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10%能買下上交所所有公司。
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鬆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房價再漲10%能買下上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再漲20%可以買下上交所和深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再漲30%可以買下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所有上市公司。”
巴曙鬆指出,當下房地產行業正在去庫存,一線城市土地供應減少,其中住宅用地佔比下降,與此同時二手房交易成本上升,房地產市場面臨巨大的金融風險。
他笑言:“現在不懷疑房價會漲的問題,今天可以討論漲到什麼時候可以買下全世界。”根據去年底的資料估算,中國房產總量是270萬億元,而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市值加起來約70多萬億。
巴曙鬆表示,市場形成這樣的共識其實是很可怕的,(房地產)和其他的資產類別的價格差異太大,這樣銀行其實也有很大的風險。
巴曙鬆還提到了加槓桿的風險。“居民加槓桿主要是按揭貸款,買房後房價迅速上漲然後他再按揭,實際上這個風險轉嫁給了銀行。”
房價腰斬一次,百姓才知道痛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新土改:探索與思考”分論壇上回答嘉賓如何抑制房價的問題:
“老百姓是需要被教育的,房價漲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的房價會一直漲下去,只有讓它跌幾次,腰斬一次,他才知道痛。政府真的沒有必要管理房價,要管就多建一些廉租房,讓低收入者有房住。”
在姚洋看來,樓市就像股市,有漲有跌很正常,房子就是資產,買得起高房價房子的都是一些投機者,政府為什麼要為這些人負責?
姚遠表示,提高土地的供給量對抑制房價作用極小,因為土地供應的彈性小,除非把國土面積變了,隨便放開了,這是不可能的。土地供應彈性比較小,需求彈性比較大的情況下,肯定是抑制需求更有效,如果說要控制房價,最簡單的辦法是什麼?擴大容積率。
“看看一線城市的房子多數在10層左右,極其浪費,把所有的住房加倍,平均20層,你看看供給上去了沒有,我們是作繭自縛,我們要抑制房價,實際上還是在為少數人服務。”
大部分城市已經不可能再漲了
在另一個分論壇“怎樣去槓桿?”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中國現在其實就是幾十個城市房價在漲,大部分城市已經不可能再漲了。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很快就會崩潰,並因而導致中國經濟崩潰,這是有點過分的。從銀行的結果來看,是好的。
他舉例,從不良率來說,現在居民抵押貸款不良率是0.38%,非常優良,整個房地產的抵押貸款不良率0.86%,沒有任何違約的危險。違約只有在出現負資產的情況下才違約,負資產現在在中國基本看不到。
李揚還引述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的觀點,稱“中國現在房價跌一半,銀行還是保全的”。他認為,現在分城調控的政策是有效應對房地產風險的穩妥的一個辦法。
在李揚看來,價格高或者低根本沒有什麼問題,調控不應該把著眼點放在價格上。他建議要回歸到房地產的本質,迴歸到其作為人民必需品的本質,這樣的話,調控就應該要出臺一些可能影響價格的規定。
一是確立城市化步調和土地供應的關係;二是解決居民住房是買為主還是租為主的問題;三是土地價格必須控制在樓價的三分之一之內;四是降低稅費;五是控制槓桿率。
抑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
值得特別提到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24日在會見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的中外企業家時表示,要重點消化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的過量庫存,同時要抑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
最近一段時間,各地房地產調控再次利劍高懸。據華爾街見聞統計,3月以來全國已有23城啟動或升級了限購。
在此背景下,中央再次表態“抑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是不是意味著,還有一些城市會出臺或升級樓市調製政策?
蘇寧金融研究院分析指出,從全國來看,北京房貸新政中“離婚一年內按二套”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對於其他城市也有很強的示範效應,推向其他城市的可能性不可低估。深圳、廣州、南京等調控壓力較大的城市,後續跟進出臺與北京房貸新政相似政策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