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主要城市金融業增加值全線回暖。
上半年一度超過廣州的天津再被反超。另外,深圳25%的稅收、北京27%的GDP來自金融。
金融中心話題之熱門,自然有熱門的道理。今天槓桿地產也聊一下,就先從老四聊起。
01
廣州重回第四,說明什麼?
衡量金融中心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金融業增加值,及其佔GDP比重。2019年三季度廣州金融業增加值守住了第四的位置,而上半年一度被天津反超。
這樣的局面,既意外,也不意外。
說意外,是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線城市在方方面面擁有著牢不可破的優勢,尤其是經濟總量。金融作為城市經濟的重要推手,肯定是落不下的。
更何況天津與廣州、杭州這樣的城市相比,這兩年不再算“明星款”。居然一度把廣州拉下馬來?
說不意外,是因為內行人都知道,中國一線城市與中國全國性金融中心並不完全重合。公認的中國的一線城市有4座,而全國性金融中心只有北上深3座。相信沒有人會質疑上海、北京、深圳的金融地位。至於第4,其實誰都可以搶。
在一線城市中,廣州是唯一一個不具備全國性金融中心屬性的。這導致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一定程度上,廣州已經很難和京、滬、深進行高手對決。
其實廣州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怪時代不一樣了。
有觀點就說:不說古代,就說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廣州都還是淘金聖地。當時廣州最具代表性的產業是外貿和快消,近年廣州相對地位的下降,本質上是這兩個行業地位的相對下降。
近幾年最火的金融和網際網路,恰恰是廣州與深圳,甚至與杭州的差距所在。槓桿地產認為,金融與網際網路還有不同,金融業在中國是高度牌照管制的行業。能否成為全國性金融中心,中央意志比當地努力更重要。
廣州,一直希望籌建一個創新型期貨交易所。2019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給出了迴應。“支援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廣州還有廣發證券、廣發銀行、易方達基金,基礎還是很好的。在金融這一方面,可能暫時落後於北上深,但比國內其他城市,還是有先發優勢。
只要中國市場夠大,廣州全國金融中心之夢,依舊可期。
02
新的問題正等待著深圳的解答
去年,深圳 (GDP按美元平均匯率計)第一次成為華南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也第一次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三城(之前列第4,落後於HK)。
四十年的短暫時間,深圳從一個小縣城,成為現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第三城,用多少溢美之詞都不為過。
巨大的經濟體量,加上政策的加持,深圳在金融領域把持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多年,也無可爭議。但資料顯示,儘管金融業稅收已佔深圳市總稅收的25%,但金融業增加值增速在四座一線城市中相對慢。
深圳當然也有自己煩惱,主要不在金融,而在金融之外,又與金融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
除了無數異鄉人在深圳前赴後繼的努力,深圳的騰飛,有相當一部分的原因是毗鄰HK。然而深圳與HK,某些方面越來越像。
包括槓桿地產在內,很多人前兩年都擔心,深圳房價會不會香港化,包括部分產業結構……之類的詰問不絕於耳,就像很多年前“深圳,你被誰拋棄”一樣。
金融有數不清的好,錢多、光鮮、體面,可以貢獻稅收,還能拉動GDP增長,卻唯獨不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槓桿地產的意思是,相對其他行業。
倫敦、香港、紐約,這些世界級金融中心都有類似情況,金融業的就業總量,其實沒有大家想象中大。
說回到深圳,深圳今日龐大的外來人口數量,主要肯定不是靠金融業安置或吸引的,和增加值、財稅的佔比完全不可比。
一座城市能吸引多少外來非戶籍人口,是該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標誌。
深圳該指標居全國第一,長期被正面解讀。
另外一個值得稱道的是,深圳落戶門檻是一線城市中最低的,只要大專就能落戶,為什麼深圳非戶籍人口比例還是低於北京、上海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深圳的常住人口中,絕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
當下的深圳,已經出現巨大的“摺疊”。一個世界,是金融和網際網路造就的比肩北上港的金領。另一個世界,是在一線城市中規模罕見的產業工人。隨著金融和網際網路持續精英化推高房價,如何保證產業工人不外流?我們看到,東莞享受到紅利。
雖然金融是深圳的招牌,可深圳也是一座王牌工業城市,同樣需要依靠製造業來“為國護盤”。
城市戰爭的孫不熟有句經典論述“科技賺錢,金融分錢,房產存錢”,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三者關係:科技決定生產力,金融決定生產關係,房產決定財富傳承。這句論述的邏輯不一定全然精準,但非常適合對照深圳。
深圳的科技、金融、房產都相當具體代表性。
所以金融在深圳並不是埋頭貢獻稅收的問題,也要如何平衡服務業與製造業的關係,讓更多錢流向實體經濟,避免產業空心化的問題。深圳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大體量的保障性住房計劃;龐大的產業用地預留和規劃……
十多年前,對於網上“深圳,你被誰拋棄”的靈魂拷問,深圳已用通過騰籠換鳥、產業升級作出了有力回答。現在,在槓桿地產看來,新的問題正等待著深圳的解答。又一個十年後,深圳會完成歷史答卷,成為宇宙中心?還是……
無論如何,深圳的榮耀、困惑與煩惱,以及它的探索與解答,都會成為中國新時代的隱喻。
03
當我們談論金融中心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我們都相信資料,也都希望自己城市榮登各種金融中心的榜單。似乎沒有一個行業像金融行業一樣,讓我們趨之若鶩。而城市成為金融中心,似乎比成為製造業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更令人激動與興奮。
究其背後的社會心理,很大程度源於外人對金融行業的想象:穿著西裝、拿著高薪、住五星酒店、飛頭等艙。
而那些金融城市,無不是宇宙的話語中心,似乎都有整潔的市容市貌,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發展金融業,還能為很多後發城市提供彎道超車的機會,比如HK、新加坡還有迪拜。
對此,槓桿地產談幾點不成熟的個人看法。
首先,金融非常寬泛,不僅有投行,儲蓄和保險等,都是金融業範疇。航運、物流、科技等,幾乎方方面面都涉及到金融。因此金融中心也分很多種,紐約算傳統的綜合性金融中心,舊金山靠著美國灣區眾多科技企業,也成了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的層級也不一樣,比如深圳與HK依偎,一個是全國金融中心,一個是世界金融中心,並行不悖。中國20多個城市搶著打架的,實際是區域金融中心,但也是金融中心。
其次,金融中心並不是一定都是摩天大樓,沒有摩天大樓也不影響金融中心的地位。比如以財富管理見長的國際金融中心蘇黎世,全市幾乎沒有高樓,金庫等設施深埋於地下。
再比如老牌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同樣沒有高樓。在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還在宜居城市的路上越走越遠,拿了一堆宜居城市的大獎。
再次,HK、新加坡、迪拜因為金融而外道超車,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很多時候是時代的機緣。新加坡和迪拜發展金融,甚至有些無奈(也沒法發展別的)。
這個展開太長,有機會另起一篇。一言蔽之,中國城市無法照搬,不要盲目打雞血。
第四,不要過度迷信榜單。今年9月一則全球金融中心的榜單,中國大陸有10座城市入圍,前10名佔3席。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太當真。就像論存款總量,中國的銀行們早早霸佔了世界前幾,但談起及對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還有距離。
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完善的法制、自由的市場、充足的人才以及對契約精神的尊重,這也是北京、上海暫時無法替代HK的原因,也是國內金融中心以及區域金融中心們努力的方向。
第五,即使不成為金融中心,城市也能成為經濟中心。比如慕尼黑純粹靠著高階製造業,坐擁德國經濟的“隱形首都”之實,而德國的金融中心,在法蘭克福。
最後,金融中心是為經濟中心服務的,金融勃興是經濟發展的路徑之一,但不是唯一。反過來,一座城市經濟發達,金融一定不會差。
比如美國第二大經濟中心洛杉磯,一談起洛杉磯人們滿腦子都是好萊塢?想不到人家金融中心的排名也相當靠前。其實只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成為金融中心那都不是事。
當然,建設金融中心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最後說一句,金融中心的房子,確實是相對保值的。因為有金領、高收入人群支撐。
版權及免責宣告:本文系槓桿地產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地產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使用者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
1 #
-
2 #
廣州這十年八年是低調了點,但不代表廣州衰落了呀
-
3 #
廣州去年比深圳低點,什麼時候比天津差過?反超這詞放這是在挑戰語法嗎?
-
4 #
深圳已經徹底崩盤了,gdp增長失速,寫字樓空置率越來越高,以後都沒資格抱北上廣大腿。什麼天津就更別說了。
-
5 #
金融要實業和貿易支撐,廣州這個不丟落後到100名也沒事,不然就是曇花一現,把交易所搬來搬去就行了
-
6 #
上海,北京都是直轄市,等於一個省的級別,廣州深圳沒得比,不公平
-
7 #
金融城被限高,嚴重阻礙發展。
-
8 #
廣州不爭這些,我還巴不得廣州是十八線城市了,樂得清淨,房價也不會那麼高
-
9 #
你不如說深圳搶走了屬於廣州的深交所,本來屬於華南中心的廣州應該有政券交易所的。
-
10 #
和四大直轄市比,廣州中中果果,排中間。
-
11 #
說的好像比贏了有工資加似的!
廣州現在淪落到要和天津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