也不是關鍵,關鍵是量和價都是在蹭蹭蹭地往上爬。
而在今年年中,自打上半年的“小陽春行情”熄火後,迎來的是中半年的“樓市掐尖”,漲得猛的城市先停一停。外加政策面的持續收緊和房企資金面的壓力。樓市一度冰冷至極點,鬆綁無戲,降價受阻,成交價格和成交面積的橫盤,拼的是房企的耐心和韌勁。
配合“金九銀十”的到來,恆大以“低至7折”的誘惑,外加各大房企的“全員賣房”,房企的“降價促銷”似乎在寒冬中尋找到了暖春的生機。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房企願意犧牲利潤,市場也會給你回籠資金的可能性。讓利的尺度,關鍵看的是房企的“誠意”是否能達到購房者的預期。
寒冬中,依然能連續兩次打破單月的銷售業績新高度,這是“以價換量”的制勝法寶,對於這一問題,咱們在月初的《月入千億,地產一哥打響樓市突圍戰的第一槍》文章裡,基本都有總結過。
02、降價促銷能否挽救樓市樓市“寒冬”並非意味著“量價齊跌”,只是在增長的幅度上有所收緩。就如同一個坐慣了飛機的人回來坐高鐵覺得慢的要死,但相比於其它的交通工具而言,高鐵的速度其實也並不慢,只是大家的要求太快了而已。
如果能這樣來想問題的話,從今年前10個月的整體表現來看,房地產市場整體仍保持接近10%的增長。單從10月份全國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來看,今年以來的首次由負轉正,正體現了“以價換量”的可行性是存在的。
但在房企的資金面來看依然是整體收緊、房企拿地速度必然整體放緩。在限購政策仍然沒有得以“鬆綁”的背景下,歷經了2019年的降價促銷後,2020年房地產市場行情如果不繼續維持甚至加碼“以價換量”的銷售力度,仍然會面臨市場的橫盤或者量價同步的持續萎縮。
試想一下,假如房企之間,有一場類似“雙十一”這樣的“價格戰”,會不會激發市場的活力?
不用想,一定會!
但,房企一旦打起價格戰,購房者面臨的必然是一場巨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