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個人房貸利率正式換"錨",從原來的基準利率到LPR(貸款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意外的是,上海居然突破了央行給出的"底線"(首套房貸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二套房貸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加60個基點。)
上海首套房利率執行標準為,不低於相應期限LPR減20基點。按照上述標準,核算下來,上海首套房利率最低將降至4.65%,比北京低1.25個百分點,比蘇州低1.58個百分點。對上海的大跌眼鏡的"逆操作"(其他城市都是LPR加點,唯有上海減點),媒體解釋各異。
比如,上海經濟增速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和利潤下降,穩增長壓力大;比如,上海樓市下行,前8個月商品房銷售下行了5.9%,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週,商品房成交量掉了近90%。基於這些原因,需要降低房貸利率。如此說來,豈不是所有經濟差、樓市差的城市都要"逆操作"了?
2.
顯然不能這樣推理。上海"逆操作"反映的是,改革要平穩。8月25日,央行答記者問時,強調"與改革前相比,居民申請個人房貸,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響。"之前,滬上銀行執行的是首套最低基準利率95折,即4.655%。也就是說,最低利率在新政之後降低了0.005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以"100萬貸款本金、30年即360期、等額本息償還方式"的案例進行成本測算後顯示,14個城市執行LPR貸款利率後,首套房的月供額比過去增加了6元,而二套房的月供額比過去增加了15元。可見,相比改革之前,LPR機制下的貸款利率並無明顯變化。
14個城市10月份LPR貸款利率下的月供變動情況(元)
3.
當然,房價上漲較快,還是要減持差別化的定價政策,近期房價上漲較快的寧波,首套房和二套房貸在LPR上分別加80點和105個點,月供增幅最大。再比如,有12家銀行停貸、房貸利率上浮幅度大的合肥,首套房和二套房貸利率在LPR上分別加點103和152,保持前後穩定。
之所以如此操作,就在於"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這是樓市調控的基調。從經濟形勢看,對樓市穩定有巨大的訴求。因此,任何改革的措施,特別是類似利率這樣對樓市影響極大的政策,特別要慎重。樓市調控,既要壓縮漲價空間,也要抑制下行的預期。這就是調控的藝術,和時間做朋友,在長期內讓這個龐然大物"軟著路",而絕非畢其功於一役。
4.
當然,保持政策穩定,不是不變,而是在穩定的前提下講究漸進過渡,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對於二套住房貸款利率,各地無一例外地按照央行的要求,不低於LPR加60個基點。而且,除了深圳和上海只加了60個點外,北京、蘇州、南京、合肥等加點幅度都超過了100個點。
自此以後,首套房和二套房貸款利率的"剪刀差"開始擴大,二套房貸利率單獨"樹錨"。支援首套房意在"穩樓市",不支援資金向二套房市場流動,就在於"穩消費"。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週,舉國歡騰,國慶七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82億人次,同比增長7.81%。
但是,看歷史走勢,我們注意到,今年國慶國內遊客人次同比增速(7.81%)較去年的9.43%的增速進一步下行。國內旅遊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速(8.47%)也較去年下行了。除了水路之外,其他運輸方式傳送旅客的同比增速,都弱於2018年,遊客增速整體下行趨勢不改。
2018年以來,消費內需已上升到增長引擎的地位,國家打造夜間經濟、打造物流樞紐,個稅抵扣,減費降稅等,都是為提振消費。但現在看,受到地產加槓桿和經濟增速下行影響,消費增長確實在下行,比如汽車銷售疲軟、榨菜和泡麵消費受熱捧。因此,藉助控制房價(壓縮投資房產的利潤空間)和定向加息,擠壓二套房需求,將多餘資金趕到生活消費領域。
5.
過去,即便二套房貸利率上浮20%(5.88%),也要低於實體企業貸款利率(往往在6%以上),這是資金一直往樓市走的原因。未來,隨著從MLF到LPR,再到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疏通,實體融資成本下降,而二套房貸利率基準更是抬升了60個基點。這意味著,過去實體和地產貸款利率"倒掛"的現象將改觀,這也將從根本上扭轉變相鼓勵資金往樓市走的歪曲激勵。
重要的是,它彰顯了高層的態度,即從過去的鼓勵樓市繁榮,轉向抑制樓市繁榮。有觀點認為,LPR改革實質是降息,其實主要目的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基於通脹和資金進入樓市的擔憂,作為LPR定價基準的MLF並未下降,也就不存在降息一說。另外,樓市和實體"分錨",達到抑制資金進入樓市,支援實體的目的,這才是LPR的本源。