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兩天蜜姐在關注茅臺增加供應量,黃牛著急拋售囤酒的事兒。一位蜜友今天突然跟我聊起藍光地產,說發現這家公司很"神奇"。
但他有些困惑,有點"看不懂"這家公司。仔細翻看近年來藍光地產的財報和一些三方監測機構的資料,蜜姐發現,藍光地產確實是頗為"神奇"。
比如,最直觀的,這家公司的市值約180億元,但負債總額高達1400多億元。而且還在全國積極擴張……
01
藍光地產相比其他地產公司,情況的確複雜得多。這其中涉及它借殼上市,及子公司眾多。
這家公司已有30餘年的歷史,所以完全佔到了中國1998年房改之後的紅利。尤其紮根本地市場,藍光地產跟著四川省會城市成都的蓬勃發展,享受到了城市化程序的極大時代紅利。
2008年到2017年,用藍光地產自己的話來說,走的是"產業+金融資本"的道路。期間成立了四川嘉寶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2014年6月,藍光地產借殼迪康藥業的重組方案獲通過。2015年4月,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光")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藍光旗下的嘉寶股份還曾在2015年12月成功掛牌新三板,不過2018年7月從新三板摘牌。2019年6月,嘉寶股份擬登陸港交所主機板上市,而這又將依賴於其大股東藍光。
蜜友說"看不懂"這家公司是可以理解的,據藍光2019年上半年財報披露,其集團合併報表範圍包括 440 家子公司!恐怕其董事長也未必叫得出這400多家子公司的名字。
藍光今年增加子公司 60 家,其中1到6月增加 49 家,非同一控制合併增加 11 家;本年減少 10 家,其中處置子公司減少3 家,登出 7 家。
不過,總結下就容易看懂了,藍光主業依然是房地產,此外兩大部分為醫療製造(成都迪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物業管理(四川藍光嘉寶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半年報
02
藍光的全國擴張之路最早始於2012年,不過到最近兩年卻特別著急。理由很簡單,房地產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做大才有更多搞頭。
中指研究院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前10 房企銷售額佔 50 億以上企業總體的數量 36.7%,前30企業佔總體的 61.3%!
從千億房企俱樂部到五千億房企俱樂部,哪怕是鋌而走險,很多房企也是爭先恐後、前仆後繼。
早在2013年,藍光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楊鏗就樹立了"九年千億"的目標。這個目標應該說很有前瞻性。不過這兩年衝擊千億俱樂部的房地產公司比預計的更多、更快。
2017年全國千億俱樂部的房企有17家,而到了2019年3月,已突破30家。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藍光的著急是可以理解的。據藍光2018年的財報披露,全年銷售額為額855億元,同比增幅47%。2019年上半年,銷售總額為465.30 億元,同比上升 12.46%。
看似資料不錯,背後卻是龐大的債務壓力。截止2019年9月30日,藍光的總市值為179.3億;而其財報披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負債合計為1427多億元!
03
據藍光2019年半年報顯示,2021年10月18日前到期的公司債券合計金額達72.2億元。這些公司債券共有6筆,除了兩筆利率為5.25%和5.5%,其他四筆利率均在7.5%到7.9%之間。
2019年3月,藍光還發行了一筆11億元的公司債,2022年3月到期。
而2018年藍光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24億元,同比增幅62.91%;2019年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 20.47 億元,同比增長 132.5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2.68 億元。
兩年半僅公司債券就要還債72.2億元,不可謂壓力不大。
不過,債務壓頂的同時,藍光卻沒有放棄繼續擴張的腳步。
9月25日,藍光釋出公告,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擬通過收購四川友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自貢市龍宇置業有限公司合計持有的重慶華景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華景域")100%的股權,取得重慶華景域位於重慶兩江新區悅來組團目標地塊(4宗地)的全部開發建設權。
據公告顯示,重慶華景域的營業收入為零,淨利潤為-4310.81萬元。此次交易總對價為17.8億元,其中還要承擔11.09億元的債務!
而在克而瑞公佈的2019年1-7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TOP100榜單中, 藍光地產以848.1億新增土地貨值排第20位。
在房住不炒調控不放鬆的大背景下,房企們的高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大步向前的背後,免不了一地雞毛。
比如,今年藍光地產因放棄收購重慶兩江春城,違約被判賠償1.2億元違約金。便宜沒撿到,反倒是白白丟掉了上億元。
擴張背後,不時傳出維權事件。2018年被媒體報道的較多,從無錫、合肥、西安到起家的大本營成都,都有涉及。2019年在四川本地市場,南充也被媒體曝出了業主維權事件。
千億銷售目標,本是房企們進取的雄心壯志,奈何現實中卻帶有幾分"魔咒"性質:難突破,高負債且狀況百出。
不過,無論房企們衝擊千億銷售目標是否成功,實際上購房者能佔到的便宜都很少。房企實在壓力山大,賣地、賣專案,還是更大膽或更有實力的房企得到了實惠,而難以讓購房者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