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逐利、謹慎的李嘉誠又“殺”回來了。
2020年1月1日,李嘉誠攜兒孫一家人依習慣到墓園拜祭亡妻莊月明。與往年一樣,今年出席仍是李嘉誠、長子李澤鉅、兒媳王儷僑、三個孫子孫女和次子李澤楷,而李澤楷和樑洛施所生的三個兒子不見蹤影。
不僅如此,歸來的還有李嘉誠的投資計劃。12月30日,李嘉誠創辦的亞騰資產管理公司宣佈將與Straits Real Estate以及工銀國際組成合資聯合體,共同收購位於上海浦東的三林印象城,交易價格為24.2億人民幣。
儘管過去幾年,李嘉誠大舉拋售內地的房地產專案,從內地撤出了資本幾百億甚至上千億,變賣大資產的獲利高達1600億人民幣。後又“進軍”英國投資超3千億元,幾乎壟斷了英國的公用事業行業。
而這次李嘉誠重新投資大陸房地產打著怎樣的如意算盤?
1
三林印象城前身是上海三林城市商業廣場,2009年對外開業,由上海地產集團投資,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由辦公樓、假日酒店和購物中心組成。
對於此次收購,亞騰資產管理公司表示,三林印象城覆蓋人群超過40萬,是周邊唯一有競爭力的購物中心,未來公司將對該房產實施資產增強和重新定位計劃。
早期因經營不善、業態調整等多方面原因,該廣場的經營效果並不理想。2017年,印力集團攜信城不動產將該專案拿下,並決定在此基礎上改造升級,打造出印力在上海的首個印象城專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收購活動是亞騰資產已經不是今年在中國的第一筆交易。
2019年5月,亞騰資產已經悄然入股成都核心商業區“晶融匯”專案。新加坡上市公司Metro Holdings在今年5月披露,以2億元人民幣認購廈門中金啟航股權投資合夥企業50%的股權。
而公告中表示,中金啟航與廈門亞騰啟航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各50%的比例,入股成都啟航晶融商業管理公司,成都啟航晶融商業管理公司正是成都晶融匯專案的所有方。
成都晶融匯是美國SOM等十多個國際頂尖團隊在成都CBD中心打造的多功能城市地標。其地處城市中心東大街,相鄰東大街、蜀都大道兩條城市主幹道和紅星路步行街,專案周邊聚集了眾多已建和在建的五星級酒店、甲級辦公樓和商業購物中心,屬於成都繁華的春熙路、紅星路、大慈寺商圈。
收購三林印象城和成都晶融匯的亞騰資產管理公司,是一家亞洲房地產基金管理公司,為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的附屬公司。
在過去幾年,李嘉誠一直在拼命出手所持有內地資產,大舉拋售內地的房地產專案,從內地撤出了資本幾百億甚至上千億,於是媒體紛紛高喊:“不要讓李嘉誠逃了”。
結果,李嘉誠選擇了英國。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4000億港元,摺合人民幣3589億元。
2
李嘉誠幾乎壟斷了英國很多公用事業行業。其中,包括港口、碼頭、電力能源、天然氣、水務、通訊、房地產甚至連鎖酒吧,幾乎是半壁江山。
2010年,李嘉誠以58億英鎊全資控股佔英國電力供應總額30%以上的英國國家電網;2011年,李超人再次投入47億英鎊控股英國水務公司,而該公司供應了大約7%的英國人飲水;2012年,李嘉誠斥資6.5億英鎊控制了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公司,該公司佔據英國市場30%天然氣供應量;2015年,列車租賃公司evreshot rail也被李嘉誠以25億英鎊“據為己有”。
在英國的4千億資產穩了之後,李嘉誠除了上海砸下24億外,還漲香港的電價。
據悉,港燈以及中電將會在2020年開始增長電費,中電將會每度電提價2.5%,而港燈決定將電費提價5.2%。港燈全名叫作香港電燈公司,是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剛好也是本次漲價最多的一家公司。
為了緩解爭議,李嘉誠又想了一個奇招,他又提供了地租補貼跟發放購物券的方式,來補貼電費。不過許多人都不買單,認為沒有多大的幫助,電費還是上漲了。
而一邊轉向英國投資時,李嘉誠就一邊在幾年前開始大規模撤離其在中國的資產。據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2017年,李嘉誠家族共出售的大陸和香港資產高達1200億港元(摺合約1076億元人民幣)以上。
根據公開資料,2013年,李嘉誠陸續出售了32億港元的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89億港元的東方匯經中心;2014年,李嘉誠加快了出售的節奏,包括賣了72億港元的北京盈科中心在內,一年套現188億港元;2016年,除了以230億港元的高價出手上海世紀匯廣場專案,李嘉誠甚至將優質資產香港中環中心75%的權益以357億港元售予中資機構。
有人粗略估計,在這幾年裡,李嘉誠通過變賣大資產的獲利高達1600億人民幣。
對此,李嘉誠在2017年度業績釋出會上首次作出了公開回應:“過去20年來,我除了賣,也有買。總而言之,買的股份多過賣的。不管做什麼投資,那些錢永遠都是屬於公司的。在內地也有企業把所有的地產都賣了,但這些也不是他們不對,因為他們可能覺得有更加好的投資。”
3
面對“撤資”“不愛國”等質疑,李嘉誠在2015年9月29日首次公開回應。他稱“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在其發給記者的新聞稿中說,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在零售方面,其集團在全球擁有13000間店鋪,其中內地由兩年前的1300間增至今天的2300間,增幅為77%。
這次李嘉誠有關的企業再度重回中國樓市,又在打著什麼如意算盤呢?
第一種可能:李嘉誠殺出回馬槍重回內地,與其說是戰略大轉移,不如說是分散投資。
聚富財經曾發表文章分析稱,由於李嘉誠在英國的資產前陣子受過“威脅”,英國的大選差點讓李嘉誠的千億資產被國有化。所以李嘉誠對內地的投資加大,很可能是因為要分散投資。如果過於集中,會帶來很多不可控的風險。
第二種可能:與國內擴大市場開放有關。
據悉,目前中國已經計劃將於明年實施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不僅放開了外資在華的投資比例,還允許更多外資將公司設在中國,就連股市、保險等資產也一一放開。有分析人士做出預測,2020年將會是外資入華大年!
專家分析,預計屆時中國金融市場的總規模將高達45萬億美元。到2030年僅僅是商業銀行和證券行業的年利潤就將高達90億美元。
第三種可能:在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下,房地產行業的優勢仍基於社會各類產業之上。在如此巨大的上升空間裡投其所好是李嘉誠的計劃之一。
目前大陸在主要經濟體裡面仍是最有活力的市場。中國目前的GDP從高速增長下降到了中高速增長,不過依然還有6%以上,在主要經濟體當中還是遠遠領先的節奏。
儘管內地樓市仍處在強調控之中,但一線城市的核心商業資產,由於具備週期性低風險特點,易於管理、現金流穩定、交易流動性強,同時收益不斷走高,而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這次投資的專案,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這裡又恰恰是位於內地最繁華的城市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區的一個專案。
逐利、謹慎的李嘉誠又回來了。
這也應了李嘉誠說的:“一方面是對於債務和貸款問題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另一方面,我在地產經營上步步為營。如果地產價格太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時候經營就有風險了。我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