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9月19日,吳曉波在杭州文博會上正式釋出了《2018年新中產白皮書》,報告中探討了這一代新中產們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以及他們未來引領的發展方向。

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他從消費、財富、職業、家庭、價值觀六個方面闡述了什麼是中產階級?以及他們在這6個方面的觀念及表現。

在《2018年新中產白皮書》中,吳曉波用“懸浮中前進的一代”來形容新中產:

他們有“追求自我提升、品質升級的消費觀念;優化資產配置,追求財務自由的財富觀念;和獨立自主、消解權威的理性精神”。

正如吳曉波用資料定義的一樣,他們是一群充滿慾望和荷爾蒙的人群,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過更好的、更有品質的生活。

在《2018年新中產白皮書》中,吳曉波團隊對新中產階級的“資產配置類別和不同資產的配置程度”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投資性房產”與“銀行定期存款/理財產品”佔比最高,分別佔60%和64.5%,這說明新中產階級具有一定的儲蓄財富,並且有具備一定程度的理財經驗。

但是我發現,當讓這些新中產階級對自己的理財能力打分時,有50.5%的人對自己的理財能力打5分以下,並且有一半的新中產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信用狀態(個人信用在高度城市化和消費型社會中,對家庭財務起到基礎和關鍵性作用)。

這說明新中產階級雖然具備較強的理財意識,但其資產配置狀況並不完善,亟需學習更多的理財知識。

01

什麼是資產配置?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要學會“蛋生雞、雞生蛋”,從多種途徑獲取收益。

前段時間,我的朋友桂楠從外地回家探親,通過了解我知道,現在的她已經今非昔比:雖然在國企掙著一份四五千塊錢的工資,但是她卻靠投資賺得了更多“睡後收入”。

我記得桂楠從上大學那會兒,就開始在銀行買基金了,後來她偷偷告訴我,自己靠基金掙了不少錢。再後來,她用基金掙來的第一桶金,在市裡買了房。

現在的她,僅憑收租的錢就可以衣食無憂,完全不需要依靠那點死工資來養活自己,真正實現了財務自由。

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財務自由,但是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吳曉波曾說:如果一個家庭的財產性收入與職務性收入各佔一半之時,那麼財務自由的曙光便可能出現了。

而這財產性收入就是我們資產配置的結果,它能讓我們擺脫對職業的依賴,越來越自信,開始考慮如何過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

02

那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資產?將所有的雞蛋科學合理地分到不同的籃子中?

首先我們需要盤點自己“可利用資源”的數量;其次科學合理分配,了解配置原則,保證在資產配置過程中不產生較大風險和比例失衡的情況。

No.1 衡量自己的資金狀況,量力而行。

在進行資產配置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白自己有多少資產。這裡有3個公式,來計算資產擁有量:

現有資產-負債=淨資產,

未來能賺的錢-每年支出=每年實際盈餘;

每年可利用資產=淨資產+每年實際盈餘。

算完後,如果自己手上沒有多少閒置資金的話,建議每月強制儲蓄積累原始資金,為以後的理財之路打好基礎;如果有一定的閒置資金,可以根據各類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選擇合適的產品。

如果是長期且剛需的目標,如孩子的教育費、家人的醫療費、買房費用等,應以中低風險的投資為主;如果只是為了投資升值,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風險資產的配置。

這裡再給大家強調一下風險級別:

其中中高風險產品包括:股票、黃金、其他資產型別的股票等產品,但入市前需要先做好“功課”;

低風險和無風險理財產品包括:定投、國債、貨幣基金等,對理財入門者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No.2 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

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通過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出科學家庭理財方式。此圖被公認為最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分配方式。

這一張圖包含四個賬戶,分別是:

短期消費:佔比10%,主要保障家庭的短期開銷,包括:買衣服,美容,旅遊等。

意外重疾保障:佔比20%,負責保障突發的大額開銷,如重大疾病、突發傷害等。一方面這筆錢用來治癒疾病,另一方面用來購買保險。

投資收益:佔比30%,主要是通過投資各種理財產品來為家庭創造高收益,包括投資股票、基金、房產、企業等。

保本升值:佔比40%,主要是保本升值,可以繳納養老金、購買債券、基金、保險等,雖然收益不一定高,但是長期穩定,可以保證本金沒有任何損失,並且抵禦通貨膨脹的侵蝕。

這樣的配置,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家庭財產,從而讓自己的錢良性穩定的增長。

No.3 關於資產配置的4個原則

(1)31定律

所謂31定律,就是每月的房貸還款數額以不超過家庭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按照31定律設定承受範圍內的房貸還款數額,有助於保持穩定的家庭財產狀況,保證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不會下降。

(2)負債50定律理論

除了房貸月還貸的金額要小於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外,我們還需要再加上其他的負債:比如花唄、信用卡等,所有負債一定要小於自己月收入的一半。

這個定律尤其適用於收入相對較少的人群(月收入1萬元以下),保證生活品質不受影響。

(3)小3定律

個人散戶投資股票不超過3只。選擇小於3只,且熟悉行業或者公司的股票,容易掌握,並且降低投資風險性。

(4)雙1 0定律

保險額度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總保費支出應占家庭年收入10%為宜,有助於幫助我們規劃合理的保費限額;並且衡量選擇的保險產品是否合理。

如年收入20萬的白領,他的壽險保障總額度可界定在200萬元以下,在能力範圍內可買足200萬元額度,能力有限就可以減半。而保費支出的恰當比重應為家庭年收入的10%。

03

也許,大多數人會覺得,現在的問題不是把雞蛋放進哪幾個籃子,而是雞蛋從哪裡來?連資產都沒有多少,談何配置?

如果你還在這麼想,那說明你還在用“窮人的思維”看待財富的獲取。吳曉波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的區別”:

窮人思維的人永遠覺得積累“還不夠”,時機“還未到”,方法“還需研究”,到底要滿足多少條件才能做一件事?

其實我覺得:他們自己也不清楚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行動,因為對他們而言,機會和條件永遠沒有湊齊的時候。

而富人思維是想到某些事兒,目標定下了,併為之開始籌措資源。

沒錢可以借,沒人可以請,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規避,因為這樣的思維,沒什麼可以攔住他們做事。

所以說,富人最要緊的事情不是錢,而是自己看中的東西有多大的發展前景和獲利價值,而他們的資產結構裡,多數資產並不是來自於他的職務性收入,而是財產性收入。

正如如同巴菲特所言:一個人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他能夠賺多少錢,而是取決於他如何投資理財,人找錢不如錢找錢,要知道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中國買家離場,美國房屋外國人購買總數暴跌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