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在樓市銷售規模即將連續四年重新整理紀錄,並有可能達到歷史最高點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今年前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2.44萬億,保持7.3%的同比增長速度,距離去年全年15萬億的水平相差不遠。同期,全國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首次超過去年。考慮到年末是房企衝擊年度業績的關鍵時段,今年的房地產銷售規模極有可能再創新高。

2016年到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已連續三年刷新歷史紀錄。

近期,各券商、機構紛紛釋出2020年房地產行業策略報告,分析“歷史大頂”過後的市場走勢。其中,銷售下行、投資降溫、房價趨穩成為機構的主要判斷。

此外,隨著調控的常態化,樓市有可能進入一個較長的下行週期,在此期間,行業內部變化暗流湧動,板塊輪動、行業洗牌,都將繼續發生。而存量市場的崛起,也將是未來數年的主旋律。

量跌價穩

今年的全國性房地產調控政策,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出臺。從5月開始,監管層先後做出多項政策表態,對房地產融資政策進行監管。受此影響,信託、私募等融資渠道被大大限制,銀行開發貸的稽核流程也趨於嚴格。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度強調房住不炒,並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四季度以來,部分城市變相鬆綁樓市調控。雖然監管層未對樓市政策做出表態,但機構普遍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沒有鬆動的可能。

太平洋證券指出,決策層本輪地產調控的決心異常堅決,即使在有穩增長壓力的情況下,也不打算大幅放鬆地產政策。該機構認為,當前的政策環境非常像2012年,很多城市出臺了針對房地產政策的微調,但一旦放鬆幅度過大,則將立即被叫停。“對於地產堅決的調控態度或將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維持下去,特別是房企融資政策鬆動的可能性較小。”

東吳證券也表示,“展望2020年,不必過分寄希望於調控上整體性的寬鬆;當前房地產市場量價緩降、預期穩定的格局來之不易。未來房地產行業政策將趨於穩定,政策會視市場情況進行逆週期微調,而‘房住不炒’仍然是硬約束。”

在政策預期穩定的情況下,未來市場也將緩慢進入下行期。多數機構認為,明年的房地產成交面積會出現回落。

但各機構對於樓市降溫幅度的預測不甚一致。光大證券最為悲觀,認為明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將有8.5%的降幅。最樂觀的華創證券則認為,明年的銷售面積將與今年持平,即維持在17萬平方米到18萬平方米之間。

價格方面,由於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門對房價降幅有所限制,因此各機構普遍認為,未來的房價走勢將趨於穩定,既不會出現大漲,也不會過快下降。

太平洋證券指出,從成交量上來看,2019年或將是新房市場的“歷史大頂”,後面幾年量跌價穩將是大勢所趨。該機構指出,過去三四年新房成交連年超預期,除了棚改貨幣化的催化劑作用外,成交主力其實是透支的未來的城鎮化需求。未來新房需求將向每年11億-12億平方米左右的中樞水平緩慢迴歸。

此外,由於融資渠道受到限制,未來房企在投資中也將趨於謹慎。機構普遍認為,明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速將從兩位數回落到個位數,如果政策嚴厲,該增速可能降至5%以下。

輪動與洗牌

在市場總體走向下行的同時,房地產業的內部變化仍然暗流湧動。

多數機構認為,棚改的紅利仍將對三四線樓市起到兜底作用,並保證整體市場不會有太大的降幅。但從板塊輪動的觀點來看,一二線城市將重新成為未來的市場熱點。其中,由於一線城市調控政策相對嚴厲,二線城市市場值得期待。

光大證券預測,從銷售面積上看,明年一線城市將持平,二線城市增長10%,三四線城市下降16%;從銷售金額來看,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分別增長10%和13%,三線城市下降16%。

同時,隨著調控的持續,大型房企在融資、拿地等方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這將使得行業洗牌進一步加劇。

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隨著對房地產行業風險防控的進一步強化,部分地方政府在拿地時要求有一定規模的開發商進行開發,且土地競拍要繳納數額不菲的保證金,這對小房企的經營能力以及決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房企的容錯率更低,進一步的擠壓了小房企的生存空間,一些實力不濟的小房企最終將會被兼併或走向破產的邊緣。

近幾年,房地產業的集中度一直在加速提升。根據華創證券的報告,2019年1-10月,50強房企銷售金額達到7.5萬億元,佔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的比重已經超過60%,而在2011年,這一比例還不到20%。在此期間,30強房企銷售額佔比從15%上升到50%;10強房企銷售額佔比從10%上升到30%。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在市場下行期,房地產業的分化還將繼續。目前來看,頭部房企的綜合優勢十分明顯,位置也較為穩固。規模在500億到2000億之間的中型房企已經出現分化,部分企業在加速趕超,但也有部分房企後勁不足,可能掉隊。

太平洋證券總結道,行業集中度提升將從“春秋”階段演進至“戰國”階段。大型房企的兼併物件將從微型房企(只有幾個專案的房企),轉變成資金鍊緊張的百強房企。

此外,存量市場的崛起也值得關注。華創證券表示,從業態方面看,物業管理、商業地產和產業地產都有著廣闊的成長空間,並有望成為房企傳統業務之外的新增長點。該機構預計,2030年物管行業的規模將達2萬億元,較目前有望翻番。華泰證券也持同樣的看法,認為物管和商業地產均存在萬億級別的市場空間。

另一方面,目前在全國近30個城市的二手房交易規模已經超過新房,且數量可能繼續增加。多數機構認為,很多城市都將出現“二手房擠壓新房”的現象,這將催生一批大型房產經紀機構的崛起。對於開發商來說,從中長期來看,應注意熱點城市市場空間縮小的現象。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智慧財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資訊請點選此處。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資訊,請以實際情況為主。特別申明:首先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未與作者取得聯絡,如有侵權,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稿!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房住不炒暫時不提?房產投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