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切皆有可能”。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涉足網際網路行業,並許多人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最著名的是馬雲,劉強東等人。畢竟,他們建立的線上交易平臺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購物習慣。

現在網購已經成為國人非常普遍的事情。他們可以足不出戶“買遍全國”,這就是電商的魅力所在。“自帶流量”的馬雲眾所周知。他將電商經濟帶入國人的視野,馬雲也依靠電商“成就”成就了自己。

實體企業大佬的不滿

不過,中國人對電商產業的爭論從未停止過。電商行業的出現,瓜分了實體店。由於線上交易的普及,許多實體店的業務受到了嚴重影響,這引起了許多實體企業大佬不滿。因為“蛋糕”本來就這麼大,現在多一個人來“搶”,能不影響另一個嗎?

這個人就是曹德旺,中國的玻璃大王。相信很多人都認識他,曹德旺不僅在中國發展,而且把中國玻璃賣到了全世界。曹德旺曾在節目中說,網際網路只是一個工具,不是產品的核心。如果你讓馬雲做玻璃,他肯定做不好!

隨後,在中國的人口消費問題上兩人也存在著爭議。目前,中國人口近14億。在龐大的人口下,有多少人能真正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推動者?近14億人口中有多少人屬於真正的“中國市場”?我們所說的“中國市場”實際上是一個有消費能力的人。所以,雖然中國近14億人口,但中國市場絕對不是14億。

馬雲認為,中國市場是巨大的。對於這個問題,曹德旺並沒有這麼想,因為這件事,曹德旺也“怒斥”馬雲:“吹牛皮!”曹德旺從事工業和玻璃生產。在他看來,中國的市場只有2億多,其餘都是人口。說來也是,不是人人都會為玻璃買單。

其實,董明珠早在此之前就說過類似的話。她說,如果沒有製造業,那麼網際網路只能被視為空中樓閣。事實上,她說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無論什麼行業,產品都是最基礎、最關鍵的東西,不能盲目依靠宣傳。

電商對實體店的影響真的如此之大嗎?

近幾年,走在大街小巷上,我們會發現10家店鋪中有9家都在做打折促銷,到處都寫著“大清倉”,“大甩賣”,“合同到期,門面轉讓,低價處理”,“全場特價”,“週年慶典”等等。很多人把實體店的“困境”歸咎於電商,認為電商已經影響了實體店的業務。但事實上,電商對實體店的影響真的如此之大嗎?

電商肯定會對實體店產生影響。本來國人的消費能力就是有限的,以前只能去實體店消費。電商出現後,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商品,實體店的業務必然受到影響。與實體店相比,網上購物更便宜。畢竟,開網店的成本比實體店要低。由於價格差距,大多數人會選擇購買更方便更便宜的商品。沒有人願意花更多的錢去買東西,都會盡量選擇便宜的買。

反觀,日本的實體店卻異常的火熱,其原因與整體的整合有一定的聯絡。縱觀目前日本的眾多大型購物商場,很少能見到以單一經營為主的商場和超市,從服裝、日用品、電器甚至到汽車,都實現了整體經營。因此在網上能買到的商品,通常在大型購物商場都可以買到。

而且在服務態度上,日本服務員的服務真的沒有話說,真的體現了“顧客就是上帝”這一句話,也是很多人去日本超市購物,享受的其實不是購物,而是其中的服務。要知道,為了給使用者更全面的體驗,日本的大型商場都設有吸菸室、母嬰室、還有更多供人們休息的長椅。

日本的商場深知與網上購物方式相比,實體店確實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既然從價格、時效性無法與網上購物相匹敵,乾脆就直接走起了高階路線,注重於服務和體驗方面,其中一對一的購物體驗絕對是網購所無法取代的。

高價房惹的禍?

為什麼實體店不和網上同價?並不是實體店不想有同樣的價格,而是實體店的成本比網店要高很多。實體店和網店最大的區別就是成本和租金。

現在全國各地的房價都這麼高,房租也漲了很多。很多人說開實體店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先不說一二線城市,在三、四線城市繁華的街道上,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每年的租金就能達到近10萬,這還是很少的。稍微大一點的鋪子,年租金就是幾十萬元。一二線城市的商鋪租金甚至更“嚇人”。

有實體店的店主吐槽花了30萬開了一家店,租金花了一半的錢,然後把店裝修,產品裝配……總之,苦不堪言。高昂的租金給實體店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房子一般是籤一年的租金,這也增加了實體店的風險。

你認為是高房價、高租金“拖累”了實體行業的發展,還是電商經濟影響了實體行業的發展?誰是實體行業“災難”的“罪魁禍首”?電商還是房地產行業?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資訊,請以實際情況為主。特別申明:首先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未與作者取得聯絡,如有侵權,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稿!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中國未來房地產最保值及最佳投資城市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