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降了……
房價降了……
但是沒有人信!!!
網友說:
“天天說降年年漲”
“現實中都在漲”
“豬肉都漲價了,房價還會跌嗎?”
還有網友說:
“房價不跌,物價必漲”
“物價上漲,人民幣貶值,房子不漲等同跌了”
畢竟十年前工資500――1000
現在工資5000――10000
無錫網友說:
“無錫還未降,房價控制在炒房者手中”
利率下跌,房價一定下跌?
11月18日,人民銀行開展1800億元逆回購操作,同時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至2.5%;此前為2.55%。
逆回購率下降,意味著央行在借錢給商業銀行時,收取的費用降低,這就減輕了商業銀行的負擔,商業銀行就能從央行那裡借到更多便宜的錢。
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現在地產行業正由“黃金時代”逐漸進入“白銀時代”這也是不爭的事實。而造成這樣的局面,其實有多重因素。
首當其衝的依舊是政策。悄然間,2019已經超越2018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嚴調控年”,據不完全統計,僅僅10月,多個城市的樓市人才、公積金、租賃等調控政策井噴式出現,單月樓市調控多達67次。今年前10個月調控超過480次,相比2018年同期上漲超過20%。隨著深入落實房地產調控“一城一策”,房地產市場進一步趨穩,價格漲幅有所回落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就是融資困難。資金是房地產維持運營的根本,今年以來,無論是銀行還是信託,房地產融資的多個通道都被先後圍堵,不得不承認隨著融資的不斷收緊,房企的資金壓力逐步增大。
再者就是銷售壓力。伴隨融資困難而來的是銷售壓力的激增,一方面是為了完成房企全年的營銷任務,一方面也是為了緩解融資方面的困難局面。
在這種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局面之下,房企選擇以價換量成為不得不走的一步棋。所以全國多個城市,多個專案的降價促銷風波正是開始於此,而這也被看作是房價逐步下降的一個重要訊號。
國民買房熱情在下跌
據《國民安居指數報告》顯示,9月全國找房熱度環比下跌5.5%,一線城市下跌3.6%,二線及三四線城市降幅近6%。
這充分說明,隨著國家調控政策成為常態化,市場觀望行為更加明顯,購房者對買房的急迫心理髮生了轉折,更多的是以冷靜觀望為主。那麼我們大致可以判斷,樓市在沒有進一步政策刺激的情況下,基本維持穩定的區間,不會出現大漲的可能。
10月份要開始執行LRP利率,總體是鼓勵剛需購房,嚴打投機炒房。
據10月10日新京報報道,毗鄰北京CBD核心、一直“高高在上”的北京市朝陽區西大望路區域,近期,二手房房價也開始出現波動了。記者實地探訪,該區域二手房的跌價,已跌出了“三大現象”。現象1:個別撿漏房比市場均價低百萬;現象2:掛牌價直降10%的房源不算金貴;現象3:業主願以開盤價拋售。
西大望路區域稍微新一些的樓盤,比現在年前後剛收房入住的住總香榭8號專案,甚至出現了業主願以原開盤價拋售的現象。住總香榭8號的個別房源跌回了2016年開盤價。
由於成交量較少,所以也不太可能具有普遍性,但是有一點可以說明,哪怕是最有需求的北京,哪怕是最核心的CBD腹地,也不是說房價不能下跌。
實際上,我們來看,總的來說,一線城市的新房市場還是比較穩固的,出現大幅降溫的多為二手房。這也體現出二手房市場泡泡比較大,業主報價比較亂。作為購房者已非常清楚,一線城市不同於三四線城市,儘管市場出現降溫,這只是短期調整,並不會一直持續。就好比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也不會持續一樣,大城市有著強大的資源和人口做支撐,所以需求是有的,只是降溫是在強烈的調控重壓下的正常反應。
10年後房價降30%?
在這種形式下,有人說現在有1.5億套房子“拋荒”,10年後房價降30%?經濟學家:完全可以承受。
保守估計,目前房子總量大概是6.8億-7億套之間。按7億套住房總量,21.4%的房屋空置率來計算,目前大概有1.5億套房子被“拋荒”沒人住了。
照這樣的趨勢,再過10年,樓市必然會“供過於求”。當樓市的“供給”大於“需求”,10年後,房價會降多少?答案可能是30%。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此前在中期財務資料釋出會上“無意間透底”:我之前設想過,如果房價或者資產價格跌30%,我們還能活著,但有很多房地產公司就不存在了,如果跌50%,我們還能活著,但更多的房地產公司就不存在了”。
當然,不管未來10年房價如何變化,房地產市場擴張的腳步,肯定不會像過去這些年一樣迅速,對大部分人來說,經歷了“買房變富”的年代後,未來的房產,只有“自住”屬性,不再具備“金融”屬性,如果還有買房投機的想法,手裡的房子只會被“拋荒”。
房價到底會不會下跌?
第一:當土地成本降低,開發商拿地很便宜的,麵粉便宜麵包自然就便宜。
第二:當鋼筋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原材料降價的時候。第三:當人才不再城市匯聚集中,都紛紛回老家種田養豬,市場沒有需求的時候。第四:當廉價勞動力施工建築工人做量大工資低的時候。
所以,我們再等什麼?
等房子降價嗎?
不,我們在等首付!
注:圖片和素材綜合自網路,其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原作者表明其身份要求本公司停止使用該素材的,請及時與本司聯絡。一切未盡事宜,由本公司負責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