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21年了,此時的我正坐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位前對著電腦碼字。這是我來這家公司的第7天,我從事的崗位是新媒體運營,而不久前我還是一家地產中介公司的老闆。
01.
17年夏天我進入一家top10的地產公司做渠道銷售。不知道有對售樓部瞭解的人沒,一般我們到售樓部瞭解專案的時候首先接待我們的是置業顧問,而在案場外負責拉客的就是渠道。
做置業顧問要有工作經驗,top開發商對學歷又卡的比較嚴格,所以只能從渠道做起。
渠道的工作其實非常辛苦,大夏天頂著快40度的高溫在售樓部外方圓2公里範圍搜尋客戶,地點有其他售樓部,成熟社群,人流量比較大的十字路口。給來往的路人介紹專案,有意向的話留下聯絡方式進行下一步的邀約。
意向度高的甚至可以直接帶到售樓部,這就算完成到訪任務。工作時間上地產狗是最辛苦的,早9晚10,一個月只有那麼三四天休息,開盤時基本就停休了。
我在售樓部大概幹了有半年,其實待遇非常不錯,專案本身管飯,底薪也高,加上趕上17年市場牛市,業績也不錯,我當時業績排在渠道銷售前列。那一段時間是我到目前為止薪資待遇最高的時候。
後來離職是因為摸著一點市場門路,能夠支撐自己單幹,就和同事一起在他家成立工作室做客戶資源介紹工作。這段創業經歷屬於番外篇,就不多多介紹了,有機會再和大家細說。
02.
後來為什麼又開地產中介公司了,就是因為能夠支撐我們成立工作室的平臺也倒閉了,沒辦法在繼續做下去,只能另想出路。加上自己是地產行業的,又是做銷售工作,最適合的創業方向就是地產中介。
但是地產中介水有多深懂得人都懂,其實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競爭太激烈了。從業門檻低,從業人員多,市場競爭激烈,大大小小公司門店員工都要吃飯。我們大概堅持了1年半的時間,中間熬過了疫情。最後實在是看不到希望就離開了。
從創業者重新回到打工人的身份,選擇新媒體運營這條線作為自己方向。其實找到這份工作中間也很折騰,大概找了一個禮拜的工作,前前後後面試了幾個行業十多家公司,收到三四個offer權衡了一段時間才選擇了目前這家公司。
03.
剛一開始面試的都是網際網路銷售崗,有美團、餓了麼、支付寶這些公司,也有一些社群電商的推廣崗。但網際網路公司的銷售其實非常坑,薪資待遇方面不像地產銷售那樣有提成,而是主要靠績效。
績效就是和底薪一樣多,按照績效完成的程度有係數去乘,這樣等於薪資待遇其實非常固定,不像地產銷售靠提成那麼暴力。而且工作崗位普遍比較炮灰,都是地推。
幹這種銷售我還不如接著做自己的地產銷售。
當時心態就覺著要麼接著幹自己的地產銷售,要麼就進入網際網路公司運營崗。運營崗可能薪資待遇比較固定,沒有銷售那麼高,就當學個技術,而且後期發展穩定些,不像銷售跟著專案產品走,不固定。
自己也畢業快4年了,把最能霍霍的4年度過了,後期其實真的需要比較穩定清晰的方向和路徑。
抱著這種態度我面試了幾家公司新媒體運營崗位,但效果不理想,主要是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當面試到我現在入職的這家公司時,我的上級經理就是負責面試我的人讓我回去後寫篇活動內容,看我創作的水平怎麼樣。
我寫好內容傳送過去後人事第二天就通知我下週入職,因為我當時還沒有決定好就給人事說考慮幾天。
04.
後來還面試了地產top的甲方置業顧問,人事的面試過了,經理人沒在就直接專案總面,可能甲方用人比較嚴格吧,就沒有過。後來又面試了地產代理公司的置業顧問,代理公司用人門檻還是相對較低,就安排我去上班。
所以當時手上已經有兩個比較滿意的offer,一個新媒體運營一個地產代理置業顧問。其實我也很糾結,因為這兩個崗位分別屬於兩個行業,而且都各有利弊。
運營就是薪資低,但屬於能學技術,雖然這技術絕對算不上高難度的那種,自己也算是進入網際網路行業,後期職業發展比較穩定,工作強度也不高,早9晚6大小週休息。
地產是薪資待遇高,但是熬人,而且城市化發展不斷推進,現在的專案都比較,後期想要更進一步的發展需要往甲方跳,這又是一道關。
05.
其實我是真的糾結,一方面又想掙錢,一方面又不想那麼累,最後幫我拿定主意的還是家人。但從上班時間上我家人就否定了我再進入地產公司的職業方案。
我個人也無所謂,就像我前邊說的,運營也有運營的好處,就這樣進入了現在的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