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川普卸任了,拜登上臺了,然而如今我們面臨的正是一個更加、愈加像川普所代表的時代。

今天我們的話題是非常老套的,但今天的文章我絕非想給出一個老生常談的看法,所以有上面這一句契子開篇。

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川懂王所代表的時代,就是說出非常利己,基於自身利益的意見,而非政治正確所綁架下的套話,如果我們沒法說出口,就要找一個能幫我們說出來的代言人。

你看看,我自己寫這個專欄也是這樣一種定位,所以我叫“帶鹽人”,說出大家心裡認可而嘴上未必好承認的東西。

川普的支持者是被稱為最羞澀的一群支持者,因為他們嘴上不說,但是在行動(投票)的時候是很堅決的,因為他們想讓自己的真實訴求被落實。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似乎都在罵的一個人,卻同時被優勢選票送進了白宮。直至前些日子,美國的統計調查機構仍然得到了川普的支援率是驚人的48%!而後當這個代言人失去了說話的機會,就發生了很多零元購、國會山被佔領的圖片像名畫的事情。

這說明了什麼?

美國是一個被政治正確、被價值觀、被角色定位嚴重綁架的社會,黑命貴、LGBT、MAGA、反共和黨建制派的ANTIFA,這些種種背後就是被壓抑了很久的一件事——大家不能講出自己的心裡話,你不能說真話,看似有言論自由,然而言論所代表的的態度都有框架限制的。這種情況下你要想有什麼真實的意見,必須包裝成一個符合政治正確、符合主流輿論價值觀的說法,這就很累了。

積累久了這種壓抑所需要的出口就開始不那麼常規,開始變得容易被利用和煽動,這點像極了我們目前網上被帶節奏的兩性矛盾問題,具體涉及了很多,其中也包括彩禮婚房這樣具體的點。但是我們的網路上大家都在做什麼呢?以貌似講道理的方式說對方的不是,而不敢直言自己的真實想法。兩邊都在說對方的不好,做的不對的地方,對自己的虧欠,以及自己在社會角色中吃的虧,進而在這個基礎上要求,以一種佔據了正當地位的道義感來要求,要求對方為自己支付補償和承擔義務。

以下是貝殼研究院的調查資料:

同時,透過同樣的道理爭辯,來指出自己已經承擔了很多,對對方在施加不平等到自己身上,所以要抗爭,要反對。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一、社會歧視說;因為社會對女性別不公平,所以社會中男性全員是惡人,是女性的公敵,這算是特別極端化的言論了。然後女性要男性付出代價。

二、社會責任說;男性本該承擔某些社會責任,所以……(這裡隨便填)

三、自由女性說;因為女性要自由,所以……(這裡也隨便填),而且由於我們的自由意識觀念有些奇怪,很多這個觀念裡的自由是建立在別人的自由邊界受到侵犯的基礎上的。

四、獨立女性說;獨立的標準是自己賺錢自己花,這個沒什麼問題,問題出在跟第二條的矛盾上,獨立男性的標準還不是自己賺錢自己花,而是……(這裡隨便填)

我剛看了新一期奇葩說,辯論的題目就是“獨立女性該不該收彩禮”這樣一個話題,在輿論中急劇爭議吧,然而看完整期,我幾乎聽不到一句真話,無論是正反雙方的辯手還是臺上的導師,大家要麼在以偏概全,要麼在諱莫如深,總之說的也是一部分人想聽的,以及目前網路輿論上政治正確的話,你都能感覺到辯論過程的尷尬,因為正反雙方都在變著法的透過誇“獨立女性”來說讓所有女性聽者開心的話。

當然這是一個綜藝節目,它考慮受眾很正常,這個節目其實就代表了我們輿論的壓抑,我相信很多人在看了類似節目,看了太多網上類似言論後,內心的感受和川普的支持者是一樣的。

例如節目裡劉擎教授索性在論點中說,對彩禮的看法,女性可以完全摒棄掉彩禮帶來的不利,例如一些附加的要求和束縛,而是隻收彩禮就好了。而且大多數的辯手其實在過程中也是在鼓吹“獨立女性”收彩禮並無不可,你要知道連反對一方的措辭都是非常小心翼翼的,將兩種矛盾的東西結合在一起,都在向著一邊去展開論斷。這其中屬李誕的態度最為實在,他知道這話題不好講,講錯了會影響人設和生意,作為一個有頭腦但是也選擇了世俗化盈利的人,他索性說“獨立女性就是你自己認為是你就是”這樣的意見,可以說不會得罪人,而且迎合了社會上大多數的女性受眾。

因為獨立女性這個話題恰恰爭議就在於什麼是“獨立”。

這個話題爭議其實意義不大,但是現在輿論中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必須得證明我獨立,說不獨立就不行,任何說我不獨立的言論用政治不正確來打壓你,同時,我還得拿到利益最大化的回報,以居於政治正確的地位來拿到。

這才是爭議背後真正的矛盾。

其實我想說的真話就是:沒必要非得以是否獨立來去定義女性,也沒必要非得以承擔某種固定責任來定義男性,大家都可以獨立,也都可以選擇意義上的不獨立,以及自己覺得可以的觀念和行為。因為人人各有不同,哪裡來的絕對標準?獨立是相對的,條件好的男女之間大機率是不需要面臨這個爭議或者尷尬的話題的,大家你來我往都是錦上添花,睡也不覺得會虧,誰也不會讓誰虧。而廣闊社會現實下條件普通的是大多數,大家都希望有獲得更好的條件,但沒有這麼多錯配的機會,也不是錯誤,只是一種事實,在這種情況下講出來訴求有什麼關係呢?

很多的爭辯來自於忽略了我們面臨的廣闊的社會現實,千差萬別,相去甚遠的人和人的境遇、所處的環境的不同。

有的人就是覺得願意給彩禮、婚房,沒有特別的原因,不去想是不是基於傳統;

有人就是覺得收不收彩禮、婚房無所謂;

有人覺得給不給彩禮並不是刻意去幹預和要求、掌控對方的條件,有人覺得是。

有人就是能給也不想給,有人即使自己都有也覺得有必要收彩禮婚房;

還有既沒有辦法給,也的確不想給的人,當然也有沒有辦法不要,例如父母的壓力,家庭的條件。

這些才是真實的、具體的情況,沒有彩禮、婚房的要求,未必在其他方面要求低,給不出理想的條件的人,卻同樣是需要婚姻的,大家無非是相遇的成本不同而已。

其實政治正確的思維方式綁架了所有人,兩性皆如此,本來怎樣都行,有的人就是遇到的是願意為對方付出,並且樂意自己比對方付出的多一些的人,有的人遇到的就是不計較這個的人,這時候計較的人可能也變得相對不那麼計較,因為處境沒有那麼對立;

也有的是遇到了無法承擔ta的理想中想要的生活的人,但這個靠用政治正確去批判對方改變不了這一結果,反而激化矛盾。這種廣闊的現實並不基於我們的立場存在,它基於每個具體的個體存在。

只不過有很多人願意躲在輿論後面,去利用有利與自己的觀點,去反駁不利於自己的。這事關乎是非對錯麼?關乎真的道義麼?不,太多人只是關乎自己的利益,而這沒錯,誰不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但沒必要去包裝它。

找合適的人,不接受不合適的選擇,不就完了?這事是靠佔據道德制高點來解決的麼?

以下同為貝殼研究院的調查資料:

就像川普的眾多支持者中的紅脖子、中下層一樣,美國社會天天不讓他們說出真實的想法,在道義上、價值觀上形成一種主流的限制,讓大家不敢開口,甚至不敢公開聲稱支援川普。但有沒有改變他們的處境和立場呢?沒有啊,最終他們仍然被壓抑,訴求和利益沒有保障,他們感覺失去了很多,感覺不公,然後呢?他們把票投給了言論和行動都更加符合他們的政治素人,在川普敗選後去佔領了國會山,最終用行動表達了他們並沒有被所謂的正確價值觀限制的個人訴求。

甚至可以說,“主流價值觀”都是被人為影響的,有可能很多人是被迫接受。

22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說說現在單身越來越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