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房子的貴重性有目共睹。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新建商品房均價已過萬元,如果你擁有一套這樣的均價房,財富也有百萬了,更不用說手中有多套房的人,他們把房子用來出租,即便沒多少工資收入,照樣也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不過,眾所周知,房子也是商品,按照經濟學上的說法,只要能量產的東西,總有達到飽和的時候,根據供求原理,當供大於求時,“價格永遠漲”的說法就不攻自破。比如說30年前有一種叫“大哥大”的手機,買一部需要2-3萬元,差不多普通人3年的工資,現在一部高檔智慧手機也不過花一個月收入,更不是什麼稀罕東西,所以,那些說原材料、人工成本、貨幣在漲,其成品也會漲的說法就更是站不住腳。那麼,問題就來了,隨著房子不停建,5年後房,國內房子還稀罕嗎?
根據報道,多次榮登首富榜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早在2017年就直言不諱地說,過去8年房價大幅上漲,未來8年最便宜的就是房子車子。按照他的說法推算的話,那就是2025年後,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5年後。馬雲當時說出這話時,很多人都認為是一句玩笑話,說是“都把錢用來買房子了,誰還會去他的電商平臺買東西呢?”,但從房地產發展趨勢來看,他說的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首先,空置率“高企”。根據央行年初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城鎮家庭戶均住房1.5套,二套房及以上家庭佔比41.5%,很顯然,雖然我們有些人還沒有房子,但住房總量已經趨於飽和,此外,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連續多年釋出的空置率報告也顯示,一二三線空置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目前二三線城市空置率已經超過2成。
其次,人口因素已開始“逆轉”。生育意願不強,是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現象,據21世紀經濟報道,社科院專家馮煦明近日指出,一代比一代人口減少趨勢明顯,90後比80後少1172萬人,00後比90後少4736萬人,綜合來看,“00-10”後比“80-90”後少1.1億,按照現在“421”家庭結構模式,住房需求將明顯收縮,供需將出現結構性失衡。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即國家已開始扭轉房地產發展方向了。棚改接近尾聲,意味著大拆大建時代過去,未來將以“舊改”的形式替代,如此,就不可能有大量手持拆遷款進入商品房市場的購房者,原住房保留意味著只要建新房,房子還會繼續增多。此外,國家這兩年一直強調“不再用房地產刺激經濟短期發展”,換言之,為保持經濟健康發展,無論我們經濟面對何種複雜局面,都不會再提房地產這個“夜壺”。
由此可見,5年後房子不可能像現在一樣,當房子達到飽和狀態,再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了。除此之外,汽車也是一樣,20年前,擁有小汽車的很多都是“暴發戶”級別,但現在都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隨著造車技術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再過幾年,汽車將更為普遍,如果不考慮到必要性,誰擁有車子都不是難事。
若房子車子不再稀罕,未來什麼東西更貴重呢?馬雲能把網際網路做大做強,跟他敏銳的商業判斷力是分不開的。所以,當一個行業還未發展起來時,提前的預判就顯得非常必要。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透露過“健康和教育”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重要呢?他說,下一個能超越他的,一定在大健康領域,想想他已是首富了,若還能超過他,那將是什麼概念?可見他是多麼看重健康行業的潛力。還有教育,雖然馬雲已經退休,但還有一個“鄉村教師代言人”身份,從他設立的“鄉村教師獎”看,也足見對教育的重視。
第一件東西,健康。健康對任何人都應排在首位,透過這次疫情,算是給我們上了一課,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在房子車子等財富面前,沒有健康的體魄,所擁有的東西只能歸零。健康不僅對個人重要,實際上還孕育強大的產業發展機遇,廣義的健康包括人的“生老病死”,貫穿人的一生,主要分醫療醫藥、康復智慧、健康管理以及養老養生四大類。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以及人們收入提高後對健康的重視,健康產業將是一個龐大的朝陽產業,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顯示,到2030年,健康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6萬億。所以,未來最貴重、最有“錢途”的行業一定有健康產業一席之地。
另一件東西,教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一種現象,一邊高喊著“讀書無用論”,另一面則不停的“死楸”孩子,說到底,他們內心還是希望孩子透過接受更多的教育而成才。此外,還有一種誤區是,有人算過一筆賬,現在孩子教育成本高,大家都重視教育了,競爭也激烈,說不定還收不回成本。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Rothman曾表示,教育投資的回報率最高可達30%,這可是按年算的,即便按一些保守的演算法8-10%算,也遠超市面上任何靠譜的理財產品。
事實上也是這樣,我們現在很多家庭寧願住差一些、少旅遊,也要幫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無不在教育上傾囊投入,帶動著產業蓬勃發展。有業內專家預測,我們的教育產業仍舊是一個朝陽產業,單就從民辦教育發展趨勢看,據民辦教育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預計到2025年,產業規模將達到近5萬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8%。因而,即便再過5年,教育行業仍舊是一個光彩奪目的行業,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因此而受益。
學習更多房產知識,可關注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