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研究院於9月25日釋出《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破6"風險正在上升,並預計2019年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放緩至6.0%。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癥結在何處?從拉動GDP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淨出口來看,消費不振是經濟最大的拖累。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在迅速減弱,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2%,而2019年上半年這一貢獻率已經下降至60.1%。
消費不振正在拖累經濟增長
中國居民為何不願消費了?通常情況下,負債對消費有明顯的擠出效應。那麼,是因為中國居民部門的槓桿率太高了嗎?如果僅看居民債務佔GDP的比例,中國的居民負債水平雖然在過去十幾年中飛速增長,但是還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國際清算銀行(BIS)的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居民負債佔GDP的比例僅為52.6%,歐元區和日本的這一比例為58%左右,美國為75.9%。
中國居民債務水平上升較快
然而,承載居民負債的並非GDP,而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指稅後居民可用來消費和儲蓄的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淨收入、財產性淨收入和轉移性淨收入)。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的比值較低,僅為44%左右,而在美國這一比值高達76%左右。
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的比值相對較低
可支配收入才是居民償還債務的資金來源。因此,當債務規模相對可支配收入上漲時,居民的消費意願會明顯下降。資料顯示,2015年之後中國居民債務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迅速從89%上升至120%,導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率從10.6%下降至6.9%。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8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率(扣除價格因素)僅為5.6%。
居民負債高抑制消費增長
為刺激消費,中國政府出臺了多種政策。北京時間6月3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釋出了《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迴圈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方案提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汽車下鄉"和家電更新換代等措施。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了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20條措施。但是,這些政策刺激消費的效果遠不及預期,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簡單來說,中國居民借錢太多,沒錢消費了。
那麼,中國居民借的錢都花到哪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8月,在金融機構的52.8萬億元人民幣住房貸款中,有61.4%的消費性中長期貸款,而這部分貸款主要構成是住宅貸款。中國居民債務暴漲的時點(自2015年起),也和中國房地產上一輪爆發的時點吻合。由此可見,中國居民借錢主要用來買房了。在可支配收入的漲幅追平房價之前,中國的消費增速或許很難恢復到2015年之前的水平。
2015年以來,中國一線城市房價增幅遠超居民可支配收入漲幅
因此,為了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中國政府必須繼續抑制房價增長,使居民的消費能力得以緩慢恢復。在這期間,中國經濟必然要經歷一個痛苦的下行階段,算是當年"放縱"的代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