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月14日,農曆正月初三,是中華文化圈的大年初三,也是西方某些民族的情人節。
春節遇上情人節,親情遇上愛情的時候,讓我們都成為一名懂得物語擁有情感的有情人。
商家總是善於抓住一切機會為自己賺取足夠的利潤,就連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些相悖的西方節日也不放過。回家乘坐電梯,發現電梯間張貼著一張宣傳畫,紫色調的畫面上寫著一句話:情繫情人節,心連心貽灣。“心貽灣”是我們小區的名字,房產商為了推銷房子大做廣告,凡在今天購房的顧客都可以得到一份價值不菲的禮品。
這兩天,幾乎大半的中國人都在為一個叫做“情人節”的節日激動著,奔跑著,幻想著。玫瑰花和巧克力一度告罄,可見經濟危機並沒有擊潰人們的消費慾望,相反點燃了飲食男女的某種慾望,在浪漫與金錢面前於無返顧地選擇了前者。那些高喊“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人民幣”的男男女女,也許明白了“人不是單靠吃米活著的”這句話的含義,並不是所有人都只看重物質不看重精神的。
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人性的張揚與宣洩,是人迴歸人的一種反映。只是世人都知道有情人節,卻不一定知道它的名字本來叫做瓦倫丁節,這算不算是激情過後的一種遺憾呢。
情人節是為了紀念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而被基督教徒定下的一個節日。公元270年2月14日瓦倫丁被處死,此日便被後世的基督教徒定為“情人節”。
情人節,又稱瓦倫丁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族節日。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他臨刑的這一天定為“情人節”,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節日的來歷有些感傷,也讓人感動,不知現時沉靜在節日浪漫氛圍中的男男女女做何感想。大多的人恐怕只有敢想,沒有感想。在缺乏感想的時代,敢想也不失為一種勇氣,一種力量。
在“有情人”變成“情人”之後,恐怕一切都改變了味道。情感讓位於慾望,精神讓位於物質,美好讓位於誘惑。瓦倫丁為了正義為了純潔的愛情犧牲自己的行為越來越不被人理解,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願望或許到現在越來越難以實現。這種悖論真實的存在我們周圍,在一切皆以物質數目的多少為判斷標準的時代,越來越少的真正人的行為總是在誤解中被關注、被議論、被肢解。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會陡然生出“萬古愁”的浩嘆。這浩嘆與“情人”無關,與“有情人”有關。
春節遇上情人節,親情遇上愛情的時候,讓我們都成為一名懂得物語擁有情感的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